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探析
2019-02-20孟繁盛王光丽
孟繁盛,王光丽
(海阳市小纪中心卫生院,山东 海阳 26513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海阳市小纪中心卫生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是经过临床手术病理检查而确诊的,将这些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n=49),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9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2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2.3)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35例)、咯血(33例)、咳痰(32例)、气短(27例)、咳嗽(19例);观察组49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6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2.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36例)、咯血(34例)、咳痰(30例)、气短(25例)、咳嗽(21例)。
1.2 检查方法 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入院10 d内,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使用CT扫描和多排螺旋CT开展多期扫描。CT扫描主要是针对对照组患者,在开展常规非螺旋扫描时,将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20 kV、100 mA;扫描层厚度和扫描间距均为10 mm,每层的扫描时间为2.8 s,针对部分患者局部病变位置开展薄层扫描,扫描层的厚度为5 mm;多排螺旋CT扫描主要是针对观察组患者,在扫描之前需训练患者的屏气和吸气情况。选取仰卧位,利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来诊断患者病情。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吸气和屏气操作,且开展快速扫描的过程中选择患者屏气期间,肺底到肺尖是主要的扫描范围;扫描时间以7 s-9 s最为适宜;将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为120 kV、400 mA;扫描层厚度和扫描间距均为1.25 mm,螺旋之间的距离为1.35 mm。向工作站上传图像数据信息,并建立二次薄层图像,二次建层的厚度在1 mm-2 mm之间。在扫描工作结束后,需对部分患者开展多平面重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类型和数目进行观察,之后交给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审阅CT扫描结果。
2 结果
对于98例患者分别选用普通CT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支气管扩张肺段共有226个,其中利用普通CT扫描对照组患者,共有支气管73个,占32.3%;利用多排螺旋CT扫描观察组患者,共有支气管153个,占67.7%;部分肺段的检测结果存在重叠现象。选用多排螺旋CT检测支气管患者扩张肺段数比普通CT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多排螺旋CT扫描诊断的49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是囊状型支气管扩张,同时有4例患者有气-液平面存在;21例患者是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有14例表现为印戒征,7例为轨道征;有8例患者是混合型支气管扩张;有5例患者是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患者,这几例患者均表现为念珠状改变。49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叶、肺段和支气管扩张的征象显示极为清晰。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普通CT和多排螺旋CT的临床诊断,得出了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为67.7%(153/226),比普通CT的32.3%(73/226)要高出35.4%,说明多排螺旋CT对支气管扩张诊断有较强的敏感性水平,检出率要比普通CT要高。这与高明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是该研究并未进一步分析多排螺旋CT的不同扫描层厚度。多排螺旋CT的主要优势是可以表现出支气管扩张在不同层面、不同厚度的显示情况。
根据主要征象的不同,将支气管扩张划分为囊状型、混合型、静脉曲张型和柱状型,这4种类型在本研究结果中均有涉及[1]。观察组中有15例患者是囊状型支气管扩张,同时有4例患者有气-液平面存在;21例患者是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有14例表现为印戒征,7例为轨道征;有8例患者是混合型支气管扩张;有5例患者是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患者,这些患者的支气管扩张在肺叶、肺段、支气管扩张征象极为明显,且支气管扩张肺段数要比普通CT要高出很多[2]。
综上所述,借助于多排螺旋CT影像对患者进行检查,临床医师可以将患者支气管扩张程度、部位和范围观察清楚,对于小叶中央型改变较为有利,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