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学专业职前实践能力提升探究
2019-02-22赵芊
赵 芊
(商丘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在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随着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不断推进,如何“以本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教学单位的核心任务。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应更加着重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规划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适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学生职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音乐学专业职前实践能力的构成分析
(一)教学实践能力
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多的选择是进入中小学、幼儿园、音乐培训机构等教育类行业,那么在职前能力培养方面,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1]。教学实践能力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音乐教学法的理论知识,明确课程的框架结构,熟悉柯达依、奥尔夫等音乐教学手段。第二,思维创造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能够发散性思维,利用自己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和音乐基础知识把课程变得丰富而有趣,让相同教学内容展现出不同的教学过程。第三,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是师范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在课堂上做到妙语连珠、对知识点进行精辟讲解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
(二)舞台实践能力
音乐专业能力是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结构,而音乐专业能力的体现需要在舞台上展现出来[2]。舞台实践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舞台表演能力,包含基础的歌唱、演奏、舞蹈等基本功的能力,也包括台风、舞台调度、团队配合等综合能力。这是舞台实践能力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其次,节目编排能力,包含对晚会、活动整体节目的构思和对单一节目的创编两方面。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台晚会整体的思路、节目的选择以及不同节目类型的表演要求等。其三,舞台统筹能力,是指在完成一台演出中除了节目内容、表演质量之外的舞台装扮、灯光音响、服装造型等方面的能力。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必不可少的会面对就职单位对演出方面的要求,所以职前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升音乐学专业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转变教师教学思路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贴和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教师也应时刻关注国家教学改革的动向,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3],依据各自课程的特点规划教学方案,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切实关注教学质量,打造“金课”,消灭高校中存在的“老师低头讲,学生低头玩”的现象,学会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让自己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特别是在实践类课程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利用学生课前课后的空余时间,通过每节课下发的任务单,让学生完成课前课后的自我学习,课上则通过对任务单的汇报,来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深入。
(二)转变学生学习思路,改变课程评价体系
在教学改革的大方向里,学生学习思想的转换也必不可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习惯了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状态,缺少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高校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分组式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自觉性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间合理的工作分配,积极的互相配合,尝试整合各自收集的知识内容,合作完成学习中的任务,并在课堂中大胆展现出来。在小组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表现的勇气。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需要改变教学中的评价体系。课程的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绩,是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建议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开展课前课后学生自我学习。改变期中期末的考核模式,考核根据课程要求尽量以实践的形式进行。比如,舞台实践类课程应以学生登上舞台表演为考核内容,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编创能力、策划能力、舞台调度能力;教法类课程则应以个人的讲课、说课形式为考核内容,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学生实践能力与职场有效对接
(一)教学实践能力的对接
检验人才的能力一定要将其放入社会中,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应组织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走进基础教学单位,了解中小学的实际工作性质,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小学老师零距离接触,把所学所想融入真正的教学中,最终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双导师制”也是学生与职场对接的有效途径,定期邀请优秀的中小学老师走进校园共同指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通过教学公开课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最前沿的教学知识和最新的音乐信息,也方便学生与老师展开专业及专业以外的沟通与交流。
另一个途径就是加大校外实习的力度,拉长校外实习的时间,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安排到中小学中,并加强监管,通过让学生写实习日志的方式,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准备好每一堂课。
(二)舞台实践能力的对接
在课程设置上,音乐学专业需要增加《台词基本功》《表演基本功》《民戏模唱》《歌剧欣赏与排练》等一系列的舞台实践类课程,以提高学生对舞台表演的认知和把握。这类课程(比如《声乐》《形体》《合唱》等)是将学生的基础性技能和知识延续在舞台实践中。课上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资源;通过观摩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熟悉独唱、重唱、合唱、表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通过学生间的自排、自导、自演,提高学生对表演的认知和自身的音乐素养;通过在舞台上对作品不断的打磨,以及对作品一定程度的二度创作,优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行动力,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从容面对舞台的能力,也为学生以后步入中小幼教师岗位打下一定的舞台基础和舞台编创能力。
此外,要加大各个实践平台的建设,让学生在掌握师范生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积极进入民乐团、管乐团、戏曲实验班进行学习和实训;利用定期举办音乐会、主题晚会、班级晚会、声乐专场、器乐专场、“三下乡”活动等形式[4],给学生搭建检验课堂所学知识的平台,从多维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每学期实践课程结业汇报顺利进行。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市级、省级的各类技能比赛和演出,比如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团委每年的迎新生晚会、商丘市春节晚会、央视的“星光大道”等等,以赛带学,以演带学,通过参加比赛和演出可以从很大层面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自信心,增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是毕业后宣传自己的一张名片。
在教育唱响时代新旋律的今天,提高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是时代所趋,需要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校音乐学院应主动顺应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一专多能、高素质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