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民俗体育旅游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2-22何鹏刘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俗安徽省旅游

何鹏,刘伟

(1.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2.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对于民俗体育旅游的界定,目前学界尚无一个统一定论,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将民俗体育旅游作为体育旅游的组成部分进行阐述.本文结合柳伯力、陶宇平合著的《体育旅游导论》等相关资料认为:民俗体育旅游指的是人们在闲暇时前往有独特地域特色与民俗体育文化的地区,观看或亲身参与到各种民俗体育活动中,并以此来愉悦身心、带动经济效益的社会活动.

如今随着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民俗体育旅游的市场与资源也逐步得到开发与利用,并逐步成为拉动省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如何整合省内现有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促进民俗体育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成为当下安徽省旅游业所急需攻克的难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国家政策,分析了安徽省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发展机遇,并给出相应对策,旨在助推安徽省民俗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1 安徽省民俗体育旅游现状

1.1 基本情况

对安徽省民俗体育旅游区按照皖北、皖江、皖南三个区域进行划分.首先,在位于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区,流传至今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丰富,既有源自民间戏剧与舞蹈的花鼓灯、大头舞等,也有融合民间武术与民间杂技而成的五禽戏、马戏等[1].其次,皖江地区指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池州、铜陵、宣城8个地级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2],常见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有赛龙舟、划旱船和手舞龙等运动.另外,在安徽省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民俗体育旅游项目更是数不胜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叠罗汉、目连戏、花棍舞等[3].

各个地区及城市也在原有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基础上,分别开发与设立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展区或民俗文化节,如在环巢湖区域,一些民俗体育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届民俗文化节,如“开渔节”“牡丹节观赏”“端午节”等[4].又比如借助于黄山这个享誉海内外的国家5A级旅游景点,黄山市开发出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其中就在春节期间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徽州民俗体验游”,让游客尽情体验徽州独特的民俗活动.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模式单一,缺乏产业意识

纵观安徽省现有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与资源,大多仍停留在传统项目的表演层面,形式与内容千篇一律,没有深入挖掘项目背后的文化主题,更没有将文化主题与现代创新手段有机融合,容易造成游客理解困难、体验感差等问题.同时项目的开发没有得到系统的规划与包装,没有有效利用起当地其他产业资源,没能形成资源的良性配置与优化组合.

1.2.2 宣传脱节,缺少专业人才

安徽省有着众多优质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部分民俗体育旅游项目依托于知名的旅游品牌效应来进行宣传,并以此吸引游客.但是自主宣传的力度与广度跟不上各地市开发项目的进度,显得有些被动,甚至有些宣传仅停留在当地有限的区域内.另外,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交通、服务、文化、产品等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做支撑,然而当下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1.2.3 制度缺失,重开发轻保护

随着民俗体育旅游项目的陆续开发与上线,如何运营与管理项目成为各大地市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亟需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然而各地市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加上制度规定的延后性导致职能不明确,造成政府调控力度不足.一方面是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与项目上线,另一方面,因为制度的缺失,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以及项目的昙花一现,破坏了原本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2 安徽省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机遇分析

2.1 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是民俗体育旅游开展的依托,人文资源是民俗体育旅游魅力的核心.秀丽山水让人心旷神怡,徽风皖韵使人流连忘返.安徽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已经成为安徽的一张品牌名片.根据安徽省旅游局2016年4月1日发布的《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报告》的内容显示:“全省建成省级旅游业集聚区5个以上,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个以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基本建成.力争国家5A级景区达到16家,五星级饭店达到36家.新增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各5家.”[5]此外,无论是皖北留存的古淮河文化,还是皖南地区留存的古徽州文化,都是安徽悠久历史的见证与古代文明的传承.从以上也可以看出,安徽省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

2.2 政策优势

随着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逐渐扩大,不仅安徽省在加快推动省内各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国家发改委也于2014年2月12日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并强调:“规划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将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巩固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示范.”[6]根据最新的政策文件显示,由安徽省旅游局于2017年3月31日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也提到:“加快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省级体育旅游基地规划建设;以黄山登山赛、环巢湖国际马拉松、华佗五禽戏健身气功赛和“健康安徽”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等为重点,打造一批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7]

2.3 市场优势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攀升,旅游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场地,更不再局限于形式,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项目逐渐被新的消费需求所替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花费金钱与体力参与到旅游项目中,来一场深度体验游,特别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当中推出的各类民俗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国人,更有国外游客不远万里来体验中国的民俗文化.而这种消费需求的逐年增长是民俗体育旅游开拓市场的难得机遇,尤其是在有着大量优质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安徽省.现在不少地市积极把握市场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将民俗文化、体育文化、旅游文化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当地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不断扩大与升级.

3 安徽省民俗体育旅游的提升路径分析

3.1 丰富资源开发模式,提升产业整体观念

民俗体育旅游在模式单一的背后,却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依托.也因为资源的丰富与广杂,需要将所有资源一一汇总并进行细化,再进行分门别类的针对性开发研究.不仅要通过专业研究找出资源之间的联系与特性,更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还要结合当下人们喜闻乐见的创作形式,开发出资源与文化并存的旅游项目摆脱照搬照抄的开发模式.

要做到这一切,都需要政府与运营管理者改变旧有的狭隘观念,提升旅游产业大局意识,认清旅游产业链的整体性与可持续性,一方面要在宏观层面把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也要将民俗体育旅游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严格把控,做到由浅入深,多层次地把民俗体育旅游做深、做透、做亮.

3.2 创新宣传思维与方式,积极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

传统的宣传方式主要依托于原有旅游品牌的形象与效应,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对于新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来说,宣传者们要注意把握现代消费者的消费思维,灵活运用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主动出击并创新形式,不仅要维护好传统的旅游品牌形象,更要结合线上线下五花八门的技术手段打造出立体式的宣传新形象,用新的思维看待消费者需求,带动着消费人群的热情与积极性.

不仅在宣传上下功夫,也要在专业性这一块储备大量人才,尤其是要结合民俗体育旅游的重点需求,培养旅游与体育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将专业知识与具体项目特色结合在一起,引导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高层次的人才,也可以制定相关引进与鼓励政策,积极吸引他们的加入,为发展献策献力,注入更多新鲜力量.

3.3 完善运营管理制度,建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良性体制

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项目流程,保证各个环节的正常运作,加强项目的运营与管理,提升项目运营的效率与效果.所以在制定关于民俗体育旅游的相关制度时,就需要相关制度的制定者熟悉项目的整体布局与流程,并针对项目的调研、开发、上线、维护等各个阶段制定制度细则,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各个岗位分工明确.

此外,民俗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有潜力且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各部门在深入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更应该同步对已开发的资源进行维持与保护,不仅要保证青山长存,也应该注意传承文化,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相互配合,打造出良性的循环发展体制.还应该注意要形成地域保护机制,可以联合当地,甚至呼吁全省乃至全国来共同保护现有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提升全国人民的保护意识.

4 小 结

作为民俗文化、体育文化、旅游文化高度统一的特色旅游类型,民俗体育旅游已成为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亮点之一,从皖北到皖南都有着独具特色的丰富资源.当前安徽省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对省内的优势分析也可看到,现在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是充满机遇与希望的黄金阶段.在未来,将开发、宣传与管理置于大的产业背景中,针对各个问题逐一击破,促进安徽省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地进行并持续下去.

猜你喜欢

民俗安徽省旅游
冬季民俗节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民俗中的“牛”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民俗节
旅游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