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2019-02-21

乡村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县域河北省

李 颖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

在2015年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河北省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按照这样的发展目标,河北省城镇化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河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01%,城镇化发展持续推进。与此同时,2018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积极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河北省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补齐自身发展短板、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北省必须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可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发展应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步实施、平和发展、相辅相成[1]。县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县级行政单元,而城镇化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只有河北省县域城镇化得到健康发展,才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因此,县域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实现河北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河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特征

1.1 就地城镇化发展

县域是承载新增城镇人口的主体空间。2017年河北省新增城镇人口在县(市)及以下城镇的占到85%,显示出就地城镇化特征。从地域上看,河北省85%以上的县处于平原地区。随着近些年河北省农村地区快速工业化发展,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为主,工业发展低端化劳动力需求量大,与之相伴的就是人口就地城镇化。

1.2 县域城镇化起步低

纵观河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过程,21世纪初的10年间河北省县域城镇化率年均增加0.53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层面的城镇化率年均增加1.34个百分点,河北省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河北县域城镇化过程呈现出起步低、发展速度慢的特点。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城镇化过程不仅要促使农民向工业就业转移,更要向服务业就业转移,即实现非农化的过程。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必须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关联。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看,河北省县域产业发展的非农化速度很快,但是对推动城镇化进程作用有限,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未能实现协调促进发展,最终导致县域城镇化水平低[2]。

1.3 县域城镇化发展快

河北省县域数量众多,是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途径。2016年,河北省辖121个县(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73%,较2015年增长2.43个百分点。同期,河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32%,较2016年增长1.99个百分点。从数据可以看出,县域城镇化速度高出全省城镇化发展速度0.44个百分点,呈现出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1.4 区域差异性比较大

河北省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县域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性比较大,如石家庄市、廊坊市的县域城镇化水平较高,2016年正定县、香河县、固安县等县城镇化率在55%以上,但是个别县城镇化水平低于25%。整体来看,唐山市、石家庄市、廊坊市是河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较高的3个地区。

社会智库北京中郡研究所发布的《2018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中公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强县名单中全国共338个县,河北省有20个,其中廊坊市、唐山市所辖县就占据了12个之多。这既证明这两个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较高,同时也反映出河北县域城镇化水平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1.5 整体较为落后,但发展差距呈缩小趋势

2010年京津冀地区总体城镇化率为56.23%,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分别是85.96%和79.44%,而河北省只有43.11%,河北省县域城镇化率则更低,仅为34.16%,呈现出城镇化水平整体落后的事实。但是,从2000年到2010年,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率平均提高17.73%,其中北京市提高8.41%,天津市提高12.22%,河北省提高16.78%,而河北县域城镇化速度则比2000年提高了19.04%。河北省县域城镇化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河北省城镇化速度,更是明显快于京津。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城镇化率初始水平较低的县域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而城镇化率初始水平较高的地区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区域城镇化差距在逐渐缩小。同时,由于高城镇化率地区对于周边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有一定的发展带动作用。因此,尽管河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整体还是较为落后的,但是,通过县域城镇化发展,河北省正在快步追赶,特别是在实施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通过京津辐射带动促进河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最终实现河北省县域经济良好发展。

2 河北省乡村发展特征

2.1 乡村人口占比较高

河北省总人口数量从2000年的6 674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7 520万人,年均自然增长率在5.5%左右。同一时期,河北省农村人口一直在3 500万~5 000万,2000年左右河北省农村人口5 0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3.7%,2017年河北省农村人口数量约为3 38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4.9%。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绝对数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但是,2017年全国农村人口比重为42.5%,河北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说明河北省乡村人口绝对数量尽管在下降,但是与全国平均情况相比基数仍然较大,县域城镇化发展仍然非常迫切。

2.2 农民收入和消费快速增长

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显著,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 881元,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0.1个百分点。从消费支出来看,2017年河北省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 324.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 583.3亿元,同比增长11.4%,高于10.2%的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从绝对数上来看,乡村市场零售额仅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1%,2017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比达到2.44∶1.00,说明一方面河北省农村的消费市场总体发展情况仍然滞后,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消费增长速度的加快,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

2.3 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河北省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近年来随着河北省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河北省正向着农业强省转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断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河北省粮食总产量3 365万t,比2016年增长1.4%;蔬菜产量突破8 000万t,占当年全国蔬菜总产量的10%,位居全国第2位;禽蛋、牛奶的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肉类总产量居全国第5位。河北省粮食总产不断增加,蔬菜、畜牧产品及果品3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凸显,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4 农业经济结构仍不合理

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河北省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目前仍存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在农业产值构成上,河北省农业、牧业占比较大,而畜牧业产业比重偏小且增长缓慢。其次,农业产业链较短,对农产品包装、运输等深加工环节不够重视,使得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流通效率低,农产品加工产业没有有效加快发展导致农村一二三产业未能有效融合发展。

3 河北县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发展对策

3.1 因地制宜借鉴其他省份县域城镇化发展经验

根据县域特色走适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化发展路径,可以借鉴其他省份的做法。例如,四川省阆中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其依托文化特色推动城镇化发展已成为一个典型例子,2015年成为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城,其城镇化率接近50%。在阆中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本地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另一方面深入开发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依托当地产业现有基础和资源,发展丝绸、棉纺等轻工纺织产业、酿酒等食品加工产业。通过这些符合当地特色和资源条件的产业发展来实现居民就业,推动了城镇化发展。根据河北省地理位置特点,一方面可以围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培育特色产业小镇;另一方面可以依靠太行山区旅游资源培育文化、旅游小镇。只有因地制宜发挥县域特色,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城镇化发展[3]。

3.2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减轻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针对县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附加值低等现实问题,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农业结构改革,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走具有县域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河北省农业结构中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占比较大,畜牧业特别突出,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会带来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在农业发展中坚持农业可持续性生产,调整传统的农耕结构。进行农业生产体制创新,特别是通过科技来推动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绿色农业健康发展。

3.3 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在县域城镇化发展中要注意对古村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河北省境内的太行山区有资源丰富的古村落,有着无可取代的文化价值,是承载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化发展在有效保护乡村各种反映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培育和历史文化传承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4]。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县域河北省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河北省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