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创新之作
——评《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
2019-02-22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创造、积累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和最宝贵财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反映时代精神和历史潮流的科学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信仰,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需要,也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2019年新年伊始喜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版)一书。据悉,该书是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邀请,由武汉大学袁银传教授和四川师范大学董朝霞教授合作撰写完成的。该书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主题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论丛”,是《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姊妹篇。该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时代背景,从历史、理论、现实三者统一的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基础、探索历程、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历史价值等内容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论述,彰显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合法性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该书,恰逢其时。读罢此书,深感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问题的研究具有历史性、现实性、整体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第一,历史考察是本书的立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接力探索中得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主义社会革命与建设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 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作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及其历史意义放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宏阔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及其创造的历史奇迹充分彰显人类文明发展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著作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贡献,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及其一脉相承性和与时俱进性。通过历史考察和比较研究,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实践基础和合法性根据。
第二,现实关照是本书的基本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的伟大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本书研究鲜明地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这一特点鲜明地体现于本书的第一章和第四章。第一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基础,作者从两个维度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一是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阶段性发展和世界历史格局的时代主题演进的角度,剖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身于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是世界历史格局历经“战争与革命”而进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历史时代;二是从中国社会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角度,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基础。第四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特征的探讨,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何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具体时代的具体实践中,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剖析。总体上,本书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基础和基本特征的探讨,既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伟大的社会理想,又能清晰地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化中国”的具体实践中的,从而又反过来为读者更加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中国化”之后先后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一脉相承的理论成果。
第三,整体建构是本书的致思路径。本书从历史、理论、现实三者相统一的整体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讨,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整体性维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向历史的整体性。本书第二章从纵向的历史过程整体性探讨其探索历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的历史逻辑阐述了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和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发展,让读者能清晰而完整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整个历史进程。二是横向现实的整体性。本书第三章从横向的现实整体性探讨其基本构成,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和执政党建设道路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剖析,让读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党的自身建设等有了全方位认知和认同,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总体上,本书呈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和基本构成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的图景,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这一伟大历程中鲜明的、富有阶段性的问题意识,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先后阐释和论证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科学回答。
第四,创新研究是本书的鲜明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自信问题的探讨,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与同类著作相比较,本书研究中体现出作者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理论分析、现实关照的研究视角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鲜明特色。首先,体现出以全球化和现代化为研究视角的世界眼光。本书开篇导论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置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应对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张力问题而开启本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而在本书最后一篇又从人类文明进程的宏阔视角开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价值的探讨,体现出本书作者驾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问题这一研究对象的宏阔而高远的历史深度和高度。其次,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研究视角的历史眼光。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史进程中,始终紧紧围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本书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发展做了全面的历史梳理,体现出作者在研究撰写过程中行文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的逻辑理路。再次,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为研究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肇始于因西方列强侵略而由曾经的辉煌灿烂走向衰败的近代中国,进而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毛泽东时代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上接续奋斗的结果,因此,本书作者全面、整体性地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怀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为研究视角。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探讨,彰显出强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气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物质上可见的伟大成就,而且为人类文明和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研究中,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会自发产生由衷的情感共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奉的,而是有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充分理由和充足底气的。这无疑是本书不可忽视的创新视角。
另外,本书作者特别凸显和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何以自信”的根本缘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断创新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探索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人民性和真理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自信的根本所在!
当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自信”中的一部,作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间的辩证关系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但是,瑕不掩瑜,它是一部从整体角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学术创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