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本缺失现状及对策

2019-02-22

山西农经 2019年5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劳动力农户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3003)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产粮第一大省,但是近年黑龙江省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保健等各种人力资本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但是与城镇地区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1]。

1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现状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高素质人才紧缺,人力资本投资环境也相对较差。现阶段,黑龙江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无论是数量还是素质结构方面,都难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

1.1 受教育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

从总量上看,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据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村普查显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主要的劳动力年龄在35岁以上,黑龙江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学历占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89.9%,高中以上学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是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中学历的人员,新生代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微乎其微。

1.2 优质劳动力流失严重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占整个农业生产结构的90%以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地区机械化的普及率也在逐渐提高。在黑龙江省现有数目耕地情况下,农村需求劳动力的数量早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为了推进农村地区产业化的发展,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据黑龙江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黑龙江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了14.2%,相当于黑龙江城镇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6.55%。相较于城镇地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在各个行业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根据2017年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的就业景气指数为1.4,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及生活条件,黑龙江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1.3 劳动力年龄结构趋向于老龄化

黑龙江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结构正在逐渐趋向于老龄化,而且老龄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城镇地区。黑龙江省15~39岁的劳动力人口比例,从2005年的56.42%下降到2016年的43.78%;40~59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比例,从2005年的43.58%上升到2016年的56.22%。农村的中老年人口比例正在逐渐上升,而中老年劳动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导致黑龙江农村地区产业项目发展缓慢,经济前景较差。

2 人力资本缺失对产业扶贫的影响

2.1 扶贫产业单一

2020年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黑龙江省政府在扶贫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畜牧产业作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扶贫体系。为了帮助贫困农户脱贫,黑龙江省的畜牧养殖主要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通过小额贷款给予资金扶持,并在贫困农户养殖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的散户养殖模式[2]。

第二,通过合作社或者养殖企业,让贫困农户入股或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实现贫困农户脱贫。而政策扶持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对当地居民造成有效的影响。

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农户对于政策的依赖性较强,贫困农户的收益很大比例来源于政府的扶持项目,自身造血能力较弱。为了提高贫困地区农户的收益,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支持二三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扶贫项目对农户收益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2.2 农村市场萎缩严重

黑龙江省是大农业生产格局,农村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从黑龙江省各地情况来看,黑龙江省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市场并没有形成完备的利益机制、竞争机制、淘汰机制、市场供求预测机制。而且由于市场经营主体分散,经济实力不强,承受风险能力较差,进一步限制了小型商户的进入。农村信息流通不畅,资源和市场主要向城镇地区供应,并没有在区域间发生有效的资源和需求流动,造成农村市场存在着断裂化,未形成完整的市场整体联动运行机制。

由于耕地收益偏低,以及青壮年对于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老年人口消费能力较弱,其消费具有特殊性,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农村地区因为劳动力的流动,引起市场需求的流动,导致现有农村市场进一步萎缩。

2.3 农村地区创新能力不足,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黑龙江省农业以散户经营为主,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业经营主体的年龄结构趋向于老龄化。农户受自身素质、实力的影响,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黑龙江省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创新主要来源于农科院、高校等,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动力不足。黑龙江省城镇周边农村地区因为靠近城镇,各行业联系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良好。随着与城镇距离越远,经济发展程度越差。农村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外流,虽然减轻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但是也限制了经济发展。当地的资源及就业岗位已经难以维持当地剩余人口的需求,同时由于剩余劳动人口的性质,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3 发展建议

3.1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

实现乡村振兴,推进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农村的教育质量决定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质量,关系着农村的长远发展。

首先,必须合理配置使用农村教育资源,根据各地人口、生源的实际情况,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并且不断吸纳高质量的教师资源,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其次,强化政府管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量化指标分析,完善各类指标。根据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各类学校的拨款标准,政府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和问责。

第三,建立健全农村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的职业教育,不仅仅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还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

3.2 推进农村地区三产融合

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贫困农户脱贫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在现阶段,黑龙江省扶贫事业的推行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贫困农户脱贫对政府依赖性比较强。从总体上看,依然没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要想挖掘农村当地的内在潜力,就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绝对不能与农业割裂,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必定是以农业经济为核心,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首先,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在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转变农业经营的思路,在保证产粮的前提下,重视农业产品质量,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家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用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利用农业经济的转型,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是现实之需,也是必定归路。

其次,农村地区的第二产业,要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附加价值。

第三,发展农村服务业,尤其是农村旅游、农业观光、疗养等行业。

3.3 推进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资源对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要实现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的联系,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是重要举措。农村地区要想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发挥内在潜力。将农村地区的独特优势与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相联系,让农村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3.4 制定有效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回流

近年来,黑龙江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前景和劳动报酬等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大扶贫格局的开始,各级政府对于农村地区有着金融、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但是,农村地区劳动报酬较低、机会成本较高,二三产业与城镇地区有很大的差距,难以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外流,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吸引优秀人才回流。

第一,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按需引进人才。农村基础设施是关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需要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基层政府或企业在引进人才时,应根据本地实际,按需引进紧缺人才,给予其更高的收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流入,用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用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人才。

第二,政府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对于有意愿来黑龙江农村地区就业或创业的,政府应该在权限内给予更多照顾。政府自身也应加强自身监管,简化办事程序,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劳动力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