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海峡两岸农业领域学术关注度研究

2019-02-21钱莉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关注度海峡两岸大陆

□钱莉萍 凌 群

一、引言

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在过去的七十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进入了现代农业发展阶段。近年来大陆的农业发展迅速,不断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经验,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对大陆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自加入WTO以来,两岸农业相关合作交流进一步加深。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提出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加强“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农业生产要越来越集约化、现代化、生态化,所以农业精致化已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这与台湾地区农业精致化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大陆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可充分借鉴和学习台湾的一些优秀经验,为两岸农业领域合作提供新动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两岸学者所著对方农业领域相关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讨论两岸学者对对方农业领域的关注度变化及关注重点,以期为将来两岸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探寻合作的新空间。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的期刊论文为数据统计来源,在选取样本文献时使用这两个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分别以检索式“(题名.关键词.摘要=‘大陆’)并且(题名.关键词.摘要=‘农业’)”、“(题名=‘台湾’并且题名=‘农业’)或者(题名=‘两岸’并且题名=‘农业’)”进行精确检索,并限定时间范围为“2008~2017年”。分别检出相关期刊论文226、805篇。接着,剔除非论文性质(如访谈和评论)文献,最后分别得到有效论文189、744篇为样本数据,从论文数量分布、发表期刊分布、机构分布、关键词词频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亦包括了长期收集到的台湾农业学术刊物和网站信息作为数据提取的导向。

三、统计与分析

(一)文献数量时间分布。期刊论文在年度时间上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进度。本研究分别选取《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这两个数据库中的相关期刊论文在年度时间上的数量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峡两岸在农业领域的学术关注度情况。近10年来《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各级各类期刊共发表“大陆农业”研究领域相关论文189篇,年均发表约19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各级各类期刊共发表“台湾农业”研究领域相关论文744篇,年均发表约74篇。从论文数量年度分布上看(见图1),2008年以来台湾学者所著大陆农业相关论文数量较少,年度数量无明显变化,总体趋于缓慢减少态势。2008年以来大陆学者对台湾农业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相对比较多,且2008~2010年论文数量急剧增多,至2010年达最高值,而后又急剧减少至69篇,在2012年有所回升后又逐年减少。

图1 相关文献数量时间分布

(二)发表期刊分布。对所检索到的有效文献进行期刊来源统计,《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大陆农业”的期刊论文来源期刊前二十如图2所示。其中,《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法令月刊》《台湾农业化学与食品科学》《乡村旅游研究》《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中国地方自治》《中国饮食文化》为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文献共58篇,占总文献篇数的30.7%。

图2 “大陆农业”相关论文来源期刊分布(前20名)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关于“台湾农业”的期刊论文来源期刊前二十如图3所示,其中《台声》《世界农业》《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安徽农业科学》《新疆农业科学》《农村工作通讯》《农业经济》《江苏农村经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这9个期刊为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文献共165篇,占总文献篇数的22.2%。

图3 “台湾农业”相关论文来源期刊分布(前20名)

(三)机构分布。文献的来源机构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地域性差异。因《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没有明确标示来源机构,故本研究仅对所检索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关于“台湾农业”的期刊论文来源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发文量前20名的机构如图4所示。其中,共有12所机构属于福建地区,分别是“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厦门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大学”、“福建江夏学院”、“漳州师范学院”、“华侨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该12所机构总计发文169篇,占前20名机构总发文量的76.1%。

图4 “台湾农业”相关文献来源机构分布(前20名)

(四)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的广度,本研究分别抽取了《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这两个数据库中的相关论文,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海峡两岸学术界对彼此农业领域相互关注的范围。关键词词频高低则可反映研究方向的热度与深度,即相互关注的重点。关键词多为文章作者根据主观判断给出,故而会因用词习惯、对词意认知不同等原因造成词义相同但词汇不同的差异,例如同义词。面对这种情形,笔者在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时,对词义相近的关键词进行了合并,例如,将“Kano二维模式”和“KANO法”统一为“KANO法”,将“地方治理”和“地方环境治理”统一为“地方治理”,将“劳动者”、“劳动力”和“劳工”统一为“劳动力”等等。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如图5、图6所示。其中,台湾学者关于“大陆农业”相关文献的关键词频次最高的为“水稻”,其次为“有机农业”、“土壤”、“产业”、“育种”等。大陆学者发表的关于“台湾农业”相关文献的关键词频次最高的为“台湾”,其次为“休闲农业”、“农业”、“海峡两岸”、“启示”等。

图5 “大陆农业”相关文献关键词频次分布(前20名)

图6 “台湾农业”相关文献关键词频次分布(前20名)

四、统计分析下的关注度趋势

(一)海峡两岸农业领域相互关注度。大陆对台湾农业的关注度高于台湾对大陆农业的关注度。本研究中的图1为论文数量年度分布图,论文数量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海峡两岸学者对农业领域的相互关注度变化。2008年以来台湾学者所著大陆农业相关论文数量较少,年度数量无明显变化,总体趋于缓慢减少态势,反映了台湾学术界对大陆农业的整体关注度不高,且近十年无明显变化。而2008年以来大陆学者对台湾农业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相对比较多,且2008~2010年论文数量急剧增多,至2010年达最高值,而后又急剧减少至69篇,在2012年有所回升后又逐年减少。可见大陆学术界对于台湾农业领域的关注度整体较高,2008~2010年大陆对台湾农业领域的关注度逐渐增高,2010年后又开始下降,2012年关注度有所回升后又逐年下降。近十年来,海峡两岸农业领域相互关注度变化态势其实与两岸关系的变化及两岸的经贸合作开放程度变化等诸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08年是两岸关系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曾中断数年的两会协商恢复,两岸基本实现全面双向“三通”,经贸交流合作愈发密切。本研究统计的2008~2017年两岸农业领域相互关注论文数量变化中,2008~2010年大陆学者对台湾农业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大幅增多,从2008年的60篇增长至99篇。反映了学术界对台湾农业领域研究的关注度在增多,反映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愈发密切。2008年,自马英九上台,紧接着六次“陈江会”召开,继而又签订了ECFA并成立了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两岸经济合作越来越正常化、制度化,但是农业领域仍是“禁区”,寻求两岸农业合作貌似仅是大陆的一厢情愿[2]。

台湾农业以小农经营为主,多为小规模生产,其生产成本高,故而在价格方面没有优势,主要靠质量取胜。尽管台湾现在还没有向大陆开发农产品市场,但是随着现在海峡两岸全面双向“三通”,越来越多的台湾农产品种植技术和新品种通过各种渠道带到大陆,并通过不断的摸索、改良,一些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甚至超过了台湾,使得台湾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打折扣,这也是近十年台湾对大陆农产品关注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大陆学术界对台湾农业领域关注度最高的地区为福建省,在本研究的文献来源机构统计中,发文量前20的机构中有12所机构隶属福建地区。其中,对台湾农业领域关注度最高的机构为福建农林大学,其次为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厦门大学等。福建在对台合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不仅是地域优势,更有政策引导支持。2006年5月25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海峡两岸(福建)试验区发展规划》(闽委发[2006]7号)与《鼓励和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暂行规定》[3]。这些规划和规定中,明确表明要重点培育闽台农业合作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八个示范区。并指出闽台合作的重点在技术合作、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农产品加工合作、农业管理经验借鉴、农产品贸易等方面,以期深化闽台农业产业对接,搭建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经济交流合作环境。

(二)海峡两岸农业领域相互关注重点。分析研究发现,两岸农业相互关注的领域方向不同,台湾关注大陆农业的是具体领域技术发展,大陆更多关注台湾农业的是产业模式。

1.台湾学者对大陆农业领域的关注重点。本研究对台湾学者关于大陆农业的相关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高频关键词主要有“水稻”、“有机农业”、“土壤”、“产业”、“育种”等。这些高频关键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湾学者对大陆农业的关注重点。

(1)水稻。水稻是台湾最普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及产量均为台湾农业生产的第一位。近年来随着大陆水稻品种品质的不断提高,台湾对大陆水稻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例如,为配合台湾中南部轮作制度的需求,农民希望栽培具备早熟特性的水稻品种,而台湾本土水稻品种均不具备早熟特性,现有的从大陆引进的籼稻品种虽然具有此特性,但成熟后的收获稻谷需要贮藏半年以上才可以被加工利用。所以,有台湾学者针对这一问题作了新的研究,利用分子标志辅助回交育种的方法,尝试将“台稉糯1号”品种所具有的多颖花数、糯性基因以及低糊化温度转移至大陆籼品种,期望能选育具备早熟特性且适合加工用的籼糯稻优良品系[4]。

(2)有机农业。近年来,全球变暖、各类能源危机的效应愈发严重,包括有机农业、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在内的环保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股响应地球环保、重视自然原貌的新生力量正慢慢发酵。大陆有机农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较发达国家起步晚,经历了初始、发展、规范化3个阶段[5]。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负责有机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从此大陆有机农业进入规范化阶段。台湾学者温瑞江从绿色管理、绿色消费的角度,对世界主要国家包括欧、美、澳、日及中国大陆有机农业的发展及认证进行分析[6]。介绍了有机农业在台湾的发展缘起、立法管理历程以及当前发展实绩,然后提出有机蔬菜的销售策略。

(3)土壤。台湾地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成绩,但同时也因滥用资源、忽略环境保护而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台湾也积极探求解决措施,通过“立法”解决土壤污染严重问题。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土壤问题关系整个农业生产的命脉。大陆耕地面积广阔,且土壤类型多样。台湾学者希望通过对大陆土壤的研究,以期对台湾的土壤改良等提供借鉴。譬如,对红壤的研究。红壤是大陆中亚热带广泛分布的地带性土壤,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等13个省市,合理利用红壤资源,充分发挥红壤的生产潜力,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2.大陆学者对台湾农业领域的关注重点。本研究对大陆学者关于台湾农业的相关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高频关键词主要有“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农业合作”、“ECFA”、“农业金融”等。

(1)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业资源、景观与环境为载体,以农业体验、娱乐与教育为目的,充分融合二三产业的整合型产业体系[7]。台湾的休闲农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农业+观光”的经验模式逐渐兴起,继而出现了以“走马濑农场”、“东势林场”、“木栅观光茶园”为代表的“自耕农农园”、“森林农场”、“休闲农场”等休闲农业的雏形。台湾先后采用环境生态保育、善用农业资源、结合农村文化、注重系统规划等整体发展策略,将立足初级产业、辐射产品加工业、延伸营销服务业的六级产业论引入休闲农业,构建了多样化的休闲农场和休闲农业模式[8]。随着近年来大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热升温,然而仅停留在观光农园的模式,其经营方式主要侧重于农业体验,忽略了农村文化体验与度假品质的提升,缺乏创新,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大陆学者特别注重对台湾休闲农业的研究,以期借鉴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2)精致农业。台湾地区精致农业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台湾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国际竞争愈发激烈致使台湾农产品价格优势被削弱,台湾农业发展阻碍重重。台湾提出了要发展精致农业口号,“精致农业”概念由此诞生。精致农业即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特色布局等,生产出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形成质量、效益兼具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主要涵盖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主要目标是开发新产品和实现农产品品质高级化。经过近几十年的探索,台湾精致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其有着较完善的产业结构及愈发成熟的规范化经营模式。

(3)ECFA。ECFA,即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于2010年6月29日签署并实施,这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开始有了制度化的平台,有利于两岸农产品交易的拓展和延伸[9]。但值的注意的是,农业议题却一直是台湾当局对于两岸经济合作方面的“禁区”,开放大陆的农产品进口并没有被归到ECFA的协商范围内。但是自ECFA签署后,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其为两岸的农业领域合作提供新的可能和新的空间。于台湾而言,台湾农产品因其较高的质量和特色的品质在大陆市场受到欢迎,这于整个农业发展和农民福祉均有很大裨益;于大陆而言,台湾农产品的输入满足了大陆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五、结语

自两岸开放合作以来,大陆便不断释放诚意,通过出台各项利好政策以寻求与台湾地区的农业合作。ECFA签订以后两岸农业合作越来越正常化、制度化,故而大陆学者对台湾农业领域相关议题进行了越来越多的探讨。而台湾学者对大陆农业领域确鲜有研究,这与台湾当局对大陆农业合作意愿不强有关。台湾当局认为大陆积极寻求与台农业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政治考量,害怕大陆带有“统战”目的,台湾当局对加强两岸农业合作积极性不高。

加强两岸合作对大陆和台湾地区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项互利共赢的举措,大陆市场及持续增长的态势对台湾经济复苏与发展的意义重大,而大陆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可以引进并借鉴台湾农业的优势资源。两岸合作的深化是大势所趋,两岸需要不断探索新合作模式与路径,而农业领域的合作不仅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更可以增进两岸民众的共同福祉。通过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最终实现两岸农业合作的利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关注度海峡两岸大陆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海峡两岸
雄安新区媒体关注度
全国两会媒体关注度
暴力老妈
海峡两岸
冰之大陆
“王者”泛海发布会聚焦百万关注度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