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琳琳
2019-02-21傅涵
☺傅涵
1
琳琳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对她非常溺爱,导致她遇到困难不会主动解决,只会哭泣。
一次放学,爷爷来接琳琳,他带孩子去玩园内的大型玩具。因为走神,片刻便不见了孩子,爷爷慌张地四处寻找,最后返回教室来找老师帮忙。幸运的是,这时琳琳已经被一位好心的家长送回了教室,她正坐在小椅子上大哭不止。
虚惊一场后,我们很庆幸事情发生在幼儿园里面,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与琳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天。天天不仅自理能力强,语言表达也很强。他经常做老师的小助手,有小朋友哭时,他会帮着安慰;游戏结束后,他会主动收拾玩具;每次上学总是提醒奶奶说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
夏天,天天与爸妈一起外出旅游。在青岛沙滩上,爸爸把天天带到浴室洗澡换衣,出来时不见了孩子,正在他六神无主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原来是天天求助了沙滩上的执勤民警。
爸爸和天天从浴室出来后,爸爸走错了方向。天天发现爸爸不见了之后,没有哭泣,而是想起了平时奶奶说的要找警察叔叔。他站在那里,不知道到哪里找警察,同时也在等爸爸,后来看到警察的巡逻车开过来,他便飞奔过去向他们求助。他记得爸爸的电话,这使得他顺利找到了心急如焚的爸爸。
与天天家长沟通后我发现,在家时奶奶会从各方面锻炼天天。例如让他自己上厕所、穿衣服、洗碗,培养他的自理能力;每天定时播放故事、儿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游戏引导他认识数字,并帮助他记住家人的电话号码。正因为平时有过这些训练,所以小天天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和爸爸一起外出,遇到问题都能较好地解决。
2
琳琳和天天的故事让我们看出,家长和老师平时对幼儿的引导有多重要。在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孩子学会及时举手告诉老师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
其次,为孩子提供同伴交往经验,提高语言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创造交往的机会。
第三,创设情境,培养儿童对社会交往的认知。
第四,帮助幼儿认识数字,记住父母手机号码;认识并记住警察、保安等可寻求帮助的人员特征。告诉幼儿在外游玩时要紧跟家长,不能乱跑。如果不慎与家长走失不要惊慌,可以寻求警察叔叔或保安叔叔帮助,在安全的地方等待家长。在没有这些人员的情况下,也可寻求可依赖的人员帮助,拨打父母电话,但切记不能随意跟陌生人走。
3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配合教师的教育,帮助幼儿巩固求助方法。
让孩子记住关于家的相关信息,如记住家庭地址、门牌号码、爸爸妈妈的姓名、手机号码等。让孩子一下记住这么多很难,家长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比如孩子跟着家长重复说,然后一人一句地说,家长说“某某市”,宝宝说“某某区”。
每次外出的时候,都要和孩子有一个约定,比如“如果你和妈妈走散了,一定不要乱跑,站在原地,相信妈妈一定会回去找你的”这样的话语要一遍遍地告诉孩子,这样即便是走失了,也会为寻找带来很大的方便。
让孩子学会找可以信赖的大人求助。比如在商场中走失找营业员,医院里走失找医生、护士,这些人相对而言比较安全、可信。如果在大街上走失,教育孩子可以去找警察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