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党建带”的华丽转变
2019-02-22
“沿江党建带”推动党组织建设“握指成拳”,党员活动走向特色化,党建资源走向联合,党建阵地越来越开放——
张家港依江而兴,因港得名,是长江流域口岸货物吞吐量最大的城市。全市拥有63.6公里的长江岸线,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口岸涉外企业在此集聚。沿江岸线长,企业规模层次不一、党建资源分布不均,长期以来,沿江涉外企业党建工作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发展合力,2010年,张家港坚持开放融合、共建共享的理念,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至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创新实践了“沿江党建带”工作模式。经过8年的探索发展,沿江党建工作实现了三个华丽转变。
滚动式推进:从“一隅”到“全域”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沿江党建带”从2010年盛开于“一隅”到如今在“全域”绽放,数据最有说服力。8年前,“沿江党建带”发端于张家港保税区,只是一个由边检站党委单独牵头、38家非公企业参与的“警企党建共建”活动,如今,全市已成立“沿江党建带”联盟,涉外条线单位全部参与其中,沿江岸线3000余家企业一起联创联建。8年前,沿江区域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只有14家,党员不足千人,如今,沿江岸线上建立了5个企业党委、19个党总支、287个独立党支部,党员增加至6988名,沿江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从最初的38.7%提升至100%。
“沿江党建带”不仅织密了基层组织网络,还打破了传统党建封闭运行的模式,推动党组织从单打独斗走向握指成拳,党员活动从粗放式走向个性化,党建资源从分散走向联合,党建阵地从闭塞走向开放。8年前,为统筹区域党建资源,我们在“沿江党建带”上建起第一个实体型区域党建工作站——保税区外企集群工作站。如今,这样的党建工作站在全市已建立了41个,基本实现了对所有非公企业的兜底全覆盖。区域性、综合型的红色阵地构建了便利的“一刻钟党建服务圈”,开放式、常态化的组织生活蔚然成风。
链接式发展:从“盆景”到“风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沿江党建带”模式在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中影响越来越大。在它的“内联外延”下,党建种子厚植于基层,品牌之花开遍港城。一方面,链接内部资源。“沿江党建带”串联起沿江区镇、条线单位、非公企业的党组织,筑起党建“同心圆”。口岸、海关、海事等条线单位依托沿江党建平台,充分发挥职能服务优势,培育孵化出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项目品牌。比如,张家港海关在监管服务保税区仓储行业过程中发现,18家仓储企业只有9名党员,为让每名党员都找到“家”,牵头建立了仓储行业党支部,共同创建“仓储先锋”品牌。张家港海事局针对船运行业中的船员党员长期漂泊水上,组织生活难、教育管理难的问题,创新实施“党建桥,心港湾”项目,与到港船舶、船运公司联建组织、联搞活动、联办阵地,辐射全国10多个省(直辖市)的30家航运公司,教育关爱到港船员近万人次。参与项目的船舶在全国各地发生的违章行为大幅下降40%,为船运安全和沿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另一方面,链接外部平台。“沿江党建带”探索的“条块结合”模式,为全市其他行业系统党建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交运、住建、工商、教育等行业主管部门纷纷学习借鉴,牵头组织了汽修、建筑、个私、民办学校、民营医院等行业党建工作,催生了服务广大车主的“港城车大夫”、服务建筑行业流动党员的“虹筑之家”、服务个私企业的“光彩先锋”、凝聚民办学校的“阳光领SHOW”、引领民营医院发展的“红领YI家”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党建品牌,形成了“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
辐射式引领:从“联动”到“驱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沿江党建带”之所以能够产生今天的影响,就是充分发挥了党建工作对其他中心工作的核心引领作用,实现了用高质量党建驱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党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是第一要务,党建是第一政绩,党建与发展不能“两张皮”。因此,在“沿江党建带”的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先锋团队建在沙钢集团的高炉旁,把党员示范岗设到保税科技的码头上,让最有战斗力的先锋力量活跃在经济建设的最前沿。据统计,沿江开放型经济创造了全市三分之二的工业产值。二是党建引领文明创建。文明是张家港最大的名片,“沿江党建带”联盟中的党员,一直都是文明创建中的一支中坚力量。无论是路口执勤、岗亭值班,还是便民服务,总能看到我们党员志愿者的身影。目前,“沿江党建带”联盟共培育党员志愿服务团队150多支,每年开展文明引导、宣传教育等志愿服務活动2000多场次,为我市唯一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党建引领生态保护。张家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母亲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倡议发动“沿江党建带”联盟中的党员积极投身“263”专项行动、“331”专项整治等急难险重的专项工作中。同时,还组建了沙钢集团“先锋工匠”支部、陶氏化学“活力细胞”支部等数十个活跃在生态保护一线的“行动支部”,孵化培育了“争当‘河小志,助力河长制”等一大批护河党建项目,带头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李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