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经验及思考

2019-02-21陈智慧刘香香王富华

乡村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广东省统一农产品

陈智慧 刘香香 王 旭 王富华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2.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就是为了保证消费者对农产品知情权的一种重要手段[1],从而更好地界定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主体责任,是信息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已成为智慧监管的重要建设内容和引领方向。

2013年,习近平提出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近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广东省委、省政府连续对追溯体系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2017年至今,笔者跟随领导小组开展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现将追溯体系建设的亮点、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1 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做法及亮点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要求,广东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率先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笔者总结出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和亮点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1 认真做好追溯管理基础工作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从田间到餐桌”的系统工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大力开展重点企业重点品种追溯管理工作,保证群众吃得放心。一是抓好农业系统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0%纳入追溯管理,实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二是抓好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县等规模生产主体产品实现全程可追溯。三是加强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的工作衔接和沟通协调,推动建立追溯协作机制。一方面设法让销售者提高“赋码”上市自觉性,另一方面让采购者主动索“赋码”诉求,形成以入市查验追溯码或索取农产品追溯凭证为主要手段的市场倒逼机制。四是推动追溯产品产销对接,充分借助区域性博览会、推介会等展销活动,宣传展示可追溯产品,不断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追溯的认知度。

1.2 全面开展追溯培训和应用

省市县积极开展多层次应用培训,学好用好追溯平台。各地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和指导辖区内监管、监测、执法机构的业务人员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应用国家追溯平台,及时采集信息,使用全国统一的追溯标识,强化线上监控和线下监管。

1.3 努力推进追溯平台互通共享

建立健全追溯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省级追溯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市县或企业追溯平台与省平台对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系统对接要求,制订对接方案,实现“统一平台入口、统一主体登录管理、统一追溯标识、减少重复操作”。推进追溯业务协同开展,促进与其他行业、部门追溯平台及主流电商、大型商超平台互通。

1.4 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是一项新工作,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开展追溯与健全机制相结合、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相结合,建立健全质量预警和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信用评价机制、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机制等。

1.5 注重源头规范化管理

狠抓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从根本上杜绝禁用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的使用,加强对药物残留和饲料的专项整治。鼓励规模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内部追溯系统或地方追溯平台记录品种、产地环境、用施肥药、监测检测和产品加工等生产过程信息,实现全程追溯管理。

2 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2.1 开展地市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韶关市、江门市、肇庆市和清远市等部分市、县(市、区)及企业开展了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同时,江门市建立了农业投入品追溯试点,推动农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等进入系统备案,新会区107家农资经营店安放追溯专用POS机200台,对农资零售示范点实行“四统一”经营(即统一门面风格、统一上墙制度、统一分类货架展示、统一追溯经营)。广州市建立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产地出生证)试点,着力构建种养殖环节与市场销售环节监管衔接机制。佛山市高明区实施“大数据监管”,整合农业、市场监管部门的农产品快检数据资源,构建从种养殖到市场环节的“互联网+快检”体系,实现监管信息共享。

2.2 开展省级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

广东省级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资金,于2014年正式启动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项目建设。广东省已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门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微信公共账号服务子系统、企业端生产档案管理系统、系统管理5大平台系统,支持省到镇的四级监管、企业生产档案数据上报、省内农产品溯源数据直接收集与间接收集,能开放式地对接各地已有溯源系统,实现了企业主体追溯及产品分类追溯服务。

2.3 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作为全国3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广东省先后制定了《广东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试运行工作实施方案》及《广东省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施方案》,推动全省各市通过国家追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监测和执法工作,推进食用农产品赋国码入市[2]。目前,广东省已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追溯主体人员共700多人参加业务培训,分发追溯培训资料3 500多份,全省已有3 850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250家监管机构、165家执法机构、89家检测机构在国家追溯平台登记注册应用,发布省级例行监测任务46次、专项监测81次,基地巡查登记1 772次,执法检查69次,农产品追溯信息3 708条。

2.4 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挂钩机制

广东省级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印发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挂钩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各级农业项目安排、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和农业展会挂钩的追溯挂钩机制,实施追溯审查和退出制度。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四挂钩”工作。

3 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

虽然目前国家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追溯体系建设做好了准备,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面没有硬性规定,对于“怎样的农产品才是符合要求的”“事故出现后责任如何认定”等问题的解决,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

3.2 追溯体系建设及应用成本较高

追溯系统涵盖监管、监测、执法及追溯4大模块。无论是监管、检测、执法部门或生产经营主体,要把追溯系统真正用起来,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而较高的成本增加了政府部门建设及应用追溯体系的难度,降低了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3.3 追溯链条不完整,有效的市场准入倒逼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产品打码追溯对直接进入零售终端有一定的帮助,但对进入批发市场等中间环节的功用发挥不够,大多数农产品追溯标识及凭证到达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屠宰厂等中间环节后即出现断链,未能实现全程追溯。

3.4 追溯平台较多,没有完成对接联用

各追溯平台互不兼容,没有统一的平台入口、统一主体登录管理、统一追溯标识等,导致多码使用、重复操作,增加了管理成本,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消费者信息查询,也不利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

4 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建议

4.1 建立追溯信息共享机制

推进省级追溯平台与国家追溯平台对接融合,推进各地现有的追溯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实现统一平台入口、统一主体登录管理、统一追溯标识、减少重复操作,推进追溯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

4.2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标准

发达国家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正常运转,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有法可依。我国的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监管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因此,要建立完善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和标准,出台追溯管理地方性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追溯制度和标准,推动追溯管理法规化、规范化。

4.3 推动追溯产品产销对接

要充分借助区域性博览会、推介会等展销活动,宣传展示追溯产品,提高公众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建立市场化拉动机制,加强与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商超的合作,推动追溯产品进入大型商超、电商,推进产销对接,促进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与追溯的积极性。

4.4 推进全程追溯管理

全程追溯是追溯管理的发展方向,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延伸追溯链条,支持以电子追溯等信息化方式开展追溯管理,加强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追溯工作衔接为手段,建立倒逼机制,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推动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监管。

猜你喜欢

广东省统一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统一数量再比较
农产品争奇斗艳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