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志愿服务精神的有效融合

2019-02-2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志愿精神传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志愿服务的历史意义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创造的辉煌成果。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层面的文化,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教化”“以文化人”“文以载道”,突出要义是精神、思想文化及其社会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少不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依法治国等等传统文化理念,都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的是独具一格的人生价值观。仁义道德、礼仪互爱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如一的追求。其中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大,充分涉及了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强调人们为人处事的思想和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的倾向。比如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就是希望社会上人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懂得去关爱他人,去理解他人。

在新文化运动中,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传统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失去了统治地位但并没有完全摒弃。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价值观。我们可以把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称之为历史上第一次:中国人民群众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志愿行为,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做了优秀的表率,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志愿服务志愿活动作了巨大铺垫,具有跨时代的重大意义。

二、文化志愿服务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

习近平在曲阜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涵盖的核心思想、基本的价值原则还有生活方式都是中华民族战胜一个又一个的生存挑战后所留下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意志力的基本形式,也是我们警示过去,展望未来,开拓新辉煌的重要宝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让志愿服务精神具有了发扬光大的土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滋养具有指导意义。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哪种文化,哪个教派,虽然观点、主义不同,但主旨思想是趋向一致的,那就是驱恶扬善,乐于奉献,以仁爱之心律己、律人。志愿服务精神,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才能保持正确方向,且发扬光大;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也需要志愿服务活动来正确传承。所以说,志愿服务精神能够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任何一个时代落地生根,逐步赋予其时代意义,与时俱进,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意义激发起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热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不仅基于经济的复苏和政治的稳定,更依赖于我们有代代相承、志在弘道的义士英贤,有施行仁义,无畏强权,不计私利的堂堂正气。正因为有了代代“英贤”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传承至今,并影响深远,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而志愿服务精神,正是吸吮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给养,将奉献、友爱、互助、上进的精神进一步地反映到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思想与行动中,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获得自身的愉悦与修养的提高。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若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就会丧失自己的价值观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息息相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与需求。

当前,我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都强调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对志愿服务的迫切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参与志愿服务、履行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热情的日益高涨,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实践中,各地创新探索的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奠定了实践基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主动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烘托,才会有更多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组建成志愿者队伍,从根本上改正社会现有的浮夸风气。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息息相关

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未来社会的保证,甚至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大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他们所接触的是比别人更多的教育,学习的是更为广博的知识。在接触更多知识的同时,他们所受到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往往会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他们迷失了自我。

对如何传承、发展、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给出了一套方法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当代大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如何创新、实施与发展,大学的教育格外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显著的提高作用,志愿服务可以消化大部分中华民族所传承的优良品德,这就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两者的有效结合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人格素养、人格精神的提高,中华文化的熏陶与发展都会使大学生终生受益。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是一种传递道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他们的行为不单单会改变自己,更会引导身边的人,让社会上人人都受益,共同构筑中国传统文化新的里程碑。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础,而古代优秀思想所倡导的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相互亲爱,追求更美好的道德情操。当代大学生应该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真正成为一个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宽容大度、乐观向上、互帮互助的懂得生活的对国家有用的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基础,更是现在人们所需要学习的哲学原理。欲治其国,必先齐家,欲先齐家,必先修其身。“修身”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人不注意自身修养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比如在公共场合的大声喧哗,随地丢垃圾,等等。如若现在人们能够真正做到“修身”,那么对如今社会的发展绝对有着意想不到的价值。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就是能够让大学生正己正人、成己成人的活动,这正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推己及人,正己正人完全一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志愿服务相互结合,这更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明确方向,勤恳踏实,为他们的前行助力。

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志愿服务精神有效结合带来的保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少外国人进入中国谋求发展,中国也在扩大对外开放。为了使西方的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的东西不被带进我国校园,不让我国大学生背弃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我们应该做到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为我所用的同时,也要趋利避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志愿服务精神的结合能有效地使大学生体会到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为继承、宣传、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提供肥沃的土壤。

对于外来文化,我国一直保持着尊重、包容的态度。比如“佛教”的传入,以及现在年轻人喜爱的“洋节”,“西方文化”。但过度的热爱让年轻人不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和神话色彩,不知道“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的丰富内涵。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屹立不倒。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对于自己文化的热爱,对外来文化的尊重,是我国对所有优秀文化的有容乃大。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他国优秀文化才使中国逐步走向繁荣。但有些当代大学生本末倒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了解甚少。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上,经济的提升使中国提高了其影响力。但在文化影响力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在各国人民中站稳脚跟,许多外国人还不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展现,在志愿服务中发展。为以后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出力,让中国传统文化像西方文化一样在世界中流传。国家文化分为三级:一级在世界中广为人知,二级在自身国家内相传,三级为已经流失了的文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应当让世界上的人知晓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不要吝啬,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散播才能使中国人真正意义上的站起来,使外国人打心底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华夏子女。

我们通过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对待传统文化的回答和分析,了解到在其内心深处,他们不仅接纳并认同上述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价值理念, 而且认同志愿服务精神是他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一种可操作化的途径和方式。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使年轻人获得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认识与了解中国国情的极好机会。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阅历,同时强化了年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这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积极作用。通过志愿服务培训和实际工作,增强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提高了帮扶弱势群体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人团结合作,依靠团队力量去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维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更好的志愿服务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新的形势,要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努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只有不断地补充新鲜营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精粹,吸收和融合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大学校内外开展志愿服务类活动,传播志愿服务精神,从而使人们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打造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取的创新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志愿精神传统
我志愿……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老传统当传承
拿出精神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