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2-21刘雅萍赵志刚宋大勇

乡村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林业人才发展

宋 楠 刘雅萍 赵志刚 宋大勇

(露水河林业局,吉林 抚松 134506)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为了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林业意义重大。为了能有效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1 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我国整体林业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是技术创新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技术创新后劲不足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效益明显得到提高,传统的落后体制逐渐被摒弃。然而,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依然原地徘徊,过度依赖于科研机构及专业院校技术成果的转化,企业、组织及个人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致使林业部门从业人员的潜能难以被挖掘。长此以往,林业经济发展效益无明显改善和提高,林业技术与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不相符,技术创新乏力。

1.2 缺乏技术创新专项资金

整体而言,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并不理想,虽然科技水平的提高对林业创新及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该种情况仅仅针对发达地区。由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因此可以有效发挥技术创新及新技术成果的作用。然而,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缺乏专项资金作为后盾,用于新技术研发的资金以及创新林业技术的资金不足,致使林业技术创新受阻。该种情况下林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恶性循环现象。尤其是经济条件差、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林业技术创新几乎成为一种奢望。

1.3 林业科研水平落后,创新能力弱

从目前其他国家科创新成果来看,农业科技获奖成果占总量的半数左右;反观国内情况,仅占20%左右。此外,国内林业领域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匮乏,专门的林业院校比较少,林业专业的学生更少,致使林业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缺乏高端人才,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的人才凤毛麟角,对林业发展及技术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上述条件下,国内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并不理想,科研水平不高、创新乏力。当前国内新技术研发及创新等方面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自主研发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在借鉴已有经验时,未结合当前国内实际情况,致使引入的技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国内自主研发能力差,长此以往,创新能力和后劲不足,最终导致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乏力。

2 加强技术创新和推进林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技术创新,全面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归根结底,技术创新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在林业技术改进及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具备高新技术人才,将人才与科技结合才能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从当前我国林业发展及技术创新层面来看,大多数依靠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林业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一直未被认知。对此,笔者建议高等院校应认清当前的人才需求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科研人才[1]。在发挥高等院校作用的同时,应对林区的技术人员及周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将林业发展及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深化林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林业新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2.2 建立健全林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投入机制

在技术创新及林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技术创新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即便市场经济可以正常运行,国家和政府也要统一进行操控。实践中可以看到,但凡林业发展较好的地区,领导作用必然突出。通过建立林业发展专项领导小组,严格督促绿化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提升林业技术创新工作效率。同时,政府应尽快完善林业方面的法规制度,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此外,与林业相关的企业应适当增加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为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2]。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技术人员及林农也应不断学习,掌握基本的林业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促使他们熟知林业发展流程。在我国长期的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而且经营方式依然无法有效摆脱传统的粗放方式,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对此,应立足实际,结合各地区的林业发展现状,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和强化技术创新,从而加快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3]。

2.3 立足于技术创新全面提高我国林业技术发展水平

实践中可以看到,许多林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大大促进了林业经济发展,林业发展成果比较理想。比如,借助GPS定位系统对林业中的有害生物进行检测,全面提高有害物的检测准确性和精确度[4]。在提高林业新技术手段推广应用水平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推广体系。在此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发展导向,以服务社会作为主导,强化林业技术改进与创新,加强推广应用主体建设,从而使推广系统更加健全与高效。笔者建议在林区周围建立科研站,为技术创新营造基本环境和提供平台。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各部门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工作,一旦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必要时需对其做出处罚。实践中应利用林业技术创新和改革手段,尽可能减少病虫灾害带来的影响和造成的损失,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比如,林木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及TIT技术。其中,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采用压力将药液雾化,形成雾滴后再基于充电电极使雾滴带电,在气流的作用下形成二次雾化的效果,最后基于静电力及气流共同作用将雾滴喷在植株上[5]。较之于传统的TTR法,TIT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其自身的先进性,作为一种改良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主动性,可将农药的污染控制在安全合理范围内,而且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根据病虫害的生存条件,针对性投放微生物,降低病虫繁殖效率,从而减少病虫害。此外,应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实时监测,采用科研技术手段对覆盖面较大的林区进行全方位监测,并且将监测结果以图像、数据等形式全面展现。

3 结语

林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因此应提高重视度,结合本地区的林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不断加大人才和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宣传教育范围,全面推进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发展。同时,应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发展体系,根据当前的发展要求确立林业技术改进方向。通过不断加大林业技术科研力量,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单纯依靠技术设备引入模式,逐渐转向创新水平提升、林业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的模式,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人才发展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