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体能构建高职体育课程

2019-02-21许志良李孝亮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素质院校

许志良 李孝亮

(1.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0;2.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0.前言

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和意义,其旨在培养面向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一线技术人员,在培养高技能和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方面不断努力。高职学生在实际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难免会遇到艰辛的工作环境,对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身体体能要求,因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应对岗位素质的各方面要求,十分必要。

1.职业体能的相关情况

1.1 职业体能

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体现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共同特征,也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同时还需要凸显高职院校教学的专业性、实践操作性以及定向性的特征,充分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这其中就需要针对职业体能进行重点关注,开展相应教学活动。

1.2 职业体能教育

职业体能教育,在现代高职院校教学培养工作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其逐渐成为了现代高职院校教学工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职业体能教育,需要选择具体的体育锻炼项目,高职院校全面、科学的评估学生的体育需求,充分利用好本校的各项体育资源,积极做好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

1.3 教育意义

高职院校为了全面培养在校学生的体能素质,充分开展职业体能教育培养工作,表现出了积极的教育意义,主要是表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实现了体育教学课程和专业技能教学的高度融合。高职院校教学课程的设立,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从市场变化情况、社会需求、企业就业以及岗位需求等方面为导向的,具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的共同特征。 全面开展职业体能教育,高职院校将体育教学活动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结合,积极推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进程中能够充分有效的融合职业体能教育的理念。 第二,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市场应用型人才,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指挥, 会经常面临一些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如果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就无法有效适应工作环境,不仅会影响到工作实际开展效果, 同时还会容易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一定损害。通过全面有效的开展职业体能训练活动,将能够最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

2.1 构建必要性

体育教育是高职院校总体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全面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积极开设体育教学课程,基于职业体能构建起科学完善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体育教育,主要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为合理。 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推进体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有效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推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构建要求

从各个专业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 以职业体能教育为核心,积极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要求。首先,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体能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核心教育理念,积极制定相应的教育培养目标。 并且在设置职业体能的课程时,需要针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程度、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了解,保证体育课程的设置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 其次,需要坚持专业职业特点的原则。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的特征,不同专业的学生所要求的体能素质也是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体能体育教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专业特征出发,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职业特征,全面分析好相应的体能需求,从而针对学生的体能锻炼方式和体育项目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规划,推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1]。

3.构建方式

3.1 课程目标体系

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全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这些人才需要能够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体能。以职业体能为基础,积极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需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需要设置出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以往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主要是传授学生以相应的体育技能、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等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心态和情感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并且在传授体育教学学习方法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在这样的体育教学体系之中,很难切实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需要从职业体能训练的基础出发,积极开展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体系的设置工作[2]。

3.2 基础项目课程

从各个专业学生的实际岗位特征出发, 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设置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可以积极设置较多内容、形式丰富的基础项目课程,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3]。 在设置体育基础项目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 状况、专业职业病的防治要求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做好课程内容的总结和综合工作,为全面提升基础项目课程内容的总体效果提供良好前提条件[4]。

3.3 开设课外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体能的过程中, 积极构建以职业体能为基础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开设课外教学活动。 设置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形式,这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常见方式, 其主要是从学校的自身发展情况出发,充分分析和研究学生的个性、专业特点、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建设起完善合理的体育教学俱乐部,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和条件,学生能够在一些课余时间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外锻炼活动中。 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作用下,学生可以积极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将自身日常学习和掌握的各项知识和技能积极有效的应用在各项竞赛活动之中,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职业体能,又提升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4 体能素质锻炼环节

及时开展教学内容和体育成绩评价指标方面的改革工作,增加体能素质锻炼环节,切实有效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充分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针对学生的耐力、协调性、视野观察力和力量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有效培养,给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能够更好适应当前社会的职业需求。

3.5 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在开展实际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以职业体能的培养为重要基础,全面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针对学生的实际体育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积极构建起科学合理、公平客观的课程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并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和处理,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有效推进其更好的适应适应当前教学方向。 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评价体系,需要从课程设置情况、具体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表现情况入手,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根据课程评价体系的实际结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效果。

4.结束语

高职院校为了全面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同时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强化学生的职业体能。以职业体能为重要基础,积极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体系,高职院校针对体育教学课程中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通过构建课程目标体系、确立基础项目课程,以及充分开设课外教学活动这些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素质院校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