从影片《在恩培德的七天》看反劫持之战
2019-02-22窦超
窦超
影片中的恐怖分子并非穷凶极恶,他们甚至允许人质中的孩子们在机场踢球
集中在老航站楼内的人质
影片内容概要
1976年6月27日,法航139航班在希腊雅典转机后再度起飞,飞机上共有239名乘客,其中包括83名以色列人。飞机起飞后不久,被以博泽为首的4名恐怖分子劫持。这4名恐怖分子包括一男一女2名德国人和2名阿拉伯人。他们控制飞机后,逼迫驾驶员改变飞行目的地,飞向利比亚的班加西机场。4名劫机者企图利用劫机事件提高组织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同时以飞机上的乘客交换被以色列关押的同伴。这些劫机者曾在也门接受训练,并与巴解组织有紧密联系。
在班加西机场,一名谎称怀孕将要流产的英国女人质被博泽释放,证明博泽并不想伤害这些人质,只是想利用他们作为筹码,逼迫以色列政府就范。由于利比亚拒绝让这架飞机停留,139航班在班加西机场加油之后,飞向乌干达。乌干达总统阿明支持巴解组织,容留了飞机和机上的所有人员。
第二天,所有乘客都被迫转移到机场的老航站楼。博泽还对其中一位有些失控的德国老妇人进行安慰,使其稍微平静了下来。
第三天,以贾贝尔为首的恐怖分子开始接手现场,并将所有犹太人单独关押到老航站楼的一个房间内。同时,以色列军方开始制定突袭计划,以备不测时加以实施。劫机者向以色列政府提出,用机上乘客交换被以色列关押的52名同伴。
由于恩培德机场距离以色列4000km,以色列总理拉宾感到采取军事行动风险太大,倾向于与劫机者进行谈判。国防部长西蒙·佩雷斯对此表示反对,并继续制定武力突击行动方案。在如此紧急情况下,以色列军方内部也存在不同看法,认为武力突击很可能一败涂地,造成严重损失并影响以军的声誉。
第四天,在貌似中立的阿明总统建议下,劫机者释放了部分非犹太人质,以减轻机场管理的压力。但同时,劫机者又威胁犹太人质说,如果以色列政府在最后期限之前不同意谈判,将每24小时枪杀2名犹太孩子。
第五天,得不到以色列政府如何解决人质危机信息的被劫持者家属们群情激愤,他们冲破军警阻拦冲入政府大楼要求见总理。在这一压力下,拉宾决定开始与劫机者谈判。经过互通,恐怖分子同意将最后期限延后。博泽认为自己取得胜利,迫使从不与恐怖分子谈判的以色列政府投降了,而贾贝尔却一直认为以色列可能会派遣部队打上门来。在看押人质的过程中,博泽与飞机机械师交流比较多,逐渐了解了对方的想法并开始有些同情这些人质。
第六天,虽然还没有得到政府的行动许可,甚至有的以色列队员根本就认为这一冒险计划不会被批准,但以军特种部队仍然在加紧进行训练。也就在这一天,以色列军方内部终于统一了意见,大家一致同意进行武力突击行动。
第七天,以军通过得到的恩培德机场航拍照片,得知敌情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机场跑道上也没有障碍,有利于行动实施。在还没有得到拉宾总理的批准前,国防部长西蒙就已经下令攻击部队乘坐4架运输机起飞了。此时,以色列政府内阁最终通过了批准行动的决定,突袭行动正式开始。
在长达一周的紧张生活后,女劫机者布里奇特感到非常压抑,已经开始向往往日正常的生活。夜幕降临后,以军飞机顺利在恩培德机场着陆,队员们即开始按计划展开攻击。听到枪声,劫机者很快反应过来,知道是以军开始发动进攻。此时,博泽决定亲自动手杀掉人质,但当他将枪口对准飞机机械师时犹豫了,他命令人质们都蹲下而没有开枪。以军特种部队突入航站楼内,将现场所有劫机者逐一射杀,最终解救102名人质。
影片最后,拉宾对西蒙说:“如果我们永远不与其他国家谈判,那战争就永远都不会停止。”这位将军出身的总理,最后于1995年在与巴勒斯坦方面签署和平协议后,被犹太复国主义极端分子暗杀。
决定杀死人质的博泽最终没有开枪,这也成为人质伤亡很少的关键原因之一
影片中,恐怖分子用F1手榴弹威胁机组人员
影片中, 手持T T - 33 手枪的恐怖分子
影片中的武器装备
影片中,比较真实地展现了当时以色列军队和恐怖分子使用的各种武器装备。如以军使用了加装消声器的伯莱塔M70手枪、乌齐冲锋枪、AK系列突击步枪、FN MAG58通用机枪,以及恐怖分子使用了TT 33手枪、P38手枪、VZ61“蝎”式沖锋枪以及F1式手榴弹等。此外,乌干达军队使用的PKM通用机枪、AK系列突击步枪和G3A3自动步枪也在影片中出现。
以军特种部队在突袭恩培德机场时,运输机着陆位置距离人质所在的旧航站楼有一段较远的距离,这是为了尽量隐蔽自己,以延缓对方发现自己攻击行动的时间。为此,以军使用了加装消声器的伯莱塔M70手枪。伯莱塔M70手枪是一款相当少见的武器,该枪是意大利在二战期间使用的伯莱塔M1934手枪的改进型。
伯莱塔M1934手枪是意大利伯莱塔公司研制的非常优秀的手枪,其汇集伯莱塔公司以前设计的几种手枪的优点,并于1934年被意大利军队列为正式装备。
影片中, 使用VZ61 蝎式冲锋枪的恐怖分子
伯莱塔M1934手枪发射比较少见的9ram勃朗宁手枪短弹,这种枪弹在美国被称为0.380英寸柯尔特手枪弹(O.580ACP)。其由约翰·M.勃朗寧于1908年设计,起初配用于比利时M1910勃朗宁手枪,后来在美国由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生产,配用于柯尔特的小型手枪。比利时、捷克、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曾将其作为军用手枪弹使用。
9mm勃朗宁手枪短弹全弹长只有24.9mm,弹壳长17.3mm,其威力要比最早配用于卢格P08手枪的、现今使用更广泛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小一些。采用这种手枪弹的伯莱塔M1934手枪非常短小,全枪长只有152mm,质量仅0.66kg。其采用7发弹匣供弹,弹匣卡笋位于握把底部后方,使用时有些不太方便。
该枪采用自由式枪机原理和外露式击锤,特别是其开顶式套筒设计成为伯莱塔公司手枪设计的代表性特征之一。
后来,伯莱塔公司又在M1934手枪基础上研制出采用7.65mm勃朗宁手枪弹的型号,被命名为M1935手枪。其中,伯莱塔M1934手枪主要装备意大利陆军,而M1935手枪则主要装备意大利空军和海军。不论M1934手枪还是M1935手枪,都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坚固耐用的特点。这两种手枪制作工艺非常好,表面处理非常精美。
不过,伯莱塔M1934、M1935手枪由于体积太小,采用的枪弹威力有限,并未成为一种成功的战斗手枪,但是作为高级军官的自卫配枪还是非常出色的。这是其在二战时期受美军官兵喜爱的原因之一,而且这种喜爱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几十年后美军将伯莱塔M92F手枪命名为M9手枪,作为自己的制式装备。
与名声响亮的M1934、M1935手枪相比,作为其改进型号的伯莱塔M70手枪却显得默默无闻。M70手枪配用7.65mm勃朗宁手枪弹,因此其仍被定位为紧凑型自卫手枪。该枪在若干细节方面进行了改进。如M1934手枪的手动保险位于套筒座左侧中部,将手动保险旋转到前方S位置时为保险状态,旋转到后方F位置时为发射状态,但操作时需将手动保险旋转180°才能实现这两种状态的转换,这就造成操作上的不便。M70手枪放弃了这一设计,将手动保险设置在套筒座左侧后部,其外形与美国M1911手枪的手动保险非常相似,且手动保险只需旋转一定角度即可实现保险与发射状态的转换,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
M70手枪的扳机经过改进设计,减小了射击时的扳机力,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M70手枪的握把形状也进行了改良设计。原型M1934手枪握把线条比较僵硬,改进后提高了使用者持握的舒适性,射击时的指向性也得到提高。
该枪同时放弃M1934手枪位于握把底部后方的弹匣卡笋,改为将弹匣卡笋设置在握把的左侧下方位置,而且将后推式卡笋改为按钮式卡笋。这一设计与M1934手枪具有同样的缺点,即射手几乎无法完成用单手卸掉弹匣的动作,需要两只手的共同配合才能取下弹匣。
伯莱塔M70手枪的手动保险放弃了这一设计,将手动保险设置在套筒座左侧后部,其外形与美国M1911手枪上的手动保险非常相似,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
伯莱塔M1934手枪的手动保险位于套筒座左侧中部,将手动保险旋转到前方S位置时为保险状态,旋转到后方F位置时为发射状态,但操作时需将手动保险旋转180°才能实现这两种状态的转换,这就造成操作上的不便
M70手枪与M1934手枪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扳机护圈与枪身之间有一个圆弧形的过渡,使得整枪的外观更具流线形。
M70手枪于1958研制成功,一直生产到1968年。此后,其不同的改进型号延续生产到1985年。M70手枪及其各种改进型除了意大利装备外,以色列、伊拉克和利比亚等国也装备。以色列特种部队采用了这种武器,因此《在恩培德的七天》影片中,以军便使用有该手枪。在影片中,以军挑选出最好的神枪手使用加装消声器的M70手枪进行射击,击毙了2名乌干达警卫。
影片中,以军使用加装消声器的伯莱塔M 7 0 手枪进行乘车射击训练
在劫机时,恐怖分子使用了P38手枪,其也是二战中赫赫有名的手枪。卢格P08手枪虽然是一代经典手枪,但其缺陷也很明显。如结构复杂,零件太多且过于细小,因而其价格较昂贵,不利于军队大规模装备。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德国瓦尔特公司于1938年研制出P38手枪,很快被列为德国军队的制式装备,并在1939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1940年4月20日,德军正式装备P38手枪。
与P08手枪相比,P38手枪结构简单,生產工艺简化,故障率降低,造价下降,是一种适合大量装备部队的手枪。二战中,包括毛瑟兵工厂等几家军工厂也都投入了这种手枪的生产中,以满足德军换装的需要。
P38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全枪长213mm,质量0.96kg。而伯莱塔M70手枪全长152mm,因此P38手枪比伯莱塔M70手枪尺寸大,加上其采用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威力更大,因此成为一种战斗手枪。
二战后,P38手枪采用轻质铝合金套筒座,减轻了质量,被重新命名为P1手枪,作为联邦德国军队的制式装备一直使用到1980年底。影片中,女劫机者在飞机上持有P38手枪,但并没有开过枪,人质进入老航站楼后,女劫机者就换用AK步枪,再未见至0这种手枪出场。
影片中,以色列特种部队除了使用AK47步枪作为主战武器外,还装备有乌齐冲锋枪。乌齐冲锋枪由以色歹U军官乌齐·盖尔设计,设计目的是给前线士兵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反应且便于携带的枪械。这种武器于1950年代初设计完成后,很快就成为以色列特种部队青睐的枪械。
乌齐冲锋枪的弹匣插入弹匣座后兼作握把,使得全枪长度大大缩短。其采用包络式枪机设计,使得全枪质心集中在握把附近,只需射手用一只手就可以实施射击。但这种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因质心后移导致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比较严重。为此,该枪配有固定式木质枪托,以提高射击时的稳定性。不久,木质枪托就被金属折叠托所取代,以至于现今已经很难看到固定式木质枪托的乌齐冲锋枪了。
该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过,其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射击精度较差。因此,影片中的以军并未进入航站楼内使用乌齐冲锋枪进行精确射击,而是几名队员在楼外使用该枪,与架设在路虎车上的通用机枪一起压制航站楼上的乌军火力。
这又涉及到一个该枪战术作用的问题。乌齐冲锋枪配用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只是一种近距离使用的武器,其射程和威力是不能和突击步枪和机枪相提并论的。因此,这种冲锋枪如果与敌方的通用机枪对射的话,显然是用错了地方。当时,以军的车辆驾驶员配备的是乌齐冲锋枪,他们情急之下只能使用这一武器配合队友的机枪与敌方对射。
与此相对的一个问题是,以军特种部队使用AK47突击步枪进入航站楼解救人质存在很大的风险。这是因为该枪使用的7.62mm中间威力步枪弹穿透力较强,在近距离内射击时有可能击穿恐怖分子的身体,误伤其身后的人质。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威力较小、停止作用好、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是比较适宜的。但乌齐冲锋枪较差的射击精度让以军不放心,所以他们只能使用AK47与恐怖分子作战了。
由此可见,一支精度良好的冲锋枪在反劫持行动中是非常必要的武器,这也是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一直被列为反恐部队装备的原因。
影片中, 手持P38手枪和手榴弹的女劫机者
FN MAG58通用机枪是以军特种部队在此战中使用的最为重要的压制武器,其作为支援武器架在路虎车上,用于压制乌干达守军的火力。该枪由比利时FN公司设计,于1950年代后期开始装备部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通用机枪。该枪一般情况下配备两脚架作为轻机枪使用,也可以装在三脚架上作为重机枪使用,还能改装为并列机枪使用。
FN MAG58通用机枪最大的特点是性能可靠,故障率低,这也是其被以色列、美国等国家进行仿制生产的重要原因。作为通常情况下特种部队使用的最主要的火力压制武器,通用机枪的高可靠性是必需的性能要求,否则一旦发生故障,特种部队就丧失了最主要的火力。影片中,以军正是利用FN MAG58通用机枪的火力,压制住老航站楼顶上乌军的PKM机枪,为以军突入楼内解救人质打开通道。
影片中,使用乌齐冲锋枪的以军士兵
影片中以军战术运用剖析
长途奔袭4000km,深入带有敌意的国家领土纵深地带,以一支小规模特种部队去解救大批人质,这对任何军队来说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从战术角度分析,以军必须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才能够达到解救人质的目的,正如影片中所说的“突然性和速度是制胜的关键”。
首先,以军必须解决长途奔袭而不被乌干达方面和恐怖分子发觉的问题。乌干达是横跨赤道的东非内陆国家,距离以色列直线距离达3000km之多,中间还隔着埃及等敌视以色列的国家,要想将军事力量顺利投送到这么远的距离,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果以色列军队采取直线飞行的方式,那么很可能被埃及等国家的防空雷达发现,从而令乌干达方面获得预警。但如果采取海上飞行的方式,飞行距离又会大大增加,达4800km之多。当时,以军装备的C130运输机最大航程只有4000km左右,而且没有装备空中加油系统,只能想办法中途着陆加油予以解决。
通过以色列外交部的交涉,乌干达的邻国肯尼亚政府最终许可4架以色列C130运输机和2架波音707飞机,以“以色列航空公司旅游包机”的名义,在内罗毕国际机场停留和加油。而且,肯尼亚政府还同意将该国位于印度洋海岸的港口城市蒙巴萨的莫伊空军基地作为备降机场,以防止因天气原因造成内罗毕国际机场无法着陆时使用。当时,以色列外交部通过其驻肯尼亚大使进行交涉时,并未说明这个机群真正的来意。肯尼亚政府并不知道其真实用意。实际上,所谓的“旅游包机”居然需要以色列大使亲自协调,肯尼亚政府也会猜到与劫机事件有关而故意装糊涂。解决了中途加油问题,还有飞行航线问题需要解决。经过研究,以色列争取到了埃塞俄比亚政府同意“旅游包机”飞越其领空到肯尼亚。这样一来,远程奔袭的路径与机动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远程奔袭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保持在接近恩培德机场时不被乌干达防空部队发现。毕竟此次行动要深入乌干达纵深地带,且没有战斗机实施全程空中掩护,一旦乌干达防空部队发现这些飞机并实施拦截,以军就只有束手待毙和投降两条路可走了。
为此,以军飞机关闭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按照民航飞机的飞行规定,保持可视距离沿民用航线编队飞行。在离开以色列领空之后,即开始实施超低空飞行,以防被沿途阿拉伯国家的雷达发现。以军飞机沿红海上空到达吉布提后即转入埃塞俄比亚领空飞行,途中尽量选择山区和丛林地带飞行。通过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两国之间的维多利亚湖后,将航向对准了恩培德机场。
接近恩培德机场时,以军飞机冒充国际民航飞机,声称空域内有雷暴天气且飞机出现重大故障,要求在恩培德机场着陆。当时,机场方面拒绝其降落,因为此时该机场已经因时间太晚而没有飞机起降了。随后,以军飞行员即不再与机场进行联系,而是在关闭了跑道灯的主跑道上着陆,顺利到达实施隐蔽远程奔袭的目的地。
以军通过研究阿明的影像资料,决定使用同样的奔驰车达到攻击的突然性
以军运输机超低空飞越维多利亚湖
乌干达方面未察觉出异常,还有其他的原因,如当时确实存在恶劣天气,途经这一地区的民航客机是有可能临时请求在恩培德机场备降的。而且以军在飞到机场附近时曾利用机载设备释放了强电子干扰,使得机场雷达和通信设备无法工作。机场工作人员以为是自己的设备出现了故障,忙着检查设备而没有精力顾及临空的以军飞机。不过,上述实际情况并没有在影片中展现,只是有以军C130运输机低空飞越维多利亚湖和强行着陆的镜头。
其次,以军必须解决从飞机停机坪机动到老航站楼的过程中不被发现的问题。恩培德机场有两个先后修建的航站楼,分别是新航站楼和老航站楼。事件发生时,新航站楼已经投入使用,而老航站楼处于闲置状态。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军方正是利用这一条件,将所有人质都关押到老航站楼内。对于以色列方面来说更为不利的是,随着新航站楼投入使用,飞机主跑道停机坪的位置距离老航站楼相当远,以军飞机不能强行着陆滑行到老航站楼附近,因为这明显不符合民航飞机飞行的规定,很容易引起老航站楼附近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守军的警惕。
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军通过对乌干达总统阿明的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可以利用阿明乘坐的黑色奔驰轿车来迷惑乌干达守军。因此,以军搞来了其能够搞到的惟一一辆同款奔驰轿车。然而,这辆车却是一辆棕色轿车,以军不得不将其喷成黑色。正是这辆代表着总统权力的奔驰车掩护了以军的行动。当该车接近老航站楼时,乌干达守军的一名士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只是挥手想让车停下接受检查。而正是依靠车辆的掩护,车上的以军士兵使用微声手枪将乌干达士兵击毙,争取了一定的时间。如果换成其他车辆,深夜到达这种敏感地点,肯定会引起卫兵的警惕,很容易提前發生交火。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老航站楼内的恐怖分子就会有更长的反应时间,人质所面临的危险会急剧增大。
在内塔尼亚胡中校被击中后,以军的行动明显出现了停顿
再次,以军必须解决压制住乌干达机场守军的问题,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消灭老航站楼内的恐怖分子。
为了对付机场上的乌干达守军,以军专门编组了装备有装甲车和车载机枪、106mm无后坐力炮、导弹等武器的战斗小组执行这项任务。这个小组负责以火力封锁机场的各个路口,以防止乌干达守军冲向老航站楼实施增援。以军投入此次行动的兵力共有280人,其中包括突击队员208人,战斗编组中,这一小组人数最多,火力最强。
战斗开始不久,在机场附近驻扎的乌干达守军即开始向机场推进。以军随即使用车载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压制乌干达守军,特别是该小组的车载106mm无后坐力炮与装甲车,在机场正门实施的阻击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乌干达的增援部队很快就被击退,且遭到较大损失,从而丧失了支援机场守军的能力。至此,以军成功达成对机场乌干达守军的压制任务,掩护了人质解救行动的实施。
对于任何反劫持行动来说,最棘手的问题是恐怖分子和人质混杂一处,如果不能顺利分辨,就会产生严重误伤现象。以军负责突入老航站楼内解救人质的突击队员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冲入老航站楼时,用只有以色列人才能听懂的希伯来语大喊趴下,使得恐怖分子立时暴露出来,为其实施精准射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正是因为这一动作,加上以军特种部队精准的射击,使得人质的伤亡数字大大减少。
影片中,以色列总理拉宾认为,这次行动只要人质死亡人数在25人以下就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事实上,以军共救出102名人质,只有4名人质死亡,可以说是大获成功。不过,从影片中的画面来看,当时的以军特种部队并没有使用夜视仪,而航站楼内照明条件不错,应该是劫机者遭到突袭后来不及关闭电灯所致。这一情况为以军士兵分辨恐怖分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人质伤亡较少的原因之一。
以军将搞到的奔驰车喷成黑色
机场上的乌干达守军士兵猝不及防,被奔驰车上的以军队员持枪击毙
最后,以军必须解决乌干达军方的追击,从而顺利撤离的问题。乌干达空军虽然算不上强大,但是其也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特别是其飞行员经过以色列空军的培训,虽然不具备与以军战斗机进行正面较量的能力,但对付毫无反抗能力的以军运输机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时,不算其他机场上的乌干达飞机,仅在恩培德机场就停放有7架米格21、4架米格-17战斗机共11架战斗机。这些战斗机中即使只有2、3架起飞,也会给以军飞机造成严重损失。以军必须将乌干达空军的战斗机予以摧毁,这样才能解除其实施空中追击的能力,否则即使救出人质也无法逃离乌干达空域。为此,以军派出一个战斗小组专门用于摧毁机场上的乌干达战斗机。以军的运输机着陆后,该战斗小组乘坐汽车迅速直奔恩培德机场乌干达空军的停机坪和油库,然后利用炸药将其全部炸毁。
此外,担负攻击机场指挥塔台的另一个战斗小组也顺利完成任务。他们击毙塔台卫兵及指挥人员共22人,将塔台的指挥和通信设备摧毁,甚至将一些苏制设备拆卸下来带了回去。如此一来,乌干达空军不仅丧失在恩培德机场的战斗机和油库,即使从其他机场起飞战斗机也难以得到恩培德机场方面的指挥和引导,加上以军飞机超低空飞行,雷达难以发现,在夜空中根本就无法实施拦截,以军运输机就此获得了安全撤离的条件。以军还采取了另外的应变措施,以军飞机改变原来密集编队飞行的方式,采取松散的梯队队形飞行。这样飞行,若是遭到乌干达空军拦截,受到的损失程度可降低。直到这些飞机全部在以色列机场安全着陆时,以方指挥人员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实际上,情报工作是此战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但影片对此没有更多展现,只是出现以军获得恩培德机场的航拍照片,另外就是英国方面询问第一名获释的英国女人质以获取情报等。
以军冲入老航站楼,用只有以色列人才能听懂的希伯来语大喊趴下,使得恐怖分子立即暴露出来,为其实施精准射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英国方面询问第一个获释的女人质,以获取有关情报
依据影片展现的剧情进行分析,以军此战获胜具有相当的侥幸成分。如果当时博泽没有心软,而是在第一时间枪杀人质,那么以军的行动很可能以惨败而告终。特别是当以军特种部队冲到老航站楼下,内塔尼亚胡中校带头冲出去并被击中后,以色列特种兵们明显出现了犹豫和停顿,直到一名队员带头冲过去,才带动了整个部队的继续行动。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里面任何一名恐怖分子回过神来,人质也将会遭到重大伤亡。但这一点并不能抹殺以军特种部队优秀的行动能力,因为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是由敌对双方众多的正确、错误处置交织在一起,才最终决出胜负结果。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如果自己不具备出色的技战术能力,那么任何行动都难以保障胜利。
编辑/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