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蚌埠市生态旅游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2019-02-22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是一条可持续的扶贫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既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又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拉动农民就业。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蚌埠市依托生态农业,将乡村独有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的优势[1],通过建立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现阶段,蚌埠市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因此研究蚌埠市支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蚌埠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017年,蚌埠市一村一品特色专业示范村的名单中,共有64家村庄成为市级特色专业示范村。其中,怀远县有徐圩乡梨园村等20个村庄、五河县有城关镇漴南村等14个村庄、固镇县有连城镇强楼村等20个村庄、淮上区有吴小街镇九台村等10个村庄,重点开发了禾泉小镇、蓝莓庄园、蚌埠市花卉科技产业园、茂森生态园、荆涂石榴采摘园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特色农业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带,力争在全省范围内将蚌埠市打造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
蚌埠市乡村旅游的类型较多,具体有以下几种。①休闲采摘型。在蓝莓庄园、万绿生态园等农业园区种植无公害优质蔬菜、开发水果采摘休闲项目。②休闲渔业型。依靠天然的生态资源优势,在张家湖、胡洼闸等较大养殖水面上,建立集垂钓、休闲、游乐和观光等于一体的渔家休闲基地。③农业观光型。建立一批优质休闲农业旅游园区,如淝河乡绿色田园农庄、玉鹏生态农业文化园等。④景区周边农家乐。在乡村旅游景点周围兴办农家乐,以乡村与农家风情吸引城市居民。
蚌埠市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在接待服务方面,以桃花节、梨花节为重点,在景区附近建设具有交通、游览、咨询、购物等服务功能的旅游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在餐饮、住宿服务方面,为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在旅游景区周围建设星级宾馆、特色农家乐、民宿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住宿地,完善多类型的餐饮服务体系。2017年,蚌埠市建设了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经济型旅馆30家,其他各类住宿机构50家,高中低档旅游餐厅100多家。在购物服务方面,景区周围开设旅游购物商店,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丰富旅游产品种类[2],推出徐郢富硒草莓、花乡炒货、任桥安师傅牛肉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注重提高旅游商品质量,完善旅游商品体系。
2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财政政策
2.1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以加快3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①升级道路,打造便捷的旅游交通。蚌埠市开展了农村道路巩固提升行动,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在通往旅游村镇的道路上,设立道路标识,改造沿途村舍,沿线建立景区服务站等。②新建和改造旅游区供水、排水系统。蚌埠市加快建设符合发展旅游产业标准的供水、排水设施,保证旅游景区和接待中心的用水,实现旅游区和居民区污水的综合处理。③建设通讯基础设施。在乡村旅游的主要景区内,实现免费无线网和移动通讯全覆盖,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稳定的通讯服务。
2.2 落实旅游教育扶贫政策
要想进行乡村旅游扶贫,必须要培训一批会管理、会服务、会营销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①蚌埠市财政资金支持强化教育扶贫,培训有较好发展基础的贫困村带头人,推荐其到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学习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从而强化贫困村有关人员对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能力,通过财政支持、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农业科技人员返乡、下乡,推动贫困村旅游业快速发展[3]。②培训基层负责人和服务人员,注重提高服务、卫生、安全、礼仪等素质和技能。2018年11月,蚌埠市旅游局开办了乡村旅游暨旅游扶贫培训班,蚌埠乡村旅游点、星级农家乐等旅游企业的负责人,蚌埠市部分旅游乡镇及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负责人均积极参加了此次培训。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
2.3 出台优惠鼓励政策
蚌埠市把发展乡村旅游列入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范围内,在贷款、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对于贫困村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蚌埠市旅游局充分利用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市政府的财政支持,为各村旅游规划和旅游厕所等项目的建设提供帮助,并向省政府申请乡村扶贫专项资金。对于重点帮扶的村庄来说,若成功打造国家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村、安徽省星级农家乐等,或者已完成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旅游厕所以及开展智慧旅游等项目,将会获得财政奖励和补助。
3 蚌埠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3.1 资金投入不足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短缺是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只靠政府的补助资金发展乡村旅游,所建设的旅游配套设施往往达不到发展乡村旅游的标准,而投资者又无力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部分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道路、通信等设施较为落后,阻碍了贫困村脱贫的步伐。
3.2 档次较低、模式单一
蚌埠市贫困村内大多数农家乐档次较低、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特色。在已形成的农业休闲园中,大多数庄园产品单一,服务项目几乎相同,游客大多只能采摘蔬果、品尝农家饭、住农家屋等,以乡村节庆旅游等展示特色民俗文化方面的活动较少,很难吸引游客,发展后劲不足。
3.3 部分景区知名度不高
部分乡村旅游景区分布在城市郊区,远离客源,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城市居民和外地居民不知道这些景点的存在。一些地区不能将乡村旅游产品与当地的特色结合起来,旅游形象不突出,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农产品及乡村旅游线上线下展示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未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旅游产品,导致品牌知名度较低。
3.4 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具有接待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而在实际中,从事乡村旅游行业的人员大多为当地的农户,其旅游服务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较低。政府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尚不能做到全面覆盖,而且培训的教材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培训难度。
4 促进蚌埠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4.1 增加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资
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要建设乡村公路、改善当地环境以及完善周边的一系列配套设施,但其直接以及间接的经济效益不高,需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农村的优惠政策较多,但是较为分散,因此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将部分乡村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旅游项目中,安排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建设具有特色、前景较好的休闲旅游项目。
4.2 增加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的投资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多元的文化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文化及自然资源丰富。2016年,蚌埠市的1区、4乡、33村被授予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其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潜力巨大。对于这些宝贵的生态资源,有关人员必须要严格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加大财政投入,挖掘、整理、传承、保护这些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3 增加宣传乡村旅游产品的投资
只有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旅游产品信息,才有可能引起消费者游玩的兴趣。因此要加大对外宣传、推广的力度,增加财政资金在宣传推广方面的投入。在本地的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和旅游平台上重点推送介绍乡村旅游产品的信息,做好蚌埠市乡村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工作。蚌埠市有凤阳花鼓、五河民歌、临北狮子舞、涂山禹王庙会以及地方传统美食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乡村旅游可以结合这些非物质旅游资源,宣传并推广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省内外消费者。
4.4 加大培养农村旅游人才的投入
高素质的旅游从业者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旅游开发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培养旅游人才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结合蚌埠市的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使旅游从业者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为蚌埠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