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管理研究
2019-02-22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00)
于上世纪末出现的“刚性管理”模式[1],使传统“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同时也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础框架,极大程度提升了当时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但在“刚性管理”模式中,主要以“规章制度”为唯一管理标准[2],是一种机械性极强的非人性化管理方式,虽然强制提高了员工的服从性及工作效率,但却遏制了员工的创造才能,对于现在企业而言,生产力得到了快速进步,同时,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其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刚性管理”模式也不在适用与现代企业发展;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可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主研究空间,并能更容易打动员工内心,柔性化管理模式也成了现代众多企业研究、探讨的主要方向。
1.柔性管理内涵及优势
1.1 柔性化管理内涵
柔性化管理是指可灵活变通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同“以规章制度为本”的机械化管理模式相比,柔性化管理是将“以人为本”为管理中心[3]。从根本上讲,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柔性化管理模式,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基本规章制度,并根据企业自身文化、理念特点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通过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管理企业员工,并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进行改善、调整。
1.2 柔性管理优势
1.2.1 内在驱动性
通过进行有效的柔性管理,可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用通过上级权利影响,仅依靠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进行工作,同时可有效提高员工的内在潜力及创新精神,拥有显著的内在驱动性。但想要形成良好的内在驱动,就需要保证劳动准则及工作责任变为员工的内在自觉意识,将企业整体建设发展目标分散到每位员工,使员工对自身工作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形成稳定的自我约束力。
1.2.2 影响持久性
柔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将外在客观的文字规定变为员工内心的承诺,并最终变为员工实际自觉行动。但实现转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认真考虑到每位员工间的个体差异、各组织部门职能性质差异及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一旦将诸多影响因素协调一致,就能形成稳定的独立性,将对员工形成强大、持久的影响力。
1.2.3激励有效性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显示,人类的需要程度由高到底可被分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生理需求等几个方面。其中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程度较高,其主要是通过有效激励手段达到满足。这些需求方式与柔性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相契合,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就可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并可激励员工实现自我能力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1.2.4 迅速适应性
在现代企业中,适应性主要体现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及时性及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多企业中员工的基本素质及专业技能水平也相继提升,通过有效柔性管理可进一步提升员工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并能第一时间才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可极大程度提高企业在未来变化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度。
2.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理论依据
在上世纪末,企业管理理论逐渐开始发展,并先后提出了“经济人”、“社会人”及“实现人”等多种人性假设。“经济人”观点认为:企业员工进行工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取丰厚、足够的经济酬劳,以“金钱”为主要激励手段;“社会人”观点认为:决定企业员工工作生产主动性及积极性的因素除了“金钱”条件外,社会因素及员工心理因素也对其有着重要影响;“实现人”认为:除了物质、社会需求外,企业员工通过自身才智,激发自身潜力,取得的成就,可有效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充分满足员工成就感,激发员工创造能力。
3.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3.1 组织结构的柔性化
目前我国在我国传统企业管理结构中大多呈现“金字塔”型,各个组织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异,使得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管理决策者无法及时了解、掌握底层员工的部分建议及问题,同时也使底层员工无法有效执行上层管理者下达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等指令,对企业的管理、生产活动效率带来严重影响。而企业通过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可将“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为“扁平网状”组织结构,可有效提升企业员工及管理者间的信息交流效率,并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交流联系及信息传递变得更加通畅、方便,可显著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运行效率。此外,通过柔性化管理模式形成的“扁平网状”组织结构,也能有效加强企业上下级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交流,减少管理指令的传递过程,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并能惬实现企业内部员工及管理者间的信息共享,进而提升向心力及凝聚力,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可使企业所有员工及管理同心协力,为企业进一步建设发展贡献出现自己的最大能力。
3.2 规章制度的柔性化
在企业的建设发展中,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可有效保障企业稳定、正常运行。在规章制度的制定时,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拟定,并在将其严格落实到企业实际生产管理中,切实保针企业持续、稳定、高效运行。但就目前而言,大多企业的规章制度都拥有极强强制性,在部分企业中甚至因对员工的工作标准及内容限制过于严格,导致企业内大量员工出现一定程度反抗、逆反心理,使得规章制度并没有起到相应的约束、管理作用,反而激化了企业内部员工与管理者、部门间的矛盾,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极大影响。而在企业施行柔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在为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过改善过程中,需结合自身企业文化理念,并可征求普通员工的相关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所有员工都对企业规章制度有了清楚的认识及了解,既减少了相关管理者指导、宣导工作量,也使员工更加重视遵守制度的重要性,并且有员工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将拥有更高的认可度,能使员工自觉遵守,在其实际实施过程中也能更加顺畅。
3.3 激励制度的柔性化
在现代化企业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高新技术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企业中的激励制度好坏程度可直接决定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在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对外界环境拥有灵敏“嗅觉”[9],需要对市场变化合理详细分析,并结各自身企业特点制定、完善企业激励制度。尽可能从企业内部人才利益出发,制定系统的、关注人才的激励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减少企业人才流失,并最大限度吸引外界优秀人才,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现代人才由于基本素质较高,也不单单满足丰厚报酬,其更加注重企业能否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能否达到自己人生目标。因此,现代企业在激励制度中,不能只注重加大薪酬方面的激励方式,更加需要制定多种激励方式,并根据企业中员工不同的个性、特点制定多样化激励方案,并将其落实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切实保证企业人才自身利益。
4.结语
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各种高新技术人才自身素质偏高,并拥有极强自主性,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由于过于机械化、强硬化,以不能被高技术人才接受,也使企业无法吸引更多人才,甚至自身企业内人才流失也逐渐严重,对企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因此,现代企业进行柔性管理模式已成为其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也应当更多注重高技术人才利益,才能使企业自上而下形成稳定整体,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