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2019-02-21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据系统定位师生

窦 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以动态视角分析,教育生态系统可被分解为要素结构、共生机理、生态环境及衍生成果。高校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对应构成可体现为信息储备、师生定位、课堂氛围及语言环境、课后学习效率。深入分析传统教学生态系统可发现,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大数据的出现提升了互联网信息的利用效率,将其应用于教育生态系统,可使系统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大数据与教育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2008年提出的信息技术理论,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该理论已被开发成实用工具,并在诸多领域得到推广。大数据理论研究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内的信息数据将大幅增加,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难以适应新时期需求,依据5V理论建立的信息提取方式被称为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系统的主要构成可被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是由云储存、云计算构成的底层技术平台。大数据系统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并存储相关结果,小型计算机难以完成这一任务。“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大数据的使用范围得到扩展。其二,是由信息流构成的“软系统”。大数据的主要职能是依据使用者需求处理网络信息,借助筛选程序,网络信息将在大数据系统内得到处理,并依据相似度将实效信息呈现给使用者。其三,是承载信息流与程序的硬件设备。其中包括小型处理器、成像系统、连接系统等设备。

(二)教育生态系统概述

教育生态系统是指,教育资源与要素的集合形态与相互关系。其中包含要素收集、框架编订、动态规律及繁衍机制。要素收集主要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其中有教师、学生、教学资料、学习材料等内容。框架编订是指各类要素的组合形态。例如,在授课场景中,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以及教学材料的使用次序,均可被视为教学要素的使用框架。动态规律是指规范各项要素流动方向的条件。例如,在确定教师为教学主体后,知识的流动方向被确定为由教师流向学生,这一规定可被视为要素的动态规律。繁衍机制是指各项要素相遇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例如,当教师输出的知识进入学生的头脑后,会产生不同形态的联想并由此形成新型事物。综合分析,生态系统是由各类生物共同形成的共生关系。其内核是共生、演变及资源的优化利用。将这一系统移植到教育领域后,教育资源将成为构建共生关系的主体,其中的相互影响与定位是维护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

(三)大数据与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耦合

在信息化条件下,大数据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并对教育领域带来重要影响。信息是知识的载体,而知识是教育部门的工作对象,因此信息技术会对教育工作带来直接影响。大数据系统服务于网络信息,当大数据出现后教育模式必然发生改变,教育资源的定位与流动也将随之变化,教育生态系统必将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大数据与教育生态系统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

二、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

(一)信息储备不足

教育部门需储备的信息,包含教学材料、学生资料、教师资料等内容。借助科学的信息储备,各项教育要素将彼此了解,生态系统内的各项资源可得到优化利用。但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系统的信息储备存在不足,首先,是硬件设施不足。我国高校的采购理念更加关注耐用性,但信息技术革新周期短,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其次,是信息收集系统不先进。再有,是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信息孤岛是指各部门的信息格式无法兼容,信息传输效率将因此受到影响。

(二)师生定位僵化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定位较为僵化,学生的活力并未得到释放。师生定位是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关键链条。但在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被定义为教学主体,学生需被动配合教师提供的课程设计。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教学理念更加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尊师重道”也时常被曲解为盲目尊崇。在这一教学理念下,师生之间难以开展平等互动,双方定位趋于僵化。其二,是受到师生配比的影响。我国高校规模较大,英语教师的数量却普遍较少。受此影响,多数英语教学会采用大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内,教师将寻找多数学生的学习诉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难以提升。

(三)教学氛围沉闷

教学氛围是共生关系的外在体现,是评估教育生态系统活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氛围普遍较为沉闷,考评机制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传统的考评机制,会将教学输出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受此影响,教师更倾向于设置安静、组织性强的课堂环境。经过长期积累,安静与组织性被纳入课堂文化,青年学生的活力及参与意愿受到压制。同时,传统的考评机制也将考试作为主要评估手段,教学内容通常会围绕考试内容设置。为了快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多数英语课堂会围绕考试提供的标准答案展开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内容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内,以对错断是非的标准答案也将阻碍学生的参与意愿,课堂氛围将愈发沉闷。

(四)语言应用空间狭窄

语言应用空间,是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成果。但我国高校的英语应用空间严重不足,学习质量将受到负面影响。在多数二、三线城市内,英语的应用空间极为狭小,学生难以寻找到练习伙伴,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磨练。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主要目的在于社会交流,具体可作用于概念解释、社会交际以及语篇组织。基于这一理念,社会可被视为语言的生态系统,语言学习将在社会应用中得到完善。在缺乏应用空间的环境下,课堂掌握的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巩固,多数学生的英语能力难以提升。

(五)课后学习质量低下

课后学习可被视为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繁衍成果,是学习意愿、课堂教学、考试要求共同带来的延伸行为。但我国多数高校中,学生的课后学习质量普遍不高,教师的参与意愿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步入青年的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受到这一理念的影响,多数英语教师不会介入到学生的课后学习。在缺乏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大学生难以寻找到适合的学习伙伴。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难以提升,“哑巴英语”等问题将长期存在。

三、借助大数据完善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具体策略

(一)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库

信息储备不足,可降低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信息库,进而使生态系统的运营获得保障。首先,高校应在网络中搜寻英语教学的先进理念与应用场景,可依据 5V 原则对新出现的教学视频与学术观点进行分析,进而使教学资料得到丰富。

其次,高校应借助大数据工具统计学生数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在“大课堂”教学模式下,各类诉求难以统一,教师寻找到的最大公约数也常常存在偏差。这一问题,将对教学设计带来影响。高校可利用大数据系统,分析学生近年来的学习状况,并将数据上传至数据库。高校英语教师可在数据库中提取各类信息,并通过指令化操作生成各类表格。利用表格给出的分析数据,教师可更为合理地设计教学路径。综合分析,数据库应被视为生态系统的技术支撑,借助数据信息各类要素的对接将更为合理。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重塑师生定位

师生定位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链条,对于教学模式具有重要影响。但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的师生定位较为僵化,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调度。在改进过程中,英语教师可借助大数据系统与数据库,提升学生的知识含量,进而使学生的定位逐步提升。例如,英语教师可利用数据库中的学生数据,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应依据分析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诉求将得到关注,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可得到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可参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换传统模式中的师生定位。首先,教师可依据学生分类,制作针对性更强的微课视频。视频内容应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应。例如,在讲解同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分别制作侧重口语练习、写作练习、阅读练习的教学视频发送给需要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课堂中的定位将进一步强化。综合分析,大数据可提升知识传输效率,在提升知识储备后,学生可成为教学主体。

(三)借助大数据技术改善教学环境

课堂氛围是教育生态系统中,共生关系的外在体现。但我国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相对沉闷,学生的参与意愿难以得到激励。针对这一问题,高校英语教师可在转换师生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系统改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可借鉴生态学中的自我生长理念,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学习要素,从而使课堂氛围得以转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将某项教学题目纳入微课视频,并要求学生依据该题目设计教案。

在课堂中,学生可通过教师的视角轮流讲解各项知识点,课堂氛围将因此改变。在收集教学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也可借助高校的大数据系统,在网络中搜寻教学材料。利用这样的设计,可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拓展。综合分析,将学生转变为教学主体,是改变课堂氛围的最佳方式。由此可见,大数据系统是改变课堂环境、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工具。

(四)透过大数据技术完善语言环境

我国的英语应用空间极为狭窄,课堂知识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巩固。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教师应利用大数据系统,改变校园的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应首先设立某项教学任务,其中可包含主题辩论会、文化交流活动等。之后,教师可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对终端使用者的搜索习惯进行分析,寻找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或外籍人士,在网络中组织学生开展口语练习。学生可利用互联网工具,在小组内与其他成员开展讨论或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不同语音、语调,口语能力可得到提升。

综合分析,语言环境是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成果。利用大数据工具,具有相同学习意愿的学生将得以聚集,并构建出小型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内,语言环境将大幅改善。

(五)通过大数据提升课后学习效率

课后学习可被视为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繁衍成果,是学习意愿、课堂教学、考试要求共同带来的延伸行为。高校英语教师可借助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学生构建出针对性更强的课后学习平台,继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可利用大数据工具对本校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分析,设计不同的练习作业。同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课后练习起到监督、辅助作用。

结 语

将大数据应用于英语教育生态系统,教师可丰富教学资源,实现系统内的资源共享。借助大数据系统可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师生定位将因此得到改进。再有,以大数据为底层技术,可使先进的教学手段得以应用,教学氛围与口语环境获得优化。最后,大数据可提炼学生的学习诉求,配置更加合理的练习素材,可使课后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数据系统定位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基于Spark的高速收费站大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物联网数据系统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非均匀采样数据系统的新型模型描述方法
麻辣师生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