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措施
——以温州市为例
2019-02-21林友若叶珊瑚
林友若 叶珊瑚
(温州市土地整治中心,浙江 温州 325000)
温州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自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率先进行市场化和民营化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创造并发展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市场经济的发祥地。在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下,更要加强城乡统筹发展,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乡村振兴。2018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笔者围绕浙江省温州市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先后到苍南县中对口村、瓯海区渔潭村、平阳县笠湖村等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开展调研,并以点带面进行分析研究,很有收获、深有体会,也很受启发。笔者经过分析总结认为,要想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需要着力要做好5篇文章。
1 做足土地文章
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始终围绕的是“土地”2字,要加大农用地整治力度,达到农用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的格局。瓯海区渔潭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国土空间的重塑,新增耕地面积约20 hm2,建设高标准农田约20 hm2,增加用地和空间指标来源,切实保障了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新产业发展用地的落地。同时,又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打造江南村落、暮耕文化和中共浙南一大会址,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
2 做强产业文章
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还要围绕1个“农”字,要充分结合乡村振兴、西部休闲产业带、田园综合体等建设,在项目区范围内添加康养、休闲、文旅等元素,避免出现农村产业空心化现象。农村的支柱产业起来了,就会像注入了强心针,农村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农民富了,集体强了,村集体才能像永动机一样运作起来。例如,苍南龙港镇中对口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坚持采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业振兴”模式,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引进现代番茄种植示范园区,打造农业示范产业园,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完善了利益链,真正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 做优生态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就切实围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主旨思想。在2018年自然资源部给浙江省的意见函里,表述尚且是“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随着机构改革的进行以及生态环境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在《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下发的表述里,已经增加了“生态修复”的要求。这就要求温州市要从以往的为了解决用地指标及时转变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瑞安市飞云街道西垟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河道疏浚整治、生态环境修复、拆违治违行动,力抓一村万树、农村厕所革命,建设成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美丽示范村[2]。
4 做实民本文章
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还要树立1个“民”的核心。在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要以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工作为契机,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村规民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尊重群众在村级土地管理中的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打造农耕文化旅游精品园,发展了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带动周边地区农户3 000余户1万余人致富增收,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
5 做美特色文章
要想持续性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就要“留得住人”。这就要温州市的项目必须要有故事、有游客、有看点。泰顺县柳峰乡云岚牧场,是由浙江一鸣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全省首个澳洲风情休闲度假牧场,牧场集牧业休闲、养生度假、科普教育、创意农业及牧场体验于一体,通过“亲近奶牛+亲近草园+亲近牧居”的生态游模式,给游客带去别具一格的体验,打造集康养休闲、古村落保护、绿色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通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做好以上5篇文章,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同时,通过凝聚大合力,强化组织领导、群众参与、氛围营造,加强资本、人才等要素保障,可以加快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提速提质量,打造温州市乡村振兴的特色亮点,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让田园梦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