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型术语的修辞特征研究
——以经济学英文术语为例

2019-02-22

中国科技术语 2019年1期
关键词:术语经济学隐喻

江 娜

(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 210009)

隐喻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术语命名方法,隐喻型术语广泛存在于科技文本之中。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术语学研究经历了认知转向,术语的认知属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也因此获得了更多重视。泰莫曼指出,术语学研究一直被置于客观主义范式中,在遭遇体验主义认知范式之后,术语学家需要考虑隐喻推理对术语类别化和命名的影响,术语编纂原则和方法应当随之细化,并适应这种影响[1]。目前,术语学视野下的隐喻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术语隐喻命名的记录、整理以及认知功能分析等,而对隐喻型术语语言层面的修辞特征的研究则相对缺失。

一般而言,修辞特征分析主要研究修辞手段的语言结构形式、语音、语体色彩等,着眼于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于实现修辞效果的作用。隐喻型术语采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段表征术语的概念内涵,这一选择决定了隐喻型术语适用于修辞特征分析,其言语形式——隐喻性表达与其言语内容——术语的概念内涵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其认知与交际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术语作为言语交际单位的特殊性,本文将从结构形式、构词能力以及表情色彩这三方面来考察隐喻型术语的修辞特征,探讨其对于相关术语的认知与交际的意义。

一 隐喻型术语的结构形式特征

从结构形式来看,经济学英文隐喻型术语以组合式的词组表达为主,独立单词为辅;从词性来看,以名词和名词词组为主,能够方便地应用到文本语境中,行使主谓宾等语法功能。根据隐喻在术语表达中的不同应用范畴,经济学英文隐喻型术语可以分为部分应用隐喻概念的部分隐喻式和隐喻概念整体迁移的整体隐喻式两类。

1. 部分隐喻式

经济学中的部分隐喻式术语大部分是偏正式名词词组,主要形式有“形容词+名词”与“名词+名词”两类,前者如“economic depression”(经济衰退)、“frictional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后者有“balloon option”(气球型期权)、“anchor currency”(锚货币)、“cash flow”(现金流)等。

部分隐喻式术语中隐喻与经济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两类:第一类以经济学概念为表达中心,隐喻与经济学概念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作为修饰语的隐喻描述经济学概念的性质、特征、程度等,比如术语“摩擦性失业”中的“摩擦性”点明了“失业”的性质,“气球型期权”中的“气球”指出了“期权”的特征;第二类中经济学概念与隐喻表达之间是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隐喻概念的理解被限制在了经济学概念提供的框架或范畴中,如“经济衰退”中的“经济”将“衰退”的理解限制在描述经济形势的框架中,“现金流”中的“现金”将“流”限制在了现金的概念范畴内。

笔者认为,可以将隐喻的理解过程看作消解语义冲突的过程,如果将部分隐喻式术语看作一个小型语境的话,隐喻部分与经济学概念的并置能够提示术语受众去寻找隐喻概念与经济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或意义的交汇点,从而使得语义冲突的消解得以在术语内部完成,这一过程包含三个步骤:首先,部分隐喻式术语中的隐喻部分与经济学概念明显分属不同的语义范畴,它们的并置在形式上构成了范畴错置,术语受众若假设这种错置是有意义的,则可以判断出该术语采用了隐喻命名。其次,确定该术语的本体和喻体。例如术语“锚货币”中的本体是“货币”,喻体是“锚”,意义表达式为“CURRENCY IS LIKE AN ANCHOR”。最后,寻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锚是一种稳固的停船器具,作用是固定船只,货币像锚说明这种货币自身比较强势、稳定,如果其他货币钉住该货币,相应也能够获得稳定。可以看出,一旦确定了相似性,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语义冲突也就消解了,术语的学术内涵也能够被大致推断出来。因此,部分隐喻式术语理据性非常强,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做到望文生义,有利于术语概念内涵的认知、交际和传播。

2. 整体隐喻式

整体隐喻式术语表达通常来自日常话语系统或借自其他学科领域,也有一些与特定的文化概念相关,一般有单词式和词组式两种,前者如“elasticity”(弹性)、“inflation”(通货膨胀)、“liquidity”(流动性),后者有“white knight”(白衣骑士)、“golden handshake”(大笔退休金)等。

来自日常话语系统的整体隐喻式术语均需经历术语化的过程。术语化是指某一词汇单位由普通词语范畴向术语范畴的过渡,是普通词汇进入专业系统,获得严格精确的专业定义的过程[2]。经济学中经由日常词汇术语化而来的术语较多,这是由经济学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的[3]6。术语受众一般对这类术语在日常语境中的含义比较熟悉,因此结合经济学语境推导其专业内涵相对而言并不困难。例如,“免费午餐”(free lunch)、“搭便车”(free riding)这样的术语通俗易解,如若直译并不会影响译语术语受众认知术语的概念内涵。而另一些来自特定文化概念的整体隐喻式术语则不然,此类术语的字面含义和学术含义完全分离,脱离了术语命名语境,术语受众难以体察其理据性。由于理解术语内涵有赖于术语的字面语义与文本语境语义冲突的消解,而文本语境常常无法提供充足的判断信息,因而此类术语如果直译很容易给译语术语受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比如将“dawn raid”直译为“黎明突袭”或者将“golden handshake”直译为“金色握手”在文本语境中很容易给术语受众,尤其是非专家类受众造成认知障碍。

二 隐喻型术语的构词特征

隐喻型术语的构词能力即术语的能产性,是指“术语确定之后,可以由旧术语出发,通过构词法或词组构成的方法,派生出新的术语”[4]。术语的能产性不但反映了旧术语构成新术语的能力,也反映了术语形成的经济性。从能产性的角度来看,隐喻型术语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某些隐喻意象因频繁使用获得相对固定的学术内涵,可以与其他术语词组合产生新的隐喻型术语,具有线性的组合特征;另一方面,以学科中的某个核心隐喻为基点,经过专家群体的思维拓展,该核心隐喻与学科概念之间可能的相似性被不断挖掘、证伪、抛弃、证实,最终往往能够形成小型的半开放性的术语系统,具有系统性特征。下面将分别以经济学英文术语为例分别阐释这两类能产性。

1. 组合能产性

经济学中以“bubble”的隐喻意象为基础构成了“asset price bubble”(资产价格泡沫)、“speculative bubble”(投机泡沫)、“stock market bubble”(股票市场泡沫)等术语。以“trap”(陷阱)的意象为基础构成了 “population trap”(人口陷阱)、“investment trap”(投资陷阱)、“liquidity trap”(流动性陷阱)、“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低水平收入均衡陷阱)等隐喻型术语,自2015年开始中国放开二胎政策后,人口问题再受关注,“低生育率陷阱”(low fertility trap)这一术语也频繁见诸报端。经济学中此类例子很多,隐喻型术语的这种组合能产性特征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中的BMT代表基本隐喻型术语(basic metaphorical terms),即上述的“bubble”“trap”等,T1、T2、T3等代表经济学术语或概念, MT1、MT2直至MTn指通过组合构词形成的新隐喻型术语。隐喻型术语的组合能产性是线性的,它主要通过横向组合构词的方式产生新的隐喻型术语,是语言表达层面上的能产。当某一隐喻概念在经济学话语中获得了相对固定的学术含义,并能通过组合构词产生新术语时,翻译时应当对含有此隐喻概念的不同隐喻型术语的翻译进行统一和规范处理。

图1 隐喻型术语组合能产性特征示意图

2. 系统能产性

第二类隐喻型术语生成新术语的方式与通过传统组合构词产生新术语的方法不同,其能产性主要是思维层面上的,具有发散性、多角度的特征。以“business cycle”(经济周期)为例,对隐喻意象“cycle”的思维性拓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隐喻型术语,例如表示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最低点的术语“trough”(谷底),表示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最高点的术语“peak”(顶峰),以及术语“turning point/turning zone”(转折点/转折带),表示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方向发生转折的时期。此类隐喻型术语一般是基于某个底层概念隐喻形成的精练表述,例如“business cycle”是“BUSINESS ACTIVITIES FOLLOW A CYCLE”这一概念隐喻的显化表达。底层概念隐喻能够不断派生出新的隐喻型术语。再如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隐喻型术语“labor resource”(劳动力资源)对应的底层概念隐喻是“LABOR IS A RESOURCE”,产生了诸如“division of labor”(劳动分工)、“price of labor”(劳动力价格)、“surplus labor”(剩余劳动)、“labor supply”(劳动供给)、“demand for labor”(劳动需求)、“labor market”(劳动市场)等一系列隐喻型术语。当然,有可能仅存在一个概念隐喻表达式,却缺乏术语形式的语言提炼,但该概念隐喻表达式可以显化为以其为中心的多个隐喻型术语表达。例如“MONEY①IS WATER”这一概念隐喻就构建了货币流动性的理论基础,围绕这一隐喻概念产生了诸如“liquidity”(货币流动性)、“cash flow”(现金流)、“liquidity asset”(流动资产)、“capital inflow”(资本流入)、“capital outflow”(资本流出)、“asset freezing”(资产冻结)等隐喻型术语。

图2示意性地展示了隐喻型术语的系统能产性特征。以某个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CM)为核心,通过对这一隐喻概念多层次、多侧面的特征探索,能够产生一系列的隐喻型术语MT1、MT2、MT3、MT4直至MTn,n代表该概念理论上来说不可穷尽的潜在特征,体现了此类隐喻型术语思维层面的开放性。需要指出的是,MT1、MT2等隐喻型术语是在概念隐喻基础上产生的,它们的命名体现了这种系统相关性,对于术语受众的认知促进是“以一带多”式的,一旦基本的概念隐喻被术语受众所认知,其所派生的相关术语的认知也会相应容易,因此这种认知特征需要引起译者的关注。

图2 隐喻型术语系统能产性特征示意图

表情色彩是在语言单位的表情意义制约下所产生的色彩,是词语的附加意义,是修辞义的一种,包括感情色彩、态度色彩、形象色彩[5]103。传统术语学认为,作为命名专业概念的语言单位,术语应当客观、修辞中性,不具备任何表情色彩。然而,任何专业概念从提出到被接受再到实际应用都离不开科学劝说,术语所指称的概念是科学劝说的对象,而术语表达本身也会作为工具参与到科学劝说的过程中,术语命名者和使用者往往也会通过术语的隐喻性修辞命名来更好地实现劝说目的,因而某些隐喻型术语不可避免地具有表情色彩。就经济学隐喻型术语而言,态度色彩涉及不多,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相对更为鲜明。

1. 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指由词体现出来的反映说话人对所指对象和有关现象的主观态度与情感体验,分为褒、贬、中三种情况[4]103。严格来说,术语是价值中性的,不应涉及价值判断。然而出于劝说的需要,经济学家往往会通过选择能够引起术语受众不同联想的术语表达或者通过强化术语概念内涵中的不同方面来或明显或隐晦地传达自己对所指称的概念或事物的态度和感受,术语使用者也可以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选择适切的表达来达成不同的交际目的。

以经济学中的一对术语“free float/clean float”(自由浮动/清洁浮动②)与“managed float/dirty float”(管理浮动/肮脏浮动)为例。作为浮动汇率制度的两种形式,前者是指一种完全由外汇市场供求因素相互作用而决定的汇率,后者是指一种不完全由市场供求因素决定的浮动汇率形式。仅从概念内涵来看,这两种汇率制度的区别在于是否完全由市场调节,不受外界干扰,但从术语表达来看,无论是“自由浮动”还是“清洁浮动”,它们所激发的都是术语受众积极、正面的联想,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因此术语受众,尤其是非专家受众会更容易形成“自由浮动/清洁浮动”是一种理想的汇率制度的印象;反之,隐喻型术语“肮脏浮动”中的“肮脏”一词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很容易引起术语受众对这种汇率制度的反感和抵触,而“管理浮动”的表达则更为中性。这对术语的命名缘由,尤其是“肮脏浮动”的命名缘由现在已经难以追溯,但很可能与反对政府干预、倡导自由市场的货币学家有关。作为同义术语的“管理浮动”与“肮脏浮动”具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因此可以分别适用于劝说目的不同的语境,这一点译者在翻译含有此类术语的文本时需要加以关注。

2. 形象色彩

形象色彩是指词除了它所代表的对象及其属性这种理性意义之外,还同时含有的该对象的某种形象感,是指词所指代的对象的种种形象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感性反映,它是依附于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感性上的印象[4]104。某些隐喻型术语所使用的隐喻意象能够让术语受众自然联系到特定的具体对象或主观体验和感受上,获得独立于术语的概念内涵以外的感性印象,这些感性印象能够引导术语受众的判断,从而帮助术语使用者增强话语说服力,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实现劝说目的。

术语“angel investment”(天使投资)指一种风险投资形式,由富裕的家庭或个人对初期创业公司进行的权益资本投资。这一术语也被称为“seed investment”(种子投资)——“种子”表示这些企业还处于创业的最初阶段,甚至还没有萌芽;“informal investment”(非正式投资)——这是一种非机构性的投资;“private investment”(私人投资)——投资主要由富裕的家庭或私人发起。可以看出,这几个同义术语分别强调了术语概念内涵中的不同方面,其中隐喻型术语“天使投资”和“种子投资”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天使投资”中的“天使”一词最初来源于富人对百老汇的演出资助,资助使得一些原本面临关停的演出创作得以继续进行,而天使投资人对创业公司的投资使得这些原本存活成疑的公司能够有机会发展壮大。从术语表达来看,术语受众对“天使”一词的上帝使者、拯救者的感性形象认知很容易让其过分强调天使投资人帮助创业公司起步的善意,从而忽视天使投资作为一种风险投资的逐利本质,天使投资的说法对于说服被投资人接受投资条件非常有利。术语“种子投资”中的“种子”意象相应地也会产生一些感性联想,比如给予种子适当养分,它可以萌芽、生长、壮大、结果、收获,与“天使投资”所创造的感性形象不同,它更强调种子的成长性以及后续的收获预期,因而对于说服投资人进行投资更为有效。比较而言,非隐喻表达“非正式投资”和“私人投资”则难以给术语受众带来感性联想,因而显得更加客观、理性。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天使”“种子”的形象具体明确,一般术语受众都抱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也易于将这种感性认识移植到术语的本体概念上去,因此它们所达成的劝说效果非常直接。这些形象在赋予术语受众不同感性体验的同时也丰富了它们所表达的术语的内涵,在原有理性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叠加了感性的交际内涵,进而使得术语意义具有了层次。这种理性-感性的层次性内涵正是隐喻型术语的修辞特殊性所在,翻译时应当加以关注。

四 结 语

龚益指出,科学术语命名的本质是分类[6]。不同类型的术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形式特征,因而术语学中的差异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得益于人类隐喻思维的普遍性特点以及当前学术中的交叉合作研究潮流,隐喻型术语在专业术语库中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因其命名方式的修辞特殊性,隐喻型术语具有一些共性的修辞特征,如结构形式特征、构词能力的特殊性以及表情色彩特征等,这些特征既是该类术语认知与修辞功能在言语层面上的体现,同时对于更好地执行该类术语的认知与修辞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修辞特征的考察能够加深研究者对隐喻型术语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与该类术语相关的术语管理、术语规范与术语翻译应用实践。

注释

① 经济学语境中的“money”一词一般不等同于它的通用含义“金钱”,经济学家使用“money”更多地指称流动性非常强的资产,具体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onomics_terminology_that_differs_from_common_usage。

② 参见胡代光、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词典》(1996)“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词条。

猜你喜欢

术语经济学隐喻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活的隐喻》
经济学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经济学的优雅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