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乡村文化存在问题及其重建策略
2019-02-22邓仕源李依哲周嘉怡李炳霖
□ 邓仕源,李依哲,周嘉怡,李炳霖
(1.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沧州 061100;2.黑河学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乡村文化凭借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文明价值经久不衰。但在工业化迅猛席卷和城市化现代化快速推进下,乡村文化日趋衰变,乡村文化重建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是乡村精髓所在,乡村文化的凝聚、重建和传承对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文化存在问题
(1)乡村本身的局限性。在时间跨度进行思考,传统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秩序遭到冲击,脆弱的自给自足生活模式逐渐松散。以经济为基础的文化也遭到了破坏,血缘关系划分的家庭宗族关系而形成的宗族文化也日益淡化。从农民角度思考,农民自身的乡土情结和偏见性使农民认为土地联系着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农民对外来事物探索的兴趣[1]。
(2)外来环境因素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其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下,原有生活方式和经济来源无法支撑家庭支出需求,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大量青壮劳动力为了谋取生存和发展进入城市,导致承载着共同礼仪传统的乡土文化丧失了传承的主体,原有的文化气蕴也由此断隔。其二,现代化热潮的冲击。时代快速发展,各种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进入人们生活,使原本纯粹的乡村文化、乡贤传统被人们所忽视。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成为了人们消遣娱乐的关注点,重礼仪民俗的家庭文化不断流失。中国农村被卷入现代性的漩涡中,越卷越深,从物质生产到行动准则再到价值观构建上系统改造了中国农村,乡村文化在意识层面丧失了存在的根基[2]。
2 重建乡村文化的对策
从微观角度即乡村本身出发。首先,树立维系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的意识,提升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心,充分利用优秀文化“凝魂聚气”的效用。既要弘扬传统乡村文化中的独创之处,又要提升乡村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促成乡村文化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努力让乡村文化回归。其次,要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宜本土生存的现代乡村文化,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创造出农民喜闻乐见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村文化,为乡村文化增添新的动力[3]。
从宏观角度即国家层面出发。乡村文化重建工作离不开政府组织和管控。以财政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规范,联合社会化协同治理。经济进步决定着文化发展,政府要鼓励乡村经济体制建设,为其打造既具有理论方法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指导农民增收,为再造乡村文化打下经济基础。大力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改变农民原有的被动意识。降低其对土地的依赖性,鼓励积极的现代文化与传统乡村文化相融会,完成乡村文化内在转型。
3 结束语
做好乡村文化重建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多方协同努力。处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必须勇于探索、循序渐进。整合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掘本土文化,繁荣社会文化,使乡村文化重放光彩,把乡村振兴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