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实行市制的动因与城市空间

2019-02-22程亚娟胡玉海

关键词:奉天版块沈阳

程亚娟,胡玉海

(1.张氏帅府博物馆 研究室,辽宁 沈阳 110011;2.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同时,城市的发展变迁又记录了人类进步的历史。实行市制管理,是城市近代化的必然要求。沈阳作为城市存在历史久远,但市政建设的理念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形成。沈阳近代化的萌芽,在甲午战争后就已经出现,但直到30年后才最终形成市制。1923年,奉天市政公所的成立,标志着在管理体制上开始了城市社会形态的转变。建市时规划城区发展的六大版块,为后来沈阳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清末民初沈阳城内治所的演变

近代以来的沈阳,名称曾多次更改,其政治空间也不断变化。而作为一座城市,其文化空间往往要超出它的实际空间,如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升“沈阳”为“盛京”后,其文化空间已大大超出了一座城池。1644年(顺治元年),清定都京师顺天府(今北京)后,仍以盛京为陪都。因此,沈阳是以“陪都”的“身份”步入近代社会的。

进入近代社会后,沈阳是奉天府和承德县两级治所的所在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分承德县东部分置兴仁县,承德、兴仁两县同治于沈阳古城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兴仁县更名为抚顺县,移治所今抚顺。其时,奉天府下辖:承德、兴仁、开原、铁岭、海城、盖平6县,辽阳、复州、金州3散州,营口1散厅。

光绪三十一年(1907年)九月,东三省改为行省制度后,其实与内地各省在体制上并不尽相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总督职权异常专一与庞大。据新定东三省官制规定,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各设行省公署,以总督为长官,巡抚为次官。东三省总督是高于三省巡抚之上的总揽行政、军事、财政等各项大权的最高长官。值得注意的是,东三省总督原则上应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行省公署办公,但事实上则是常驻奉天,这样便与奉天巡抚同城,发生新的督抚同城问题。也就是说,在清末沈阳城既是东三省总督的治所,也是奉天省、奉天府、承德县的治所。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承德县建制撤销,其地为奉天府直辖。

进入民国后,1913年1月,奉天府改为奉天县;2月,新民府改为新民县;4月,奉天县改为承德县;5月,承德县又改为沈阳县。1913年7月,改省辖府制为省辖道制,改八府制为三道制,设南路道、北路道、东路道。1914年6月,南路道改为辽沈道,东路道改为东边道,北路道改为洮昌道。这种建制直到1928年。

1918年9月,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后,沈阳既是东三省巡阅使署的治所,也是奉天省、辽沈道、沈阳县的治所。沈阳除四个层级的治所同在一城外,还有一特殊现象,即沈阳故宫仍然保留“盛京内务府”机构,负责管理皇产。

1911年,在武昌起义炮声的震荡下,清王朝轰然倒塌,延续几千年的帝制被废除了。但是,依据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清朝虽然灭亡了,但皇帝和皇室却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清朝逊帝才被迫出宫,清王朝才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清帝逊位到最后被迫出宫,被称作“逊清”时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沈阳城内“盛京内务府”的存在,说明沈阳仍旧扮演逊清“陪都”的角色。

四个层级的治所,再加“盛京内务府”,同处一城,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为城市实行市制创造了条件。

二、沈阳领先实行市制的动因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即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以此为标准,沈阳作为城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侯城到沈州,从沈州再到两代帝王的京都,悠悠岁月,沈阳作为封建时代的城市经历了几度沧海桑田。进入民国时期,中国城市普遍处于社会形态转变中。1921年,广州成立“市政厅”,率先实现了这一转变。奉天紧随其后实行市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动因。

第一,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进入民国以来,特别王永江担任代理省长后,沈阳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快速发展和转型的态势。各项事业都处于创立创建的起步阶段,如工厂企业的开办,马路铺建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电灯、电话扩展安装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公园和其他娱乐场所问题等都提上了日程。而这些城市建设依然由商业局、警察局、建筑局、公用局多个部门负责,而且有些分工也不尽合理,如城市消防是由商业局负责等。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诸多事业由无隶属关系的多个部门负责,必然导致相互推诿和掣肘,这既不能统筹全局又无法协调关系的现状,会滞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建立专门的市政机关,来统筹和协调城市的发展,势在必行。

第二,商埠地的示范效应。沈阳商埠地是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美国、日本与清朝政府订立《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日通商行船续约》而被迫自开商埠之一。这块自开商埠位于沈阳老城和满铁附属地之间,属于城市中心地带。

1906年,在奉天交涉署内设开埠局,负责开埠地管理。主要职能是:规划街道、修筑马路、收购民地房产。后又增设经办土地出租事宜。到1914年开埠局移交省政府直接领导,变为省属机构。商埠地虽然面积不大,但经过十几年建设,在城市的间隙空地有了楼房、平房、瓦房;有了街道,建起了工厂,盖起了商店;还有影剧院和游艺场等。与老城区相比进步之快,变化之大,令人为之一振。

第三,广州率先实行市制的引领。早在1918年10月,广州就成立了市政公所。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公所改为市政厅正式建市,孙科被委任为市政厅厅长。孙科曾在美国接受大学教育,归国以后,撰有《都市规划》专著。在接受市政厅长任命后,起草了《广州市暂行条例》57条。2月中旬,条例获省政府通过并公布执行。按照暂行条例,市政首长改称市长,孙科为首任广州市市长。市政委员会下设财政、工务、公安、卫生、公用、教育六局,这是中国城市实行市制和市政设局管理的肇端。

广州建市后市政建设,集中体现在填壕沟、迁民居、筑道路。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清除水沟,录用清扫工定期清扫搬运垃圾。在公用事业方面,设立邮政总局、市立图书馆等。在治安、公共场所统一管理、民众教育等方面也有举措。《盛京时报》等传媒对此给予及时报道,并发表了一些赞扬的评论,这为奉天省政府提供了现实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四,大连、哈尔滨的参照作用。1899年初,俄国在租借地置五个行政区、三个市。1902年5月,设达里尼特别市(今大连市中心区),萨哈罗夫为市长,直属俄国财政部管辖。1903年,俄国在旅顺设置远东总督府,为俄国远东地区最高统治机构。日本取代俄国侵占大连地区后,设置金州军政署、大连军政署、旅顺军政署和复州军政署。1905年6月,军政署撤销,置关东州民政署;1906年,在关东州民政署之上置关东都督府;1919年,关东都督府改称关东厅。

中东铁路建成后,俄国在哈尔滨设中东铁路管理局,负责对中东铁路的管理。中东铁路管理局以对铁路附属地管理之名,严重超铁路的商业范畴,涉及财政税收、治安司法、市政管理、城镇规划、户居管理、测量测绘诸多方面的中国主权。1907年哈尔滨刚刚开埠后,霍尔瓦特未经中国政府同意,擅自公布了《公议会章程》,于1908年成立了哈尔滨市自治会和市董事会,使哈尔滨成为沙俄政府在远东推行殖民政策的据点。

殖民统治下的大连、哈尔滨,其统治机构不尽相同,但都实行正规的市政建制,这一体制包括市长及领导下的市政厅、市参事会、警察署、法院等。这种市政体制模式在实践中的高效率,吸引了以张作霖为首的奉天当局,也为奉天实行市政管理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样本。

三、奉天当局积极推动市制管理

奉天省早期近代化步伐走在全国的前列,是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的结果。张作霖出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后,就十分关注城市改造、建设与发展,如为振兴民族工业决定开辟南、北市场,还批准修筑第一支路;1919年春,奉天省政府设立政务厅第四科,负责管理省城街道、桥梁和土木建筑。为推动工业发展,同年还在城外规划和建设了东北第一个民族工业园区——大东工业区。为整治市容,还下令将通天街的所有妓院迁移至北市场。当时主要目的是,以新建商埠地与具有百年历史的四平街(中街)形成掎角之势,以与日本的南满铁路附属地相抗衡。

1922年5月,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后宣布东北联省自治。实行自治后,张作霖在大力进行整军经武的同时,全面推进奉天经济社会的发展。张在宣布自治后,还下令所有各关税款、盐款的余款,“自本月起一律解交奉天省库,不准拨交北京”[1],这为奉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撑。

1922年9月,代省长王永江为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在省政府成立市政厅,办公地点设在总商会院内,并拟建“楼房1所,内设厅长1人、科长4人、科员若干人,计分总务、工程、捐务、卫生四科,等待楼房告成即正式成立”[2]。市政厅的设置,为市政公所成立准备了条件。

1923年5月,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成立,并由电灯厂厂长曾有翼负责筹办。7月间,制定了“奉天市暂行章程”,上报省政府。张作霖批示:“惟市政机关,所系綦重,亟应筹划,俾得早日正式开办,以策进行章程规定”。同时指出,“所拟规章大致明晰,惟命名为市政公所组织规章,殊欠妥协。……兹特由本署另订暂行章程,颁发遵守”[1]571。在张作霖和王永江合力推动下,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在市政筹备期间为借鉴国外市制和市政经验,王永江派专门人员赴大连学习调研,考察道路、植树、卫生、电车、下水、电气、瓦斯、建筑形式,以及学校、医院、娱乐设施的设立与预算情况。同时还派人分别赴日本、美国考察市政管理方法[3]。

由省长公署制定的《市政所暂行新章》规定:“奉天市设总办一员,监督全市行政事宜;设市长一员,总理全市事宜;设协理一员,坐办二员,辅助市长策划并办理全市行政事宜”[4]。市政公所组织机构设总务、财务、工程、卫生、教育、事业六课及一个技术部。每课设课长一人,课员3-4人。这样算起来整个市政机关也不超过30人。从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上看,市制的不完备是明显的,机构极为简单,如市制中的社会治安是空位的,只提出社会治安由省会警察厅配合。这既与初设市制参照体系有关,如广州市六科也没有高性能置警务,也与当时社会发展的现状有关。同时也与对市政公所的定位有关,“市政公所直隶于省长,为办理市政之机关”[4]237。没有明确市政公所为一级政府,而只定位是隶属于省长的办事机关。这些因素的存在,设立市制之初的不完备和简单是近代政治文化起步发展阶段的表现。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市政公所于同年8月4日,在今沈河区西顺城街正式成立,曾有翼为第一任市长。

市政公所机构简单,人员很少,但市政职能却也很全面,包括市财政及公债管理;市公产管理及处分;市街道桥梁及其他土木工程事项;市公共卫生;市教育风纪及慈善事项;市交通、电力、煤气、自来水及其他公用事业;省政府委任办理事项[4]236-237。市制设置后,随着城市管理的实践,市政职能也不断变化和扩大。

市制建立之初,之所以称奉天而不是称沈阳,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从历史上看,早在1644(顺治元年)年,就设置承德县,为奉天府首县,管理盛京城外的四郊,东至抚顺80里、南至十里河60里、西至辽河100里、北至懿路70里;到民国称为沈阳县时期,这一空间范围没有大的变化。自1657(顺治十四年)年开始,又设立了奉天府,为管理汉民和除旗民之外其他各民的一级行政机构,隶属于盛京将军。这样,就出现了承德县与奉天府同治一城的局面,这种局面延续了几百年。故此,以奉天府名为市名。第二,从现实上看,1913年5月,承德县改为沈阳县。这时,沈阳、新民、辽中三县,同属奉天省辽沈道。新设置的市,直属于省政府,级别要高于县,另外又有沈阳县的存在,故此市名仍沿用原来的府名。东北易帜后的1929年2月5日,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同年4月2日,奉天市改称沈阳市。

四、建市后沈阳城区的六大版块

沈阳建市之初,对其管辖的区域就有明确的界限,“奉天市行政区域以省会为限”。所谓省会即原奉天府所管辖的区域,包括沈阳古方城及八关和商埠地。建市之初,按当时已形成的六个警区,划分为六个行政区。当时是以序号作为区名:一区所辖范围为沈阳古方城内;二区所辖为东关;三区所辖为南关;四区所辖为西关;五区所辖为北关;六区所辖为商埠地。在延续警区空间划定行政区的同时,各警察署长也均被任命为各区区长,这样有利于市制初建时的管理。

城市实行近代化的市制管理,在中国是一种改革,城市的空间划定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奉天市暂行章程》明确提出:沈阳市的行政区域,“应时势之要求得呈省长扩张之”[4]236。当时,《奉天市暂行章程》中的这一款是非常重要的,是有着现实针对性的。因为刚刚成立的沈阳市作为一级行政区划,还不能将属于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全部纳入其管辖范围,如大东新区和附属地没有纳入市政管理范围的部分,也都具备了城市的功能,是沈阳城一部分。当时,沈阳可分为四大版块。

第一,以沈阳古方城为中心的核心版块。这一版块包括东关、南关、西关、北关,就是以古城为中心向四周延伸。这个核心版块总面积15.70平方公里,其中古城内为1.70平方公里,八门八关为14平方公里。这一版块是沈阳城市发展的内核,从元代设沈阳路修筑沈阳土城,到1923年沈阳改为市制,历尽沧桑,走过了600多个春秋。所以,建市之初,仍以此为核心。市管辖的6个区,这里就占了5个。

第二,以商埠地为范围的商埠版块。奉天商埠地位于沈阳老城和满铁附属地之间,属于市中心地带。东临今青年大街以西;西靠和平区和平大街以东;南至运河以北;北倚和平区皇寺路至沈阳纺织厂后墙的铁路。这一区域的总面积27.1公里。据1923年统计,该区域内住中国居民27 755人,占商埠地总人口的94%;居住美、英、法、德、俄、日、波兰等外国人1 632人,占总人口的6%[5]。

在商埠地未开辟之前,这里大部分是城市的间隙空地。商埠地开辟后,划分为4个区界,即正界、北正界、副界和预备界。正界位于中央偏北,地理环境优于其他各界。在正界内除外国人置地建房,开办工商业,设立外交机构外,也有中国人居住,主要是当时的军政要人和富绅名流,他们在这里置买土地、建公馆、设私邸。正界地处商埠中心,是4个界区中市政设施最完善的一个区域。北正界以北市场、西北市场为中心,是以商服娱乐业为主体的居民混合区,是当时和后来沈阳市比较繁华的地区。北正界开埠后,也吸引各行各业纷至沓来,办商业、建工厂、开妓院、设影剧院和游艺场,市场内仅妓院就有132家[5]21。可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应有尽有。副界和预备界以南市场为中心,它类似北正界,但又有所区别,是一般市民的住宅区和中小型私营工厂与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地方。在这一区界内,餐饮服务和妓院旅店业较兴隆。

商埠地的行政主权,名义上是属于奉天商埠局,而实际上受日、美等殖民主义国家驻沈阳领事控制。殖民主义者在沈阳拥有“领事裁判权”,是对商埠地司法行政的最大侵害。商埠地公益事业费用的负担,还须与各国领事馆先行商议再行分派。至于土地税、外货入口税在完纳正税之后,其他杂税得予减免,属于外商的“土货”入埠,免纳任何税款。因而商埠地的中国工商业遭受洋商买办和外国资本排挤,逐渐失去竞争能力,而处于日趋衰落的状态。

沈阳实行市制管理之初,将商埠地作为第六区纳入市行政管理范围后,实际上仍是双重管理,涉外行政方面仍由商埠局负责,治安等其他行政事务由区政府管理。

第三,以兵工厂为范围的大东新区版块。大东新区的范围,是从大东边门到东塔之间。这一带原为一片农耕土地,有土山子、十王坟、御花园、韩家栏、孤家子、东塔等村屯。1920年,东北军政当局为发展军工生产,购买土地2 000亩,在原奉天机械局的基础上,兴建兵工厂。到1923年共购置土地3 284亩,将原村屯居民全部迁出,创建奉天军械厂,后改为东三省兵工厂(今黎明机械厂址)。东三省兵工厂发展很快,规模很大,日本人称中国“在奉天建造了‘东方第一’的兵工厂”[6]。

大东新区在沈阳实行市制时,已经成为沈阳市区的一部分,但因涉及军工的特殊情况,没有纳入市区。除公安、司法外,新市区其他一切行政事务均由东三省兵工厂自行管理。东三省兵工厂自设市政管理处,负责市区的市政建设、区域规划、土地房产经营管理。大东新区虽然行政上没有划入沈阳市区,但仍然是沈阳城市的一部分。

第四,以“满铁”附属地为范围的殖民版块。附属地全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附属地”,简称“满铁附属地”。附属地位于今沈阳市和平区的中部西侧,占地面积为6平方公里。奉天满铁附属地原始界限是:西至今铁西区沈阳第二纺织厂机械厂西墙,东至和平区和平大街,北至和平区北七马路,南至和平区中山公园南墙外,由南京街拐至南八马路再向西至铁道。在此范围内的铁路用地为1.2平方公里,市街用地4.8平方公里。

日本取得奉天满铁附属地的权利,是通过日俄战争获胜后从俄国手中夺取,本应以沙俄签订租借期25年为限,即到1923年3月26日期满。1915年,日本通过“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擅自延长74年租借期,即99年。附属地本是依据修筑铁路之需所租借的土地,后来,日伪在“地籍整理”时,居然将附属地土地确定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所有”,变租借权为所有权。

在日本接管南满铁路之初,还照原中俄有关方面的条约规定,由中国警察在车站维持铁路治安。后来,日本“照会”中国政府不许中国警察进入铁路用地范围和在站内执行勤务,否则将以“相当手段”对待。中国政府对此“照会”提出异议,日本置之不理。自此,附属地内所有捐税、邮政等各项行政权,均被日本所侵夺。在附属地内,司法裁判及外交事务由领事馆掌管,军事属于关东军司令部,警察属于关东厅长官,一切行政权为满铁株式会社所有。在附属地内,对中国人和欧美人施行所谓“契约主义”,制定了入居规约,“凡入居者,均须遵守此规约,并须服从会社之各种规则负担各项费用”[7]。日本在不断掠夺附属地权利的同时,还在不断扩张附属地的土地面积,到九一八事变前,铁路沿线的附属地由早期的147 766平方公里,扩大到482 900平方公里[8]。

满铁附属地虽然是沈阳城市的一部分,但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主权回归后,才纳入沈阳的市政管理。长达半个世纪的附属地现象,在沈阳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殖民印迹。

第五,规划和建设中的惠工工业区版块。惠工工业区,是以惠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区域,因其地处老城区的西北,故当时称为“西北工业区”。惠工工业区以惠工广场为中心,南至五三工厂及沈阳市政府北侧;东至小北边门、山城堡;西至团结路西(原保安堡);西北至中长铁路,土地面积982市亩(不包括道路和铁路用地面积)[5]33。

惠工工业区在未开发之前,是一片空地,除少数耕地外,多为公共墓地和坑洼不平的废地。1923年实行市制之初,市政公所决定开发这片空地。经过测量规划、平整后,分为特、上、中、下四个等级予以出租。规定分为“长期租”和“年期租”两种形式。1924年4月17日,市政公所公布了《西北工业区租领地亩章程》和《西北工业区租领地亩章程施行细则》,规定租领土地以当时民国公民为限,不得典卖、抵押给外国人。实行土地租领后,吸引诸多工商业者和居民认租。当时迫击炮厂是在原27师修械司及医院旧址上改建的,工业区开发时又到工业区选址修建新厂;1927年2月,新旧两厂合并,并正式取名为奉天迫击炮厂;1929年改为辽宁迫击炮厂。惠工工业区是市政公所成立前,省公署规划开发的新区,并取名为“惠工”,旨在优先发展工业,走工业兴市之路。

第六,规划和建设中的沈海工业区版块。沈海工业区版块在规划之初,意在依托沈海铁路,围绕沈海火车站建成商业区,故取名为沈海市场。位于大东区大北边门外,沿东北大马路两侧迤东至沈阳东站(当时称沈海站)并延伸到东毛君屯。当时,东北当局面对日本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利用“附属地”和“商埠地”,大肆实行经济扩张和民族工商业日趋衰弱的现实,决心采取措施繁荣民族经济,振兴沈阳,意在以沈海车站为客货运输中心,形成一个大市场,与沈阳站(附属地内车站)遥相抗争,以抵消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沈海工业区由沈海铁路公司投资建设,1925年开始规划设计,1926年完成土地收买并着手建设。沈海铁路公司为加快新区建设,土地出租分为年租、永租和永业三种,并实行奖励政策。三种形式出租及奖励措施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开发和建设的速度。与惠工工业区相比,沈海工业区开发虽晚,但区内建成的启新窑业公司、肇新窑业公司都是当时东北实业界的大家;东兴色染纺织厂、奉海铁路机械厂等也都是这时开工兴建的。其他各业也随之兴旺,有农副产品市场的建立;也有戏院、影院的兴隆;还有妓院、烟馆及赌博场所等,集中于站北四德里一带。

沈海工业区、大东新区、惠工工业区三个版块的开发,都旨在发展工业经济。这三个版块,尤其前两个版块的开发,奠定了沈阳近代工业的基础。沈海工业区以民营工业为主;大东新区以军工工业为主。在20世纪20年,其工业近代化的水平均处于国内一流。

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沈阳城市六大版块,有的是历史发展自然形成的,有的是省市当局主动规划开发的。其中主动规划开发的就占三大版块,这在沈阳城市发展史上不仅是空前的,而且对后来沈阳作为工业城市的历史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沈阳市工业地位在民国时期已经形成,日伪时期只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的沈阳城市发展,除了规划建设这六大版块外,在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小的区块,如东北大学、北大营、东大营、冯庸大学的建成,不仅扩大了城市的区域,也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这座城市文化内涵的水准。

猜你喜欢

奉天版块沈阳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影像志
奉天设计师沙龙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奉天讨罪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