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中医英译文化误读

2019-02-21

关键词:异质译者译文

张 莉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逐渐从单一的语言视角转向文化层面,翻译更被看成是两种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民族文化的构建者。同时,因为译者是翻译认知主体,是翻译活动的主动创造者,译者对文本含义的理解不可避免地有误读的成分,这也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误读作为一种理论最早出现于西方后结构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最早由首耶鲁大学的著名解构主义理论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提出。译者在对原语阐释中深受本民族的文化框架、文化观、译者自身审美价值和知识底蕴影响。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误读现象主要源于不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译者在接受异质文化时,常常很难摆脱自身文化的影响,习惯于根据自身文化,对异质文化进行判断和解读。

中医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很大,构成理论基础的著作多是古文。在中医英译的过程中,中医语言的模糊性、多义性和隐喻性使中医翻译非常困难。由于中医语言的这些特点,因此中医的翻译尤其可以体现译者的主体性。译者在翻译中就会由于异质文化的影响,导致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一、译者主体性因素对译文的影响

(一)词汇层面

中医形成古代,言简意赅。古汉语一些词义所承载文化信息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甚至相反。译者必需通晓古今汉语的差异,否则,在翻译中就会出现错误。如在《英汉实用中医药文库·妇科学》中,将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译为:“Bian Que who,on hearing of the dignified position of noblewomen in Handan,presented himself as a doctor underneath the skirts”。在这段翻译中译者由于对古汉语言的理解错误,造成了译文与原文大相径庭。译文中把“贵妇人”翻译为“贵族女性”是错误的。“贵”在古汉语是动词,表示“尊重”的意思。“闻贵妇人”意思是“听说该地民众尊重妇女”。把“带下”翻译成“裙子下边”,读者困惑不解。“带下”在中医里泛指妇科病,“带下医”指妇科医生。目前在中医药翻译中,由于对中医古文理解引起的误译很多。例如岐伯”译为“Uncle Qi”;“公孙(穴)”译为“GrandfatherGrandson”;“辨证”翻译为“dialectics”,将“列缺”译为“broken sequence”;还有“贼风”译成“thief wind”;“黄帝”译为“Yellow Emperor”;“伤寒”直接译成西医的“typhoid fever”;“二妙散”被错译成“powderof twowonderfuldrugs”;“血室”被错译为“blood”等。还有些译文虽然字面翻译没有错误,这些译文只译出汉语表面的意义,和中医没有关联,读者不知所云。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Common Ter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字典中把“金实不鸣”翻译为“solid bellmetal can not ring”;把“提壶揭盖”翻译为“lifting the lid to pour off thewater in the pot”;把“釜底抽薪"翻译为“take away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ldron”。

在中医英语翻译中,译者正确解读中医古文的语言文字,正确解读中医古文的内涵是中医翻译的基础。否则无法让西方读者正确解读中医。

(二)文化内涵差异

图式作为哲学概念最早源于康德,图式是人类认知的构架,是人类赖以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基础。文化图式是人脑通过先前的经验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文化现象。人类文化的相同性是翻译的基础,人类文化的差异性是翻译误读的原因。不同民族的读者,由于大脑中文化图式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

译者在翻译中要调整自己的文化图式,对异质文化,要正确地理解,使原语和目的语之间信息合理对接,不要因为文化上的不同引起理解上的偏差。对于西方读者,中医属于东方文化,文化的差异可能造成误解。译者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不要使用西方文化禁忌的词语。在许多字典里,“乌鸡白凤丸”被译为“Black Cock and White Phoenix Pill”,“中华乌鸡素”译成“Chinese Black Cock Essence”。在西方国家,这几个四个字母的词“cock,piss,shit,fuck,tits”粗俗不雅,是西方文化禁忌的词汇,在语言中不使用这些词汇是文明社会人们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无论这些药效果多好,西方人看到英文译名也会远尓避之。说到“龙”,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人认为它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在西方文化中,龙被人们认为是个怪物。把“青龙白虎汤”直译为“Blue Dragon and White Tiger Decoction”,西方人在心理上会对其产生排斥,难以接受这种药品。

(三)文化空缺

中医理论体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作用下形成,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民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一部分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词,形成了文化空缺,导致了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如“气”“青”“五行”“虚”“证”等中医常用语在英语中被直译为“air”“blue”“five elements”“deficiency”“pattern”。“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解释宇宙的本源。“气”在中医学中不但有哲学“气”的含义,又有医学的特殊意义。而“air”一词在内涵和外延上无法和中医“气”对应。还有“养生”一词的翻译,“养生”被翻译为“keep fit”“stay healthy”。中医“养生”的含义是根据生命的规律保养身体,不但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养生,顺应自然,注重保持良好的心态。而在西方文化,“keep fit”“stay healthy”指的是通过运动强健身体,与人的精神和心态无关,甚至一些西方人认为随遇而安,快乐的心态对身体健康不利。

二、译者翻译策略

(一)熟悉中医,正确阐释

“翻译中医,首先要理解中医;而要理解中医,则必须理解中国文化;而要理解中国文化,则必须通晓诸子之学。不然对中医的理解,恐怕只能属海市蜃楼之类。”减少中医英译误读,要熟悉中医药知识。例如“岐伯”“公孙(穴)”“贼风”之类的翻译,如果具有中医药知识,翻译并不难。“贼风”指四季气候异常所形成的邪气,俗称外邪,可以译成“pathogenic wind”,既翻出了意味,西方读者也易于理解。“二妙散”是由黄柏、苍术两种中药搭配,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可以译成“powder of twowell-matched drugs”。像“金实不鸣”“提壶揭盖”“釜底抽薪”这样的中医术语,可以采用直译和文内释义相结合的方法翻译。“釜底抽薪”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即从下泄热之意,用于中焦热盛之症,可直译为“take away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ldron”,然后在译语文本内进行阐释“a method of clearing heatby purgation”。“提壶揭盖”可以译为“lifting the lid to pour off water in the pot—opening the lung qi to treat constipation or dysuria”。“金实不鸣”译为“solid bellmetal can not ring—hoarseness or aphasia caused by asthenia of lung energy”。译者通过直译和文内解释,不但保留了中医文化的情调,传播了原语文化,译文还清晰易懂,西方读者能够顺畅地阅读文本。

(二)了解差异,灵活转换

由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某些词汇由于其暗含的意义,在译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译者有时要进行词汇转换,来表达原文的真实意义。在中医翻译中,可以借鉴一些文学名著的翻译经验。

例如,由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罗蜜欧与朱丽叶》(第二幕)

Romeo:Whathas thou found?

Mercuto :Nohare ,sir.

在对话中,Mercuto嘲讽老乳母是娼妓,使用了“hare”一词。“hare”在英语是野兔的意思,但在英语俗语里也有娼妓的意思。梁实秋将此对话翻译为:

罗:你发现了什么?

墨:倒不是野鸡,先生。

在汉语中“野鸡”是“野妓”的谐音。考虑到民族文化的差异,梁实秋将“野兔”转换成了“野鸡”,传神地表达了原著的文化内涵。

在《三国演义》中,“枭雄”一词出现多次。“枭”是一种鸟,非常凶猛。“枭雄”指骁悍雄杰之人。在Moss Roberts的译本中,Moss Roberts将“枭雄”译为“a hero ofour age,and shrewd asan owl”。英语中的“owl”一词是猫头鹰的意思,可指人勇猛睿智,锐不可当,没有汉语的不祥之意,翻译惟妙惟肖。

在中医翻译中,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词汇进行转换,如在翻译“乌鸡白凤丸”和“中华乌鸡素”的时候,把“cock”改为“chicken”,避免引起文化上的尴尬。

(三)中医特色,使用音译

中医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一部分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是中医所特有的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语。在翻译中,将这些词语直接用汉语拼音表示,不但保留了中医独特的内涵与特色,还能促进汉语进入英语外来词汇,使西方读者逐渐理解并接受这些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词。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有关中医药知识290多处,达到5万余字,涉及的医学术语161条,描写了114个中医病例,提到了45个中医方剂和125种中药。自1830年至今,《红楼梦》有9种英译本。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David Hawkes&JohnMinford)合作翻译的版本。在译本里一些中医特色的词汇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医文化特色,调动了西方读者解读异质文化的审美追求,填补了中医文化空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1: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第三十一回)

译:Xiang yun was unable to avoid laughing at the girl’s simplicity.“ …Let’s see: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molded by the forces of Yin and Yang.That means that,besides the normal,the abnormal,the peculiar,the freakish—in fact all the thousands and thousandsofdifferentvariationswe find in things…”

译者对“阴阳”概念采取了音译法“Yin and Yang”,有效传达原语文本的语义信息和文化蕴涵,而音译并不影响西方读者对文本语义信息的理解。

例2:宝玉道:“我知道那些药丸,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第二十八回)

译文:“Iknow the names ofmostof those pills,”said Bao-yu,“Iexpect hewanted her to take Ginseng Tonic Pills”.

“人参养荣丸”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名方,由十二味药组成,用来治疗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译者采用了音译的翻译策略,把“人参养荣丸”译成“Ginseng Tonic Pills”。“ginseng”由汉语拼音音译而进入英语词汇,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读者逐渐接受了这些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翻译方法。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藏,西方人接受中医时,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一些中医文化特 色 的 词 汇 ,如“Tai Chi”“Qigong”“Wushu”“Qi”“Yin”“Yang”的音译越来越多地进入英语词汇,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医和中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接受。

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对翻译带来新的思考。中医理论体系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中医英译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任重道远。在中医英译中,译者必须不断研究翻译和策略,译者的翻译水平影响中医在世界的传播。如果要准确翻译中医,译者要熟悉中国古代文化,同时尽可能地学习一些医古文,哲学、中医学等多学科知识,这是中医翻译的基础。同时,中医与西医又来自于完全不同的文化,中医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是东西方文化的互相沟通。在翻译时处理好异质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让西方读者更好地接受中医。中医英译是中医要走向世界的桥梁。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以及西方人对中医文化接受,越来越多的中医经典著作经过中外译者的努力译成英语介绍到世界其他国家。在中医翻译过程中,补充其不足,修正其错误,中医将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猜你喜欢

异质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