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江苏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19-02-20马向阳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江苏城镇化

马向阳

摘要:城镇化建设发展水平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必须紧密与城镇化相融合,充分考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因此,以江苏省为例,结合城镇化背景提出江苏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分析其发展中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城镇化背景下江苏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期望能为江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江苏;商贸流通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4.019

1引言

商贸流通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等,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江苏的城镇化进程推行较早、并且获得较快的发展。在城镇化背景下,江苏商贸流通业也迅速发展,仅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17年江苏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31737亿元(占全国8.7%),同比增长106%。江苏商贸流通业与其他大多数省份相比虽然优势明显,但也需有忧患意识,要想保持领先地位,保持长足发展,必须结合城镇化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進行分析,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巩固江苏作为流通大省的地位。

2城镇化背景下江苏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江苏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均衡

当今社会,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且发展不平衡,造成商贸流通业发展严重不均衡。江苏虽是我国经济大省,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城乡差异仍然很大。从2012年到2016年,江苏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由16373.35亿元增加到25768.01亿元,增长了57.4%;年均增长12.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由1841.98亿元增加到2939.11亿元,增长了59.6%;年均增长124%。从增幅分析,基本相当,但基数城镇是农村的8倍多。当然,江苏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不均衡,从长期来讲很难突破这种不均衡,这不仅是江苏商贸流通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全国商贸流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认清问题的存在,才有可能努力去突破,逐步缩小江苏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差距,并使之越来越趋向于均衡,实现江苏商贸流通结构合理化发展。

2.2省内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差异大

江苏13个省辖市历来经济发展不平衡,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也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苏南、苏中、苏北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12433.71亿元、3884.38亿元、4478.51亿元;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16584.16亿元、5110.01亿元、7012.94亿元,年均增长8.3%、7.9%、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的是南京(2016年为508820亿元),最低的是宿迁(2016年为705.54亿元),相差7倍多。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年已接近于苏中三市(南通、扬州、泰州)的总和。苏中和苏北2016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和还不及苏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然从增长率来看,苏北增长速度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说明,虽然南北差异较大,但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将更加协调。

2.3江苏商贸流通业与先进省份存在差距

江苏是经济大省,商贸流通业取得较快的发展,相比较大多数省市而言,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发展较快的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首先与广东相比较,2016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07.12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为25899.14亿元,住宿餐饮业为2807.98亿元。而同时期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9.00亿元,按行业分,其中批发零售业为31242.41亿元,住宿餐饮业为3496.59亿元;按地区分,其中农村为4320.84亿元,城镇为30418.16亿元。不管是从总额,还是分行业、分地区来看,广东商贸流通业都具有明显优势。其次与山东相比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如表1所示,从表中不难看出,山东近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领先于江苏,表明山东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也略高于江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

3城镇化背景下江苏商贸流通业影响因素

3.1消费水平因素

消费水平是一定时期 (通长一年) 内消费者用于满足自身日常生活费用各项支出的总和。按消费者的不同,分为个人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支出和社会公共消费支出;按消费物品不同,有商品性消费支出和非商品性消费支出。商贸流通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而这些业态形式均与消费者消费水平直接关联,消费水平越高,表明消费者愿意付出的越多,反之越低。从2012年到2016年,江苏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8825元增加到26433元,增长了40.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8655元增加到14428元,增长了66.7。增长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表明江苏城乡消费水平逐渐缩小,但从金额来看,城镇依然是农村的1.5倍以上。因此,江苏城乡商贸流通业的不均衡,短期内将不可能有明显的改变,当城乡消费水平相当后,城乡商贸流通的差距将会明显缩小。

3.2市场规模因素

城镇化最直接的表现是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将越来越少。而市场规模的大小依赖于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越少,市场规模将越小。江苏2016年城镇化率已达到67.7%,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江苏农村人口将逐渐减少,预计2020年之后,江苏农村人口将低于2000万人,从而影响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另外,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无形中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成本,阻碍了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农村人们的需求也远低于城镇人们的需求,消费观念相对落后,也同样影响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相反,城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从市场规模分析,优势非常的明显,人口多且集中,消费需求旺盛。因此,市场规模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减少是客观存在,我们还可以从其他途径,比如消费观念、流通方式等方面来缩小江苏城乡商贸流通的差距。

3.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反映某地区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的规模或水平,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态、潜力的标志,通常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商贸流通业发展越快,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商贸流通业发展就越慢。江苏从2012年到2016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由33381.66亿元、10193.54亿元、12182.94亿元增加到44795.83亿元、15319.36亿元、18160.20亿元,依次增长了34.2%、50.2%、3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苏南、苏中、苏北从2012年到2016年分别由101370元、62208元、40914元增长到134569元、93228元、60225元。从地区生产总值分析,苏南高于苏北,苏北高于苏中,但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析,苏南仍最高,但苏中高于苏北,主要原因是苏北人口基数大与苏中。结合上述数据,不难得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苏南大于苏中,苏中大于苏北。

3.4城镇化水平因素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对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但对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无疑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總体上来讲,城镇化的发展,将促进商贸流通业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发展水平将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速度。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最直接的指标是城镇化率。从2012年到2016年,江苏苏南地区城镇化率由72.7%提高至75.9%、苏中地区城镇化率由58.5%增至64.0%、苏北地区城镇化率由54.7%提升至607%。从增长百分点看,苏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南。但这并不能说明苏北城镇化水平较高,只能说明苏北与苏南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实际苏北城镇化水平仍是全江苏最低。正因为如此,影响了苏北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

3.5地理环境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因素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有较强的影响力,尤其在城镇化背景下,地理环境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型城镇化首批试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最明显的区位优势是沿海,商贸流通物流成本较低,市场需求更旺盛。江苏不仅沿海,而且地处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明显,为江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江苏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首批试点的两个省份之一(江苏和安徽),政策的支持,城镇化的推动,江苏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也是江苏商贸流通业保持全国领先的原因之一。广东和山东商贸流通业发展在全国数一数二,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密不可分的。之所以江苏商贸流通业稍逊于广东和山东,除了经济发展状况外,与地理面积、人口规模也存在一定关联。

3.6信息化水平因素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发展水平。尤其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水平在商贸流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任何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都要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忽视信息化,商贸流通业将很难发展。江苏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虽相对很高,但主要还是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商贸流通业向集约型方式转移。不仅是城市,农村信息化也要及时跟进。就城镇化来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江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广东之所以商贸流通业遥遥领先,与其信息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江苏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否则流通大省的地位将很难保持。可以说,信息化水平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4城镇化背景下江苏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策

4.1加大农村商贸流通业的投入

江苏必须打破城乡商贸流通业的不均衡,首先应加强城乡商贸流通的合作,实现城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建立城乡商贸流通合作交流机制,鼓励城镇优秀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发展,鼓励城镇优秀人才参与农村商贸流通。其次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以此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除了立足农村、立足农业,还需吸引他们从事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就业。这必须由政府出台相配套的改革措施,还必须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再次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各项生产要素,建立高效的配送企业和配送中心,鼓励连锁经营,设立大型农贸中心。

4.2统筹江苏商贸流通业的地域性发展

江苏商贸流通业发展南北差异大,要改变这样的格局,首先要大力提高苏北的经济发展水平,苏北地区要借鉴苏南成功的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苏北本身也要加强内涵发展,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大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以外贸醋内贸的发展。比如连云港港口的开发,“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将会极大的带动苏北经济的发展。其次苏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有序推进其城镇化建设。苏北地区目前城镇化增长速度高于苏中,也高于苏南。说明苏北地区的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在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积极有效的推进,从而带动苏北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缩小与苏中、苏南的差距。

4.3建立集约型商贸流通方式

江苏商贸流通方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首先要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大对于智能仓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的建设,转变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城镇化的推进,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支持作用,从而促进商贸流通方式的转型。其次要加强法制化营商环境和品质化消费环境的建设,加快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构建重要商品的追溯体系,加强商务执法能力建设,提升行政服务片理化水平,打造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优化城市流通网络体系,扩大市场有效供给,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孔庆新.新常态阶段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2]纪亚楠,闫寒.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7,(4).

[3]单连波.商贸流通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研究[J].物流管理,2016,(7).

[4]徐丽.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5.

[5]杨洋.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江苏城镇化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