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研是一场漫长的单打独斗

2019-02-20肖婷婷

华声 2019年1期
关键词:楼道教学楼考研

肖婷婷

这是一场西西弗斯式的战斗。

从10月2号开始,北京大四学生李森每天都会在微博转发好运锦鲤,已经发了80条,每条开头都是“九九八十一难第X天”。倒计时指向的12月22日,是考研初试的日子。李森说,大学四年从没像这三个月一样拼命学习过。

不拼真的不行。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史无前例地达到285万人,淘汰率飙升至75%,有媒体形容为“史上最难考研季”。

也许考研就是一种这样的诱惑——只要功夫下得深,就能换城市、换人脉、换履历,完成对渺茫人生的一场小型自救。

十天一个崩溃周期

李思婷是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大四学生,十二月的第一天,因为压力太大,她在综合教学楼C区四楼楼道里泪如雨下。

过去的几个月里,她的舍友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中途放弃考研,有的准备考公务员,只有她死守在楼道里日复一日地刷题、背诵。她将备考的这个“过程”比作在看不到光亮的大海里摸索上岸,“我使劲游啊游,也不知道岸在哪里,却一刻都不能停下。”

一同备考的双胞胎妹妹李思苇也有过这种情绪,“有一次趁着天黑在操场上边走边哭,发现看台上有个人坐着发呆,我就上去找他聊天,也不认识是谁。”

外国语学院的女生赵莹说,自己的崩溃周期是十天,每次情绪低落的时候就去疯狂跑步解压。

刚考研的时候,法学院学生张双明和异地恋爱七年的女朋友分手了,他坦言那时候学习总跑神,后来靠早起跑步等方法才努力走了出来,“人嘛,累了就不会想别的东西了”,他说道。

“考研旅馆”里的日与夜

12月6日,北京迎来大降温,某顶尖高校的操场上几乎空无一人,只有考研生刘洋照例穿着单薄的衣服奔跑着。哆嗦着跑了半个操场,刘洋奔回出租屋添衣服。他决定最后这几天不再跑步,防止生病。

出租屋位于学校南门对面的拥挤社区之中。这里紧靠大学,蹭教室方便,考试消息灵通,几乎每家每户都常年驻扎着考研生,因此也有人叫它“考研旅馆”。

“考研旅馆”的价位依据空间与环境不同,从月租几百的破旧床位到四五千元的整租“豪宅”应有尽有。

夏天,刘洋花一千块租了群租房的一个床位。房间跟大学宿舍差不多,十几平米的屋子挤了两张上下铺,中间过道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这是考研生最常见的住宿标准。刚搬进来的时候,屋里的水管漏水,宿舍每天都在上演“水上漂”。到了冬天,水管是修好了,可他发现房间里的暖气基本不热,洗澡水也隔三差五变成冷水。

在“考研旅馆”,“二战”其实已经是稀松平常,社区里不乏“四进宫”、“六朝元老”、“八年抗战”的血泪事迹。然而无论是“一战”还是“八战”,考研生们最常提及的共同感受,都是孤独。

比起高考的群体作战,考研是一场漫长的单打独斗。人们热衷于投入在短时间内能得到回报的事情,但考研却是漫长、枯燥、而结果可能又不尽人意的过程。

楼道里的考研族

因为自习室内不允许出声背书,图书馆又有闭馆清场的规定,成堆学习资料无处安放,教学楼楼道便成了考研族们首选的“备战圣地”。每年年底考研刚结束,应届考研族抱着纸箱、塑料盒刚撤离,新一轮考研大军就马不停蹄赶来占领早早相中的“风水宝地”。大到折叠桌、马扎,小到保温杯、闹钟,考研族们在楼道里用各种物品分隔出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在这里度过短则一季长则一年的备考期。

由于学习位置相对固定,本来生活里不会有交集的人在这过程中相处,互相影响。

庄鑫童戴着帽子在楼道里来回踱步复习知识点。出于对体育的热爱,他选择从电子商务专业跨考体育管理。之前路过的“二战”考研师哥听到他背诵的内容,将自己去年准备的相关专业资料转赠给他,让他十分感动。

体育学院学生谢成良与舍友张敬文在楼道里学习。考研以来,俩人谁状态不好,另一个都无条件陪打篮球发泄。

公共管理学院的夏明月在樓道里背书,她驻扎地旁边的柱子上贴着许多便利贴,记录的内容大多是每日单词,偶尔写些每天需要做的生活琐事,她说:“不写上我老忘了”。

新闻与传媒学院学生马卓仪在楼道里和家里人通电话。母亲不是很赞同她考研,甚至到现在也不记得她报考的院校与考试时间。

大多数时候,他们在这或眉头紧锁,用笔杵着好几天没洗的头认真刷题,或举着书本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或闭着眼睛用手指掐出一和二,卡在三怎么也掰不出来,急得直跺脚……上课来往经过的低年级学生对这群人习以为常,偶尔有一两个投来略带钦佩和关怀的目光,转瞬间就消失在人流中。

自习区的异乡人

不知是何时开始的“传统”,包括刘洋在内的考研生大多选择到教学楼的三楼自习,俨然组成了一个“大班级”。在这个群体里,勤奋永远是最宝贵的品质。大家最常相互打听的就是学习时长,而学习时间超长的人会被“封神”。

王珩是被推举出的一位考研大神,每天待机17小时,其中至少16小时都在学习,相当于两个法定工作日时长。她是在媒体行业工作一年后,决定辞职考研的:“生活中有无处不在的歧视,唯有让自己站在歧视链更高的位置才行。”

决定背水一战后,这位身材瘦小的湖南女孩买了一本小日历,把未来的每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时,都纳入了计划,并强迫自己按计划执行。可即便已经如此用功,王珩依然“眼红”着比她更勤奋的人——“看那位大姐,三十多岁还这么努力考研,每天早上她都比我早到,晚上熄灯她还在。”

当一些本校学生发现,教学楼三楼自习区几乎被“考研大军”占领,他们本能地感到了外来者入侵的威胁。为了消除“占座”,学校曾在每个桌子上都贴了通知,规定“半个小时内不使用就当作无主物品进行清理”。因此有本校学生在BBS“下战书”,建议成立“反占座志愿者联盟”,专门清理教学楼三楼(也就是考研者聚集区)超过半小时没人用的桌面。

这些细微的领地意识仿佛一纸无声的判决——不管在教学楼驻扎多少日夜,只要没得到那张“神圣”的录取通知书,他们将永远是这里的异乡人……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人间theLivings

猜你喜欢

楼道教学楼考研
遵守秩序不拥挤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基于FPGA的LED楼道感应灯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楼自动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楼道里的奇异声音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