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发展研究
2019-02-21陈浩
陈 浩
(四川烟草公司宜宾市公司长宁县分公司,四川 长宁 644300)
1 我国农产品发展现状
1.1 农产品经营规模小,农民选择受限,区域化产品少,生产管理成本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业管理模式,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家庭生产要素配置逐步呈现出局限性,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各分散农村区域,一是土地分散碎化,基本属于手工劳作,机器化大生产的推行受限,总产量不高,产品收益较低;二是农业生产、管理成本较高,农民对土地的处置权利有限,导致农产品生产不集中,区域化产品少,竞争力不强;三是缺乏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1.2 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农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起来,就必须以技术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升级,让农产品找到市场。现任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地。然而,现实是农村加工业面临各种困境,导致加工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难以保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多数加工企业倒闭。农村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设备落后、技术跟不上,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产品利润低廉。另外,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筹集资金困难,企业无法升级改造,难以实现优质高效生产。农村加工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高,且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企业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
1.3 品牌建设能力不足,农产品卖难现象尖锐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品品牌化建设。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人们在选择购买商品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内在质量和营养价值,农产品品牌建设将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但是,现如今我国农产品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农产品品牌化水平低,农产品卖难现象尖锐。农产品经营者不注重农产品宣传,农民销售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相互竞争,无法进行统一的宣传,在议价中亦无法得到有利的谈判。尽管政府已经不断加强引导,但仍未改变不利局面。农产品销售平台狭窄、结构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市场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农产品品牌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1.4 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安全形势不佳
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农民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滥用农药现象普遍,农产品残留高,环境污染严重。一是化学农药经植物本身吸附渗透进入植物内部,造成农产品产生污染,人们食用后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易发生病变或者食物中毒现象。同时,随着消费者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在选择农产品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因此农药残留量超标,农产品的竞争力也就大大降低。二是残留的农药或者过量的化肥通过雨水的冲刷或地表径流、淋溶等进入地下水、湖泊、江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或水质污染,并且过量的农药或化肥通过对土壤产生影响,抑制其微生物活动,造成土地板结、重金属污染严重,改变农业生态系统营养循环,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1.5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短缺,无法实现一体化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农产品流通也需要与时俱进,但是现在很多农民仍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盲目跟风,一体化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农民不了解土地优势占比,对市场定位不准确,信息闭塞,种植经济作物缺乏长足发展战略眼光;二是资金链不稳定,金融融资渠道有限,资本薄弱,无法扩大再生产,缺乏实质性的创新力;三是未形成物流网格和供应链体系,营销半径过小,外销能力有限,严重制约着农产品营销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出现产地过剩、销地短缺的尴尬局面。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产品发展对策
2.1 推进建设产业化集成模式,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需要积极推进专业化、区域化的智慧农业改革步伐,加快从分散的农村经济向集成化模式转变。一是明确农村区域的定位,聚焦核心主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积极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柑橘、葡萄等经济作物以及茶园、中草药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二是强化农产品的地域及民族优势,突出特色产品品牌。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等,打造适应经济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产业。三是实现规划和管理的总布局。完善农产品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推动区域化发展,统筹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融资投资机制,发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领作用。支持建设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推动专业村镇、加工强县的发展[1]。
2.2 发展绿色农业,健全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关系着民生大计,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依然尖锐,农药残留量超标、产地重金属污染严重、农作物添加剂的大量使用等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饮食安全。加强土地保护,推进污染耕地、水源治理修复,调整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保障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另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严格产品生态空间管理,确保产品安全,推动农村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3 创新营销模式,推动农产品有效流通
一是依托“互联网+”,创建B2B在线营销,减少产品到达目标市场的时间,借助电商平台打通信息通道,精准把握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效率,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有效流通[2]。二是加强农产品物流网络和物流体系建设,做好供应链管理,有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最终消费者获得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便利。三是推进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利用大数据能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农业产品发展探索路子、提供经验、分享信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2.4 农民自律互助,抱团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农产品的发展除了需要政府引导,还应农民主动作为,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在发展农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借助乡村产业,缩短渠道供应。坚定落实振兴乡村战略,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农业采摘和餐饮民宿、家庭农场等发展,让农民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真正受益。二是自律互助。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抱团谈价,增强与供应商、消费者议价能力,不互相杀价,恶性竞争。三是发挥政府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组成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开拓市场,使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对外合作能力。
3 结语
“三农”问题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压舱石的作用,农产品的发展和出路将直接影响农民是否回归农业发展,是决胜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基石。推动农产品集成化发展,推进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完善供应链,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结构性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