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中小人物的命运
2019-02-21路培培
路培培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昆山 215300)
《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以如椽巨笔谱写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塑造了上自帝王将相、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等众多历史人物。他们因《史记》而彪炳千秋,光照历史。许多平民人物如游侠、刺客、滑稽、日者、商人等人物也被列入传记。《史记》堪称是人物的万花筒,折射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历来的研究者和读者一直津津乐道的是《史记》中左右历史发展,个性鲜明的大人物,如项羽、秦始皇、孔子、韩信、魏公子等。虽然,历史是由大人物推动的,司马迁为这些大人物立传,体现了太史公“实录精神”。但是,历史中也不乏小人物,这些芸芸众生,是历史浪潮中一朵朵浪花,他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参与了历史,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历史的多面性,谱写了真实的人性。小人物虽小,但以小见大,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史记》的小人物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史记》的小人物历来研究的偏少,研究者偏重在小人物形象分析和小人物与哲理意蕴等方面,缺乏更系统的深入性的研究。笔者尝试在前辈学者工作的基础上,拟从小人物命运角度对《史记》中小人物进行开掘,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人物的界定
小人物是相对于大人物而言,大人物当然是指《史记》中为之立
传,浓墨重彩予以褒贬的人物。小人物指没有传记为之立传,有些甚至无名姓可考,出现几率只有一两次,着墨不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对历史的发展还是有影响的人物。
有些小人物甚至还出身上层,比如齐顷公母亲,刘邦父亲、仲姬、戎姬、骊姬、重耳妻、平原君美人等。他们依赖大人物而显贵,是大人物的陪衬,他们身上多体现了人性的弱点,甚至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小人物更多指的是一些卑微的,没有大的才能,没有地位和财富的芸芸众生。
小人物虽小,但以小见大,展现了历史大潮中普通人的命运。
《史记》对小人物着墨不多,甚至只有寥寥几笔,抓住一瞬间形象 ,一瞬间写尽了人的主要面,是神来之笔,足以光彩照人,警醒世人。
二、小人物的分类
《史记》中小人物众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
根据性别不同,可以分为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
女性形象又分为:母亲形象,妻子形象,姐姐形象,嫂子形象。
母亲形象分为深明大义、有远见卓识类,比如仲姬,赵括母,张汤母,王陵母,田文母。还有一类是见识浅薄的母亲形象,如齐顷公母亲,骊姬,戎姬。
妻子形象多是为丈夫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的形象,如重耳妻齐女,晏子御者妻,太子圉妻。还有一类妻子为丈夫带来灾祸,如平原君美人,齐襄王妻,黥布姬。还有一类是世俗的妻子,如苏秦的妻子,张仪的妻子。
姐姐多是明事理,惜名誉的烈女子,如聂政姐聂荣,襄子姐。还有依仗弟弟之势,欺压人的姐姐形象,如郭解之姐。
嫂子形象都是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如陈平嫂子,刘邦嫂子,苏秦嫂子。
男性形象分为:门客形象,御者形象,渔夫形象,高士形象,小吏形象,普通人形象。
这些男性形象有正面的积极的形象,如《伍子胥列传》中的渔人,游说汲黯的门客,游说萧相国的门客,骂叔孙通的儒生;还有一些反面的角色,如呵斥李广的霸陵尉,侵辱周勃的狱吏,廉颇的门客。还有一些中立的形象,如《屈原贾生列传》中渔夫,《陈涉世家》中与陈涉庸耕,后被陈涉杀害的同伴,《孔子世家》中的荷蓧丈人。
三、小人物的命运
什么是命运?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没有标准答案,也难以穷尽命运的真相。
《史记》写尽了风云人物的传奇人生,司马迁也试图尝试破解命运的密码。他发现很多自己解释不了的事情,比如李广,“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 ‘飞将军’”,一生坎坷,不得封爵,被逼自杀。而卫青得封大将军时,“三子在襁褓中”并得以封侯。司马迁认为李广命运多舛的原因是“数奇”,所以王维感慨“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史记》的人物传记每一篇一般都有个主旋律,是文章的线索,寓于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思考,一般多从小事入手,反复渲染。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的“数奇”,《李斯列传》中李斯见仓鼠和厕鼠的感慨,形成了其“仓鼠”一生的哲学,《陈涉世家》中陈涉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中小人物出现只有一瞬间,但一瞬间的言行和选择预示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或备受命运眷顾,免于灾祸;或有杀身之祸;或被报复,遭受屈辱;或行义举不留名。根据他们的选择和结果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有先见之明,免于灾祸的人物形象。
《齐太公世家》中仲姬,“仲姬生子牙,属之戎姬。戎姬请以为太子,公许之。仲姬曰:“不可。光之立,列於诸侯矣,今无故废之,君必悔之。”公曰:“在我耳。”后来,果然戎姬被杀,太子子牙被杀,太子光继位,齐国内乱,崔杼独揽朝政。司马迁把戎姬、仲姬放在一起写,立分高下,衬托了仲姬的先见之明。其实,戎姬的选择也是人之常情,人都溺爱自己的孩子,但她没有意识到她的选择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仲姬当然爱孩子,更为孩子谋划长远。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赵括的母亲,当时,秦人用反间计,说秦人害怕赵括,赵王让赵括取代廉颇,“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果然,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兵败被杀,秦坑杀赵士卒40万。从此,赵国一蹶不振,走向了下坡路。因为赵括母亲的先见之明,免于被杀。如果赵王听从赵括母亲的建议,赵国不会有长平之殇。
《酷吏列传》中张汤母亲,“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何厚葬为!’载以牛车,有棺而无椁。上闻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面对儿子含冤而死,一个睿智的母亲沉着冷静,以自己的智慧,出奇制胜,借助皇帝之手,为儿子洗刷了冤屈,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晋世家》中齐女,“重耳爱齐女,毋去心。……重耳曰:‘人生安乐……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重耳打算在齐国安逸到死,齐女杀了告密的侍者,批评重耳不顾身兼重任,苟且安逸,与赵衰等灌醉重耳,把他用车拉走了。如果没有齐女的深明大义,重耳只是在齐国享乐的公子,终究成不了雄霸天下的晋文公。
2.处于历史的漩涡中,挣扎难以抉择,终于做出了选择的形象。
《郑世家》中祭仲的女儿,“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祭仲女儿在丈夫和父亲之间很难抉择,求助于自己的母亲,母亲一席话,她选择了父亲,改写了历史,导致自己丈夫被杀,郑厉公说雍纠“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同年,郑厉公出逃,郑昭公复位。司马迁没有写祭仲女儿失去丈夫之后的生活,可以想象什么样的男子敢娶她?也许她只能依靠父母孤独终老。祭仲女儿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晋世家》中重耳的咎如妻子,“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于是遂行。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当时是晋惠公要派人杀重耳,重耳和赵衰商议去投奔齐桓公,只能抛妻别子,重耳前途未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返晋国,所以让妻子等自己二十五年,这当然是重耳男权思想在作怪,他很自私,让妻子美好年华在无望的等待中耗尽。妻子也很清醒地知道,二十五年等来的可能是死亡,而不是重耳的归来,但是她愿意等待。重耳后来又在齐国,秦国相继娶了几个夫人,估计早忘了这位苦苦等待他的异族妻子。《晋世家》没有提到重耳成为晋文公之后,是否迎回了这位异族妻子。最可能的结局是,这位女子年华耗尽,等到了死亡。
《伍子胥列传》中渔父,“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岂徒百金剑邪!’不受。”《史记》没有写渔父内心的纠结,但从渔父对伍子胥的答语,可以看出,他一定是做出了很艰难的抉择,因为他放弃了楚国高官厚禄的赏赐,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而渔父放弃了,他选择救了一个落魄的英雄。其实渔父这样的选择,有很大的风险,他营救逃犯保证不被发现,不会带来杀身之祸。
3.或有杀身之祸,或被报复,遭受屈辱的人物形象。
《晋世家》中骊姬,“献公私谓骊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骊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君必行之,妾自杀也。’骊姬详誉太子,而阴令人谮恶太子,而欲立其子。” 骊姬害死太子申生,逼得公子夷吾、重耳出逃,晋国政局一度处于混乱状态,造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骊姬之乱”。后来骊姬儿子奚齐被杀,骊姬也死于非命。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才得以重返晋国,结束了国内混乱局面。骊姬虽然选择的初衷是为了自己儿子,但最后害人害己,也害了自己的儿子,搞得国无宁日。
《齐世家》中齐顷公母亲,“六年春,晋使郤克于齐,齐使夫人帷中观之。郤克上,夫人笑之。郤克曰:‘不是报,不复涉河!’”齐顷公母亲嘲笑晋国重臣郤克,后来导致齐晋鞌之战爆发,齐顷公差点被捉,最后求和,郤克要求齐顷公母亲到晋国做人质,在别人劝说下,才放弃了这个要求。齐顷公母亲一笑,差点倾国。
《韩长孺列传》中狱吏田甲,“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田甲亡走。……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田甲没想到沦为阶下囚的韩安国会东山再起,所以在狱中侮辱韩安国,当韩安国成为梁內史时,田甲仓皇逃走,最后害怕宗族被灭,只能找韩安国肉袒谢罪。韩安国嘲笑他一番,赦免了他。田甲运气很好,只是被羞辱一顿,如果他遇到李将军,只能像霸陵尉一样被砍头了。
《黥布列传》中黥布,“姬侍王,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王怒曰:‘汝安从知之?’具说状。王疑其与乱。……王愈怒,欲捕赫。”贲赫逃到了长安,向刘邦告黥布谋反,萧何认为有仇敌诬陷黥布,派人查验,黥布怀疑贲赫已经告发他的计划,正好汉王使者来了,所以他杀了贲赫全家,开始造反,最后被杀害。黥布冲冠一怒为红颜,他的爱姬可能和贲赫没什么,最后弄得人尽皆知,自己又被迫造反,死于非命。嫉妒真可怕!
4、世俗的普通人形象,多是大人物的衬托。
《屈原贾生列传》中渔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渔父的观点代表了世俗的普通人的生活态度,屈原宁愿做一个高洁的人,不愿意随波逐流,所以处处被排挤,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苏秦列传》中苏秦嫂子,“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司马迁着力描述苏秦失势时和得势时的对比,以犀利的笔锋鞭挞了趋炎附势的苏秦家人,批判权利金钱对人伦的腐蚀,批判了世态炎凉的社会。苏秦嫂子的坦率回答,更是解开了很多大人物年轻时不受嫂子待见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太穷,比如刘邦的嫂子,陈平的嫂子等。
《陈涉世家》中庸耕者,“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庸耕者目光短浅,只看到了陈涉的现状,觉得他将来也只是庸耕者,谁想到风云际会,有鸿鹄之志的陈涉成了陈王。等陈涉称王以后,以前的庸耕者“遮道而呼涉”,陈涉把他带入王宫,他对王宫的奢华感到震惊,又说了一些陈涉的私事,后来怕有损陈王的威严,被陈涉杀害。“苟富贵,勿相忘”成了一句空言和陷阱。
四、结语
一幕幕小人物的人生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跟随司马迁的笔触游历了历史的长河,见证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们在历史这面镜子面前,也照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也许也有他们的弱点和言行,幸好没被卷进历史潮流,带来难以预期的后果。“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信哉 ! 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