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阿卡贝拉”合唱团谈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

2019-02-20张东坡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音乐审美音乐素养

张东坡

摘 要: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艺术与人类情感、审美、人文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音乐教育者最紧迫的工作。

关键词:音乐素养; 音乐审美; 阿卡贝拉; 合唱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015-001

前阶段,厦门六中的合唱团闻名全国,厦门六中的合唱团也称“阿卡贝拉”合唱团,他们用这个形式演绎的作品有《稻香》《青花瓷》《夜空中最亮的星》《鱼歌》《送别》等。听过这些作品后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是合唱,为什么这种合唱称之为“阿卡贝拉”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阿卡贝拉”。

曾经有八位歌者登上了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元宵晚会,他们演唱的作品是《我的未来不是梦》,其中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但是却又区别于传统的无伴奏合唱,他们运用了人声伴奏和流行和声,模仿出了激情澎湃的打击乐,这种把传统的合唱和流行音乐要素相结合的无乐器伴奏合唱,通常称为“阿卡贝拉”。阿卡贝拉,意大利语为Acappella,意思就是无伴奏合唱,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教会音乐,而当时的人们只用人声清唱,没有乐器伴奏,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用人声去模仿乐器,并且同时还要唱出多声部的旋律,表现出不同的声音层次,这种演唱形式充满了活力和青春的气息,同时对于合唱团成员的音乐素养要求也是极高的。

中学生时代是人生中音乐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从10岁起应进入一个新的音乐学习阶段,只是由于智力和情感的深化和扩大导致了审美体验的加强。”[1]无论在音乐欣赏课堂,还是在合唱课堂,都需要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欣赏音乐的基本素养,二是歌唱实践的基本素养。音乐欣赏的教学说到底还是关于美的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能力。就节奏而言,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节奏的音乐,也就是说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明朝的朱载堉曾讲过:“八音者以节奏至为重要。”生活中的节奏无所不在,心脏的跳动、时钟的摆动、海浪的翻滚、呼吸的交替等等。那么,音乐中的节奏跟声音的时间长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的进行需要時间来呈现,那么学生一定要理解的是,在很多时候,如果要表现紧张、激烈的情绪,音值会短、密,而在表现抒情、舒缓、思绪的情绪时,音符的时值就会长、松。如果一首作品没有节奏的框架来呈现,那么就会杂乱无章。所以说,这是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常识。节奏除了包含长短之外还跟音的强弱有关系,强或者渐强往往更适合表现情绪的高涨,弱或者渐弱则表现宁静、低落等等。以上只是听觉培养的一个方面,也就是如何进行审美体验,离开了审美体验的训练和培养,也就谈不上任何音乐价值观的培养。

音乐课在早期时称为唱歌课,但是这一称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唱歌应该准确的说成歌唱,歌唱在音乐课中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且地位有待提高,其中可以分为独唱和合唱,独唱可以根据学生的音色特点,声部进行个别指导,而合唱则是群体性的歌唱活动,它的受众比较广,参与度比较高,尤其是阿卡贝拉,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自然也就高了不少,这得从两个方面培养,首先自然是声音的训练,其次则是音乐素养在歌声中的表达。合唱声音的训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技术上讲,首先应该进行歌唱呼吸的训练,这个问题已经有若干学者进行分析研究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课题了,然后就是歌唱状态的建立、声音音色的控制。歌唱状态我提倡的依然是打哈欠加上高位置的发声。至于音色,无论童声还是中学生都要以获得良好的头声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气息的配合以及腔体的共鸣,获得较好的合唱音色。

柏拉图曾说过: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我们要充分运用音乐这门武器努力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音乐素养在歌声中的表达则是一个难题。一首作品表现得怎么样完全是需要每个个体的音乐素养的叠加和共同完成。歌唱是以人的声音为媒体来表现和抒发情感,情感在技术上可以用这些来完成,例如渐强,可以给人情绪的逐步高涨,反之,渐弱,给人情绪逐步走向平静,在合唱训练中合理地利用渐强渐弱则可以为作品增色不少。装饰音的准确运用则是作品风格把握的前提,有一些民族风格的作品,细小的装饰音才能体现民族风格,而装饰音的音准、时值的把握都是要精准控制的,其次是装饰音的力度问题,要恰到好处,这不仅是指挥要掌握好,更重要的是队员要表达好。合唱队员的音准训练则是每次都必须进行的,例如半音阶的训练,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阿卡贝拉在音准上的要求则是其它类型的合唱所不能比的,阿卡贝拉没有伴奏,除了需要演唱好旋律和其他声部之外还需要人声伴奏,因此音准的训练的要求更高。音乐素养的训练除了音准还可以加入和声进行的训练,这是声部协调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二部到三部再到四部来训练,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短到长,日复一日,学生的声部平衡感再加上音准的训练之后会得到显著的提高。旋律的走向训练也是必要的,连贯性是关键,一个长的乐句如果能连冠的表达,对音乐的叙述性有非常大的提升,当然,对于旋律的进行要注意从整体考虑,并且结合其他音乐要素,例如旋律不断的上升,那音乐就会有紧张地情绪,如果从高点出发逐渐下行,会使人感到放松,而旋律平缓,则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旋律的进行还要结合其他的音乐表情符号,综合训练,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提高会逐步显现。

音乐素养的养成一定要围绕音乐作品,掌握好方法论从被动到主动地去欣赏,同时,综合歌唱的系统训练,包括音准、节奏、旋律、和声、风格、发声方法等,将这些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尽可能的融于歌唱实践中去。总之,只有做好审美感知、艺术表现这两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再随着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学科素养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参考文献:

[1]廖乃雄.《音乐教学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7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3]吴军.《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4]周洁嫦,邬德光.《音乐教学要善于创造美》,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音乐审美音乐素养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论群体心理对合唱训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