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更紧服务更精成效更实
2019-02-22朱琦
朱琦
2018年是新一届代表工作开局之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牢牢抓住服务常委会中心工作、服务代表依法履职这一主线,着力完善代表工作格局,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发挥代表作用,努力建设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代表工作取得新发展、新成效。
深化“三联系”制度 代表联系群众更加密切
以“三联系”制度为抓手,推进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以推进基层代表之家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力度建设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
深入推进“三联系”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与679位市人大代表建立了固定联系。常委会领导通过召开联系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形成反映当前民意的《近期代表与市民关注的问题》报送市委和市“一府两院”。全年共有310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扩大了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各委员会与690位市人大代表建立联系,组建10个代表专业小组。通过听取代表意见,邀请代表参与立法、监督等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迄今共有超过3000人次的市人大代表参与了各委员会的170多项活动。两次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从以往的单主题提升为多主题,联系对象从居村干部群众扩大到区镇代表、驻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共有1000多人次的市人大代表与5000多人次的区、镇人大代表,22000多人次的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和社会组织人士参与;召开1600多场座谈会,共收集5300多条意见建议,回收生活垃圾分类、乡村振兴战略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面的调查问卷33000多份。委托各区人大组织开展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形成22篇调研报告,为推进政府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组织代表开展13个主题16条线路的代表会前集中视察活动,共有600多人次代表参加,实现了“多主题、多线路、小规模、讲实效”的既定目标。
着力推进基层代表之家建设。各区街镇以推进基层代表之家建设为抓手,夯实代表联系群众的基础。目前全市214个街镇已有164个街镇建立代表之家。有的区还结合自身特点,在村居、园区、医院、学校、楼宇等建立代表联络站(点),推进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使得基层人大工作有了抓手,代表履职有了阵地,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更加畅通,代表与群众联系更加密切。比如,静安区人大常委会着力在街镇层面打造“家”和“站”“点”两级网络,点面结合、互为补充的平台体系,推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全覆盖。长宁区人大常委会试点探索在商务楼宇、白领中心和高校内设立人大代表联系点,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使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触角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通过研究室编印的《学习与研究》推介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经验做法,加强本市各级人大代表工作交流,不断推动代表工作完善发展。
完善督办机制 代表建议办理更有实效
围绕提高议案建议办理实效,改进代表建议督办工作,着力推动代表建议的解决落实。
首创代表建议联合督办机制。建立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联合督办的处理机制,2018年3月底至5月,开展了“加强0—3岁幼儿托育工作” “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网络订餐平台监管” “发展上海‘红色旅游” “加强智慧公安建设,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完善‘五违四必后续管理和旧改工作机制,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6场联合督办。每一次督办都推进了一批代表建议的处理落实,加快了一批代表建议反映多年、集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进程,取得良好成效。在联合督办机制的推动下,2018年市人代会期间801件代表建议,“解决采纳”比例达到70.8%,首次突破70%。
完善议案建议处理信息公开及跟踪机制。加大公开力度,代表议案建议实现向社会全面公开,市民可以在上海人大网上查阅38件代表议案的全文、代表同意公开的701件代表建议全文,代表建议的办理答复情况也在各承办单位网站公开。初步建立了代表建议办理流程的跟踪机制,使人大代表能够像跟踪快递物流信息那样跟踪代表建议办理的全过程。着力提高议案建议提出质量和办理质量,将“如何提出高质量的代表议案建议”作为代表履职学习的重要内容,促进代表提高议案建议质量。以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会议为契机,对全年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提出要求,协助市政府办公厅举办三期代表建议承办员培训班,努力提高各承办单位的办理质量。
精心组织安排 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更加有力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开展各项活动,服务保障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首次开展长三角全国人大代表联合视察。为深化长三角区域人大工作协作,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2018年12月12日至14日,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牵头,与江苏、浙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联合组织,沪苏浙皖三省一市20位全国人大代表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联合视察,实地调研了太湖沿岸的无锡、苏州、嘉兴和湖州等地的水环境治理情况,这也是长三角区域全国人大代表首次进行联合视察。参加视察的全国人大代表明确表示,将围绕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主题,就一些需要在国家层面解决的问题,各选角度、各有侧重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代表议案、建议,共助美丽长三角建設。
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认真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工作。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联系上海代表团代表7人,4名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11人。在开展联系活动时注重做好“三个结合”,即与委员长、委员来沪视察调研活动相结合,与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相结合,与市人大代表开展联系社区、会前集中视察等活动相结合。完善全国人大代表联系市人大代表机制,组织安排28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参加集中联系社区活动,首次邀请36人(次)代表参加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畅通了各级代表之间的民意传递。
此外,还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对口帮扶工作立法”和“大数据共享与安全”两个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保障28人(次)代表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两期代表履职学习班,7名代表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22人(次)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委员会领导来沪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的代表视察等履职活动。
提高精度力度 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更深更实
以服务代表作用发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服务代表履职的精度和力度,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搭建多样化的代表履职学习平台。组织开展“1+4”模式的代表履职学习,即1期初任履职学习班和4期履职学习轮训班,举办了新任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学习班,使新一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履职要求。为帮助代表开阔履职视野,创办周末“上海人大代表论坛”,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以及本市各大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形势、文化品牌、人工智能等主题作专题报告,共举办9期,900多位市人大代表、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等参加。首次开展代表对口帮扶公益服务活动,组织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市人大代表组成对口帮扶服务团赴青海省果洛州开展公益服务,积极发挥代表在对口帮扶工作中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以大调研为契机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在常委会副主任徐泽洲带领下,常委会代表工委深入开展“完善代表工作格局、提高代表工作水平”大调研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即改,不断提升服务代表履职的意识和水平。结合代表履职的实际需求,不断改进代表履职信息化服务。完善代表履职平台的内容提供和管理,及时为代表提供履职信息、管理代表信息;创建“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微信群”,为代表履职提供更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大调研中反映强烈的街道人大工委机构编制问题,积极与市机构编制部门沟通,取得拟配备一名科级工作人员的阶段性成果,为加强基层代表工作夯实力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