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探索

2019-02-21刘凡祯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园子入口遗址

□刘凡祯

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文化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唐大慈恩寺最初为唐高宗为追念其母亲而建的寺院,始建于公元648年,面积约342亩。后唐太宗为寺院起名“慈恩”,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寺内大雁塔由高僧玄奘亲自督造,大雁塔一直保存到现在,成为西安的标识性建筑,饱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玄奘也在此担任寺院主持,和学生一起翻译经书,并创立了佛教宗派。而慈恩寺在战乱中屡次被毁,现在所存的寺院仅为当时的一小部分,面积仅存七分之一。1988年,由西安的友好城市——日本船桥市出资,在原有的遗址上修建了春晓园。2007年再次进行改建,成为现在的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城南曲江文化区。在历史名胜唐大慈恩寺以东,大唐不夜城北口,与唐华宾馆一墙之隔,北临雁塔戏曲苑,西北方位大雁塔北广场,东南方为大唐芙蓉园,形成了曲江文化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新建的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面积约70亩,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山水的布局方式,结合佛教文化主题,体现了天人合一、禅意隐逸的文化思想。园子面积不大,但通过欲扬先抑、因地制宜等造景手法,让设计做到了小中见大、师法自然。

二、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一)景观立意与文化提炼。文化主题是遗址公园的灵魂,景观立意与主题的物化表达尤为重要。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前身为寺观园林,高僧玄奘曾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十几年,大慈恩寺成为唐代时期长安城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唯识宗的祖庭,在世界佛教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立意应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开放性遗址公园,有别于周围其它公园绿地的喧闹,这里非常安静。公园中通过佛像雕塑、铺装雕刻、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植物营造以及公园中处处能够听到的禅味音乐,来体现公园的佛教文化主题。同时这种禅意空间,将游人从繁华闹市带入到悠然的自然环境中,有别于公园周边的其它遗址公园,该主题的运用能让使用者对这个公园的记忆更加深刻。

(二)景观空间布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空间布局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自然景观区、遗址景观区和文化休闲区。其中,自然景观区位于公园北部,与外部环境高差较大,在北部入口处通过抬高地形营造出经典的台地式入口形式,辅以自然式植物配置,与外部喧闹的环境相隔离,通过营造出安静、悠然的景观空间来烘托出佛教的禅意意境。遗址景观区位于公园中心,主要为遗址本体的展示,由于大慈恩寺遗址所剩不多,仅存少部分殿基遗址,因此辅以佛教雕塑、景观小品和植物等来共同造景。位于南面的文化休闲区以叙事性手法讲述大慈恩寺的文化故事,通过雕塑辅助,营造文化休闲的空间。

遗址公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在较为平坦区域,形成缓坡大草坪,仅种植花草和高大乔木,视线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则利用高差形成小型山体,植物配置丰富,增加园中景观空间层次。同时,利用场地地形的高低起伏,巧妙设计水体形式,北入口结合台地式景观形成小型景墙跌水,园内空间水体设计形成从泉水、溪水、滩、瀑、潭、湖的自然形态和变化过程,水体设计曲折开合,有隐有显,变化多姿,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精髓。园子邻借大雁塔,布局自然质朴,同时通过水体设计再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园子“辋川别业”中“金屑泉”、“白石滩”等园林景观,通过隐晦的表达方式让游人体悟园子想展现的意境空间。

(三)遗址本体保护与展示。大慈恩寺在战乱中被毁,除了保留完整的大雁塔外,其它遗址基本不复存在,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中,只展示了仅存的一点地面上殿基遗址,以矮墙和围栏对遗址进行了隔离保护,游人可在围栏外观赏到遗址,同时在标识牌上有简要的文字解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整个公园对遗址的展示并没有强调,这一块也很容易被游人忽略掉,较难感受到园子的历史文化。

(四)主要景观节点。

1.北入口。北入口抬高后与场地外部高差较大,差不多有3米高差。北入口并没有按传统做法做很开阔的入口广场,反而充分利用高差,做了细节变化丰富的台地式空间(图1、图2)。北入口由景墙、种植池和水池共同结合,长达上百米,形成了前后左右交叠错落的台地空间,所形成的入口通道宽度也不大,且有曲折变化,有步移景异的效果。利用高差所形成的景墙不仅美观还有标识作用,形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主要标识墙。水池间的高差同时为跌水的营造形成了有利条件。整体入口空间一气呵成,让游人在上台阶进入园内空间时就完成了从喧嚣到幽静感受的转化。

图1 北入口剖面示意图

图2 北入口台地景观模拟图

池壁和景墙都使用了黄褐色板岩,材质统一,以此来更好体现出台地景观营造出的韵律感,同时黄褐色色彩的运用,有历史的沧桑感,和遗址公园主题更加契合(图3)。

图3 北入口夜景模拟图

2.佛缘广场。佛缘广场为整个园子佛文化主题体现最为明确的空间,包括佛像雕塑、殿基遗址以及铺装上的浮雕纹样。佛像雕塑为遗址公园的视觉中心点,高达4~5米,雕塑周边景观为对称式布局,佛像坐落在明显的轴线上。佛像附近植物以低矮绿篱为主,形成视线开敞的观赏空间(图4、图5)。

图4 佛缘广场南立面图

图5 佛缘广场东立面图

此处所展示的殿基遗址为整个园子唯一展示的遗址本体,整个展示方式较为简单,以矮墙和围栏加以保护,没有过度强调遗址的文化主题。遗址本体该如何展示,需要强化还是弱化,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五)植物营造。公园面积虽然不大,但依照山水园林的空间格局布置,植物种类繁多,乔木、灌木、草本、藤本以及水生植物丰富多样。造景形式也有不同,有疏朗空间,开阔大草坪、草花类植物和高大乔木形成两层植物搭配,也有层次丰富、参差错落的多重植物景观。同时,园子里选择了一些能够体现佛文化主题的植物。例如,唐代寺观园林中常常种植柿树,慈恩寺常“贮柿叶数屋”,可见柿树之多,因此园子中选种柿树也能够还原遗址的历史风貌。此外,在大佛像北侧还有一处规模较大的牡丹园,牡丹寓意吉祥富贵,在传统文化中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在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矛盾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西安的这些遗址公园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面积小,看似也没有那么热闹,以自然山水格局为主体,没有多少宏伟的建筑和雕塑,但却闹中取静,形成了独特的禅意空间。而文化传承应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核心,但园子中却缺乏文化彰显力,游客到此一游后,对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内涵并不知晓。园子中可以建设更为系统的标识体系和旅游解说以及游览手册等等,可以使历史文化得到更有效的传播。以文化为导向,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才能成为既能保护好遗址和文物古迹,又能展示和延续传统文化、历史故事遗址公园,从而真正达到延续历史文化记忆的目的。

猜你喜欢

园子入口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辽上京遗址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秘密入口
我和祖母的园子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