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

2019-02-21

乡村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劳动力人力资源

于 震

(淄博市人才服务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重点强调了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重视人的主动性,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因此,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畅通信息技术渠道,培养更多乡土人才,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2018年中国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笼统上有9亿农民,现居住在农村的约有7.95亿,占农业户口的88.3%,其中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口约5.2亿,其他农村人口主要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能力的未成年人[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是农村老龄化现象严重,高学历专家型农民和年轻的现代化农民严重欠缺,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正在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乡村建设,加大乡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逐渐提升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快速提高,特别是网络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得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质量不断提高,推动着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跃进。其中,初中学历的农村劳动力明显增多;受过高中、中专教育的劳动力占比虽然较小,但也在较快增长;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村劳动力虽然比较稀缺,但是发挥的作用巨大。众多有知识的农村人才都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或美丽乡村建设,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1.2 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

近年来,以农民夜校、农村教育中心为主体的教育阵地在农村深入推进,各类农村技能提升班、农民大课堂以及农业科技专家下基层等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在农村遍地开花,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助推农村产业发展和精准脱贫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众多具备一技之长的技术型农民和专家型农民逐渐成为农村发展和振兴的主要力量,对推进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1.3 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持续增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新农合为主要代表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参保率持续提高,参保基数越来越大。此外,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条件相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善,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人均寿命持续提高。特别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社会保障兜底让困难群众有了稳定的基本医疗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大幅提高,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1.4 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渐从传统的第一产业脱离出来,实现了以第二产业为载体向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持续优化[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践,现有的农村劳动力逐渐走出传统的务农思想,积极探索将传统种养殖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将农副产品与互联网相融合,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提升农业附加值,用互联网思维提升农业发展空间,让先进生产力与农业进步协同发展,从而不断优化我国农业发展结构,改善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推动城乡快速协调发展。

2 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瓶颈

2.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障机制不到位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保障机制是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各区域间的农村人力资源政策保障水平差距较大,行业之间的保障机制也各有不同,激励机制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运用不足,导致现有的人力资本转移和流失现象加剧。同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障工作没有细化资源分配,严肃资金使用,未能形成系统性的保障机制,对于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设施落后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尽管近年来农村工作更加重视对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教育,强化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但是农村的基础环境严重制约了人才开发[3]。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工资待遇较低,在发展中受到机遇和资源的严重制约,加上农村配套的医疗、文体以及教育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很多年轻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发展。基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流失现象严重,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新农村的发展需求。

2.3 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相对落后

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供给侧结构发展现状来看,在农村人力资本开发过程中,职业教育与乡村技能培训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虽然农村劳动力的学历和技能有所提升,但是众多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不愿意参与农村建设发展。部分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村居民依然选择九年义务教育后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中,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技术指导,整体人力资源质量偏低。尽管近年来众多农村劳动力参与了职业技能培训,但是技能培训的内容难以适应新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的效果有限。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3.1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当前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主要是由基层工委、农林和区域经济发展等相关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权责交叉、管理混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应积极构建专门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构,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机构保障,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基层部门的常态化考核,形成绩效考核、部门考核和群众考核为基础的多元化考核机制,形成系统性的考核模式,增强基层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开发效率,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快速发展。

3.2 不断完善农村基本设施

现有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必须坚持人力资源“引进来、留得住”的基本原则,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农村人才队伍活力。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农村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保证农村人力资源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福利等多层面的保障,进一步增强农村人才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因此,现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强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人才的吸融度,借助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城乡医疗、教育和公共服务的全面升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吸引当地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才返回农村创新创业,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活力。

3.3 不断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力度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一方面,要抓好在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一线的干部队伍建设,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村官为基础,充分调动这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这些熟悉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激发他们的活力,释放他们的能量,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以农民夜校、网络教育中心和农家书屋为主要阵地,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各种技能,培养专家型农民和技术型农民,积极引导他们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多做贡献。

4 结语

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的前提和保障,必须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应尽快健全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障机制,建设配套适用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继续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长期目标。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劳动力人力资源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完善刑事辩护权保障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