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教师权威的影响与重构
2019-02-21汤洁
汤 洁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话语体系的改变,促进了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时代化,而且还是促进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环节,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转变。通过对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权威的现状、不足和成因分析,从教师角色意识的角度寻求高校话语权的建构,并提出增强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权威的途径和方法。
一、信息化时代对于教育行业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发展,对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习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与教育环境。信息化工具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便捷化、开放性、渗透性学习氛围,使得各种移动化、微型化的学习方式成为现实,也便于学习者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真正将线上线下互动教育方式融合在一起,对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系统,也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的利用学习资源,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对促进教育公正、公平的发展十分重要,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可利用网络学习工具检索信息、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便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知识的探索,为教育行业的素质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夯实了基础,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信息化对高校教师权威带来的影响
(一)教师知识的权威被弱化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一直处于知识中心的权威地位。信息化工具在学习中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线上线下互动的学习模式成为现实,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出现,打破了教师对知识掌控的绝对局面,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拓宽,而且接触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不断延伸,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从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不断减小,使得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逐渐转变为知识的领航者与引导者。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下,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使得学生对高校教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教师知识的权威地位受到有史以来的首次冲击,教师主导地位逐渐弱化,以前一元化的教师权威不复存在。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接受能力较强,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因此,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数量会比教师群体更多,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教师更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主解决更多的问题,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以往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权威性逐渐消失,甚至在某些知识面上呈现出了比学生落后的现象。
(二)教师权威与学生地位之间平等性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权威与学生地位之间平等关系的构建需要以教师的理念转变为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起着答疑解惑、知识引导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平等的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拥有的知识要比学生多,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也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在该既定的领域内,教师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在网络的互动交流中,教师与学生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交流,实际上教师与学生都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就某个观点进行讨论、分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权威造成弱化。在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这种要求学生“主动学”与“被动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对高校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引导,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使得教师的权威受到影响。
(三)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的道德权威影响力消弱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各种不良思潮在网络中肆意传播,由于大学生的分辨能力欠缺,一些西方不良的文化风气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整天沉迷于游戏、娱乐中,缺少了大学生所应具有的政治信仰、道德素养和理想信念。一些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论实践知识的学习存在抵触情况,有的大学生还会以西方价值观与标准对我国现实社会进行评价,从而获得具有片面性的错误认识与结论,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被降低,让大学教师群体的权威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而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与监管的缺位使大学生逐渐远离传统道德,进而产生思想的偏激,更有甚者会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一些大学生则沉迷在网络交际之中不能自拔,他们长时间的远离现实社会,导致心理和人格的异常,无疑会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增加难度。此外,在网络环境下师生匿名交流,教师的自身道德示范与引导作用开始慢慢淡化,导致教师的道德权威影响力消弱。
(四)错误的教育消费观念,弱化教师的权威作用
当前部分社会大众把教育理解成为了商业活动,其主要理由是通过教育可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将师生关系理解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交易。认为这种知识买卖的交易活动,并不需要以尊师重道为基础,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选择。特别是在近年来出现的教育消费观念认为,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对接受教育具有选择的权利,而教师是教务服务的提供者与销售者,将教育活动完全等同于市场化、交易化,特别是在网络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活动需要完全遵守学生的价值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依附,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权威,学校向教师提出“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要求,牢牢的限制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敢跨越雷池,社会、学校、家长都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师,使得教师最终只能无奈屈服于大众观念,致使自身权威不断受到削弱。
三、信息化视时代高校教师权威重构建议
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教师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知识存储,提升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在学生群体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融多种教学模式为一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行为,只是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能处在一种分离的状态,容易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比较顺畅的沟通、交流与互动,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融多种教学模式为一体。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融入到课堂内外的各种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里感受到教师对其学习的帮助,通过将翻转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结合,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综合性学习模式,教师要能积极参与互动,设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种网络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做好调控和把控工作,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还要能够主动运用现代新型的教育设备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能够得到快速提升。这样的教师,在当代大学生眼中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并通过自身的综合素养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更愿意在其指导下开展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当然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师生开展互动并非是放弃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身份盲目的依从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好指导作用和归纳总结作用,从而使教师的主导性和主体性得到显著提高。
(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时代,要提高教师的权威,就需要教师不断充实知识,使得自己成为学科领域内的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教师为了适应其角色变化的需要,要以一种彼此学习的心态开展教育工作,可以从学生处学习到更多新鲜事物以及新的知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新知知识的速度以及数量都优于教师群体,学生自然会对教师的执教能力产生质疑,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知识获取以及选择能力。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最新教育资源,从而弥补其在网络信息领域的不足。其次,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决心,重点提升自己的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敬畏感。面对日益发展的专业知识,应该保持深入研究的态度,确保自身的知识储备得到丰富,在学生眼中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家型教师。从当前实际来看,各类科学技术在相互依存的同时,还相互渗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限被有效拓宽,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显著提高,教育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国际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服务。所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三)利用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换,实现教师向教育教学兼顾的多方向转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获取的信息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不良思潮,并对大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需要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教学互动中感受教师的平易近人,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来帮助学生提升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提升大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增强对不良思潮的抵制意识。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与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生活、学习带来便利,成为他们学习的帮手,这样学生就能够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对教师产生尊敬,从而能够提升教师在心目中的权威。
(四)用构建话语体系来提高教育话语质量
在进行教育话语体系理论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变化,分析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下的教育话语体系优缺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为目标,才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文本话语向实践话语方向的转变,让教师的话语体系呈现出一种相对开放的结合。对于话语形式而言,需要融入更多的情感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话语环境从规范性向发展性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角度以及方式的构建策略,让高校教学环境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结构,充分运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不同提升话语质量,针对大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话语霸权的问题发生,通过不断创新话语体系与融合网络话语的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正面影响,最终实现教育话语体系的重构。
结 语
信息化时代条件下,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建立丰富多样的师生关系。教师属于教学活动的主要构建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放下架子,更新观念,与学生加强沟通与协作,从而共同构建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由于此种关系是建立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之上,因此也可将其称之为网友关系。只有合理构建师生的网友关系,才能够对教学质量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进而也能够有效的构建教师权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