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一流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思考与探索

2019-02-21方东红赵喜君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体系

方东红, 荆 晶, 张 欣, 赵喜君, 王 羽

(吉林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吉林 长春 130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1]。高等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奋力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2]。

1 新时代高教思想的实质与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阐释了我们党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全面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两个根本性问题[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为谁培养人”,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如何培养人”,就是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4]。

2 高校实验室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技术开发的教学科研实体,必须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5]。高校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一方面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与平台,承担着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任务[6-7]。

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重点强调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并提出了主要建设目标: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8-9]。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需要回答,也必须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高校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所在,是新时代高教思想给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提出的新内涵和新要求[10]。在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教思想中,高校实验室应通过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及言传身教,培养严谨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发挥育人载体作用。

3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思考与作用分析

20世纪90年代,高校提出相对独立的实验室概念,并陆续明确了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或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11]。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学科间交叉渗透和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技术设备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催生出高校实验室开放共享等新的要求,实验室及其建设管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12]。目前,面对新时代高教思想,应进一步系统全面地构建高校实验室管理新体系,满足新要求,促进“双一流”高校建设与发展。

3.1 梳理构建易于管理和易于作用发挥的实验室结构体系

实验室体系建设工作,在综合性大学或工科比例较高的大学中需求最为迫切。基于这类高校实验室数量较多、功能种类较为复杂的实际情况,应从层次、级别及类型三个方面思考构建。将简单的实验场所设为分室,依照实验功能设置功能实验室,再依照学科专业或实验功能建立实验中心(建制实验室),进行层级管理和运作;基于任务方向和服务方式,将实验中心(建制实验室)分为教学、科研、公共平台等类型,进行分类监管和评价;基于需要和能力水平,针对实验中心(建制实验室)认真规划建设校级、积极培育国家级及省部级实验中心,并进行分级建设与培育。

3.2 梳理搭建高效稳定的实验室管理组织体系

基于实验室结构体系构建实际,搭建“三级、三岗”实验室管理组织体系。我校成立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明确分管校领导为委员会主任,设置专门的实验室管理机构。教学科研单位成立实验室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分管负责人,安排专门人员担任实验室管理秘书,明确实验中心(建制实验室)负责人、管理秘书及功能实验室负责人。

3.3 梳理完善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

为保障各级各类实验室正常运行、组织管理体系有效发挥作用,应基于政策规定和工作实际制定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明晰各类机构人员责任,规定各项事务流程,规范各项工作标准。依照学校实际,制定实验室工作规程、实验场所规划建设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材料管理、环保安全监管及评估等一系列管理文件。

3.4 构建完备的实验室管理责任体系

基于教学科研单位的办学主体及实验室设置备案管理实际,应依据“谁设立、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学校统筹监管、部门分工负责、设立单位建设运行”的原则,建设管理责任体系。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上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原则。

3.5 探索构建能够塑造良好认知及行为的实验室文化体系

为巩固并促进结构、组织、制度、责任及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并不断提高其作用与效果,应充分利用文化的提示、熏陶、教育与塑造作用,影响师生的认知与行为。通过标示标语进行温馨提示与警示,通过规章规程上墙及展示强化规矩意识,通过实物与事例展示介绍实验室建设发展历史与成就,通过宣传教育及文化活动传播,扩展并加深实验室文化的影响。

3.6 探索构建有利于水平能力提升的实验室评价评估体系

基于实验室计量认证、认可等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年度报告和评价机制,在年度报告自评的基础上,面向各级各类实验室开展标准化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实验室管理不断规范,水平与能力不断提升。

4 多校区高校实验室管理及体系的探索实践

4.1 明确工作理念与原则

在新形势下,应以积极适应、努力满足新时代要求的态度,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原则。正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矛盾、新要求、新任务,正视 “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

通过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经过充分思考与研究讨论,明确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原则。坚持服务与管理并举,紧密围绕教学科研任务,建设并完善学校业务支撑体系,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实验室管理。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益,满足新时代新要求、实现工作新突破。

4.2 明晰工作思路与举措

新形势下,从传承、凝练、发展的视角,梳理工作思路;从深化改革、内涵发展、创建一流的角度,进行探索实践。坚持完善基本服务,努力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保障;坚持加强业务管理,努力实现规范有序的业务运作;坚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实验室管理能力与水平。

针对多校区分布的实际和学校重心下移之要求,充分发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校区办公室的服务作用,为所在校区的各类实验室提供基本服务保障,并全部进驻各校区办事大厅,参与到“一站式”服务中去。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内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科、实验安全管理科、设备管理科、贵重仪器设备与共享管理科等业务管理科室;设置实验室评价与质量管理科,对学校实验室进行分类评价与工作评估,并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部分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管理。

4.3 主要措施与初步成效

4.3.1 明确结构,谋划并开展标准化建设

明确建制、功能及分室的实验室三级结构,并开展实验室信息梳理、重新履行备案登记等工作。开发建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及使用的管理,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促进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服务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念,精心设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方案、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搭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开展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及科研实验室标准化评价评估工作。

4.3.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引导激励,制定并组织实施“吉林大学实验技术人员考核与激励工作实施办法”“吉林大学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及职业规划工作实施办法”等。开展培训,为提升实验技术队伍素质,不断激发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热情,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踏实工作、大胆创新,学校制定了实验人员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入职培训、校内业务交流、校外派出学习的综合业务培训体系。鼓励研究,坚持隔年开展实验技术立项与成果评奖,支持实验技术人员探讨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教学科研实验水平,提高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及功能开发能力。

4.3.3 探索实验材料管理新机制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新的工作要求,修订发布“吉林大学材料、易耗品和低值品管理办法”。建设实验耗材、易耗品管理系统,实现对实验耗材、易耗品购置及使用环节的线上管理,达到公开操作、过程留痕、有效监管的目的。同时探讨实验化学品的分类、分级管理的方式与方法,构建实验材料信息库。

4.3.4 探索开展环安管理新方法

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将环保安全教育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建设环保与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及考核系统,并发布统一的实验室准入与操作许可制度。构建制度与责任体系,制定实验室安全、辐射安全、环境保护等管理办法,规范环保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环保安全管理工作体系。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全面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建设环保安全文化,坚持定期召开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举办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

定期开展环保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通过检查记录、书面反馈整改意见等措施,固化检查结果、强化检查工作。召开现场会,加强整改督办与指导力度,提高环保安全隐患排解效果和效率。更新完善环保安全重点防控部位(单位、项目)及具体安防措施信息库,掌握重点、以点带面。加强环保安全监管队伍体系建设,起草发布“吉林大学环保与实验室安全督查工作实施办法”,聘任环保安全督查专家、学生义务监督员。

4.3.5 规范仪器设备管理

落实“内涵建设”与“重心下移”的工作原则,梳理、规范仪器设备购置论证、验收、维修、报废处置等事宜,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修订仪器设备处置工作实施办法,构建仪器设备处置新机制。起草发布仪器设备账目与账户管理、损坏丢失赔偿处理等规定,规范落实仪器设备管理责任、损失赔偿责任。升级改造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在线化和流程化,全过程可追溯、可查证,并强化统计分析功能。

4.3.6 推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起草并发布“吉林大学关于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及规范有偿使用收费工作的意见”“吉林大学测试费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吉林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等文件,进一步梳理、完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机制。

结合学校实际,升级完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与教育部、科技部共享平台的对接和数据信息的推送调取。在坚持现有开放共享机制及平台建设的同时,重点开展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工作,并通过监控平台建设及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高监控和评价能力,加快推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

5 结语

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与体系构建中,我们认识到先进的理念与深刻的认识十分重要,认真实干的精神十分必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更为关键。要坚定既有工作定位和工作思路,坚持服务与管理并举,以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益。

最后,用八个字归纳一下我们思索的结果:现代、信息、开放、共享,即:高校实验室管理与体系构建,要坚持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要以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基础,要重点做好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实验室体系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