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2019-02-21吴亚亚
吴亚亚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九大会议中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发展中“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然而,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部分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和保护过程中,仍存有部分问题,不仅破坏当地原有的本土特色,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村民经济利益。因此,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保障民俗旅游资源得以开发与保护,是目前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的问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概述
民俗旅游资源主要来源于当地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经过不断挖掘、发现、研究、开发而形成的旅游资源,并在传承过程中生成的一种属于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民俗旅游资源是一种对当地风土人情所承载的载体,能够激发人们对当地民俗的好奇心,调动人们产生旅游动机,从而使人们通过以旅游活动的形式到当地了解民俗特色。民俗旅游资源也是能够为我国旅游企业所利用的一种有效资源,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并能在游客旅游过程中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乡村振兴战略为民俗旅游资源带来的优势
(一)有利于对民俗旅游资源治理和监督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旅游资源的治理和监督是影响民俗旅游资源能否得以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民俗旅游资源产业优化升级的保障。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民俗旅游文化的顺利发展与传承受到较为严重的阻碍,并频频面临生存危机,导致诸多民俗旅游文化与民俗特色濒临消失。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仅能够帮助民俗旅游文化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利于加强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治理与监督,帮助民俗传统文化重拾自信,使民俗旅游资源得以传承与保护。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仅能够促进民俗旅游资源得以有效发展,还可使当地村民在发展过程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与参与者,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有利于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文化特色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建设,重视对当地乡村精神面貌的改善与优化,促进民俗旅游资源得以有效传承。我国地域辽阔,多数农村地区都存有百年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许多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与产业特色,其中包括浑然天成的自然风景、地势气候而结成的当地农产品、历代相传的民风民俗等,都是较为宝贵的民俗旅游资源。但由于受目前社会现代化发展所影响,许多旅游者都热衷于到各个先进的城市化地区参观旅游,而民俗风的旅游地区因缺乏当地特色,使之逐渐被人们忽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加强相关政府部门对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视,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相关部门对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并将其融入到旅游活动当中,从而保障乡村旅游资源得以有效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一)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当前,由于个别乡村位于较为偏远的沿海、山区等地区,使这些乡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而对于民俗旅游经营意识也较为落后,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对当地产品特色的开发,普遍是以吃农家饭、品尝当地民族菜等作为旅游特色。而民俗旅游活动也多半是以采摘果蔬、观赏风景、垂钓等为主,对于当地民俗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宣传相对较少,从而产生民俗旅游资源同质化现象突出的问题。在开发民俗旅游商品中,普遍只停留在自产自销的原生态农产品上,其经营的产品项目十分单调,对于游客的体验项目开发较少,导致无法吸引住游客的目光。而在民俗旅游发展中甚至会出现许多相互仿照、恶性竞争等现象,经常会为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去模仿其他乡村地区民俗旅游经营模式,缺乏开发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
(二)缺乏正确的资源开发手段
在当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对于具有民俗风的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并对民俗旅游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正是因为这一特性,许多乡村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过程中,由于想要快速的开发出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以此来吸引住游客的目光,渐渐产生盲目开发和商业化过度开发的现象,导致许多乡土文化在这种商业化开发中失去鲜明的地方特色。而承载着本土气息与民俗风情的传统文化也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个别村落中原有的建筑古朴风貌受到损坏,原有的艺术性与民俗特色也逐渐消失。其次,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因未掌握正确的资源开发手段,导致大多数传统的乡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所冲击,而原有的质朴民俗民风逐渐被淡化,其形式、内容也逐渐走向舞台化,使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扬愈加困难。
(三)利益划分与权利赋予不明确
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政府作为最主要的监督者与管理者,对于利益的诉求方面更加重视当地村民的就业率以及税收状况。而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与资源开发的现状相比更加重视自身所能获得的收益,并只关注自身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相关政府对其发放的优惠政策,以及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取的经济效益。而乡村居民作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参与者与收益者,与监督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相比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收入与就业机会。旅游者作为经济效益的产生则更加重视得便是在旅游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高质量、高舒适的环境。而在实际情况当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是相关地方政府在某些利益方面与旅游企业所诉求的利益形成一致。而当地村民由于缺乏社会资本,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因缺乏接受相关教育,使之普遍较差,缺乏集体性与团结性,使其在利益划分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从而造成村民、旅游企业、当地政府权利赋予不对等。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一)开发乡村民俗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于精神上以及身心上的需求度逐渐增高,而对于旅游体验感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因此,为满足现代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精神需求,相关部门在开发乡村民俗旅游资源时,必须要明确市场经济需求,紧跟经济发展变化,并在保留原有民俗风土气息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首先,当地土特产品作为销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打造当地产品时,必须要融入当地特色与乡土气息,充分体现出产品的特色化与体验性,满足现代人对乡村纯真自然的生活体验。其次,在开发民俗旅游景观时,应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破坏原有特色民风气息的同时,打造出美丽宜居的乡村田园风光。最后,相关部门还可利用当地独有的生活方式、原生态产品、民俗节日等资源,将其融入到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并适当举办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学习当地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等,为游客增添更多旅游体验。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游客对当地的旅游兴趣,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感,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游客满意度,从而保障民俗旅游资源得以有效开发。
(二)加强政府保障监管制度,推进品牌化发展
目前,由于我国乡村旅游制度一直处于自发性状态,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与行业管理,导致大多数乡村民俗旅游资源都存在发展缓慢与竞争激烈的问题,严重制约民俗旅游资源的有效发展。因此,当地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民俗旅游的发展状况,并加强对民俗旅游的监管制度,才可保障民俗旅游资源得以有效开发与发展。首先,政府应统一规划民俗旅游发展方向,并在激励政策中加强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对民俗旅游的资金补贴与税收减半等政策,保障民俗旅游得以有效发展。其次,相关政府部门应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意义与价值,做好对民俗旅游资源的质量监督与服务监管,加强对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促进中国民俗旅游景区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此外,在开发当地本土产品特色时,相关部门应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认真考究当地风俗习惯、建筑特色、服饰着装、方言故事等传统民俗文化,将其融入到产品开发中。并在保留原本当地特色的前提下,打造出具有象征当地传统文化的旅游产品,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从而提高当地民俗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民俗旅游与其他乡村地区的竞争力。
(三)加强对乡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乡土文化得以传承
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过程中,应注重对当地乡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才可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与民俗特色不被破坏的同时,保障乡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乡土文化是承载着中国无数乡村历史发展中的记忆与情感,见证乡村民宿的发展历史进程,其蕴含着较为深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而乡村民俗旅游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得以有效并持续发展。在我国乡土文化中,普遍是以古老的村落建筑、传统的民风民俗、怀旧的民间工艺与悠久的民族信仰等形式展现而出,同样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文化宝藏。因此,在开发乡村民俗旅游资源时,相关部门应先充分挖掘出当地的乡土文化特色,并结合现有的文化资源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特色。其次,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应注重保护原有资源不被破坏,并具备一定的传承自觉性,将传统的乡土文化传承延续下去,使民俗旅游与乡土文化能够融合发展。
(四)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划分与权力监管机制
在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有利益分配不合理、权利赋予无保障等问题,极大降低弱势群体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因此,当地政府部门应重视这一问题,并积极完善利益分配监管机制,重视对利益的合理划分,并制定一套合理、公正的权利保障制度,确保弱势群体权利有效性,从而保障各方面利益主体得以共同发展。首先,相关政府与行业协会应积极与各个利益主体进行沟通与交流,取得双方的信任与认可,并制订一份双方较为赞同的利益分配制度与权利保障制度,使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此外,由于在三方利益主体中,村民作为权利的弱势群体,相关政府应加强关注较为落后的贫困人口,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保障贫困人口所获取的利益不因文化水平或技能偏低而被排挤,并尽可能降低贫困人口的产生率。相关旅游企业应明确自身监管与协调作用,并充分发挥出作用与价值,加强监督与约束相关政府与开发商在产生经济效益时,可能会对村民造成经济利益损害的行为,保障村民经济利益不被损害。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乡村中贫困人口的产生率,还可实现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共同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的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当地政府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监管制度,并注重推进当地产品品牌化发展。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过程中,注重打造属于自身的产品特色,降低产品同质化现象,提升相关乡村民俗旅游的竞争力。加强对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并在开发过程中将乡土文化传承发扬,从而确保当地民风民俗得以有效发展。政府部门应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划分与权力监管机制,保障村民经济利益不被损害的同时,促进各方利益主体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