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的探索

2019-02-20

现代农机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事大院综合性

201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88亿 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目前,全国农机专业户已超过500万户,农机合作社等作业服务组织20万家,每年作业服务面积累计超过2.67亿hm2。安徽省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各类生产主体提供全过程、全要素的机械化服务。通过机械化服务组织,把其他一些要素聚集起来提供服务,可以把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培训、市场信息通过合作组织进行聚集,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1 建设目标

2016年10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省建设1 000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搭建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农机管理与服务并重、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的示范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机化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通农业综合服务“最后一公里”。

2 工作开展

2017年,安徽省农机局发布了《安徽省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试行)》,从建设主体、建设规模、机具库棚、培训设施、信息建设、装备支撑、谷物烘干、展示展销、撬动投资、服务效益等10个方面,能定量的定量,不能定量的定性,进行了明确界定。

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主体是依法登记注册、基础设施齐全、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资产品展示展销、农机作业信息发布、农机维修保养与存放、农机人员培训管理”等五大功能于一体,作业环节由传统的“耕种管收”拓展到“购、耕、种、管、收、卖”六大环节。

2017年安徽省安排1 500万元扶持建设100个省级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2018年安排建设140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其中大、中、小型分别为40个、60个、40个,目前已基本建成。合肥市按照大、中、小型建设规模,对验收合格的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分别奖补160万元、100万元、60万元,2017年建成7个农事服务中心,2018年建成8个农事服务中心。

庐江县双岗农机合作社现有社员30人,拥有大型农机具50多台套,资产总额500万元;已流转土地533.3多hm2,年作业服务面积1 333.3多hm2。2017年总投入近600万元建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中心占地面积0.87 hm2,包括服务大厅、培训中心、机库棚、维修车间、烘干机房、育秧工厂等,解决了农机“安家难”“看病难”的问题。

3 问题及建议

(1)解决用地审批。用地是建设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的首要制约因素,国土资源、农业部门按照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政策,落实农机合作社大型农机具存放场所等建设用地。

(2)确保建设周期。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没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周期,造成了8月确定建设对象、10月要验收的仓促局面,不利于项目顺利完成。政策出台应放在年初,这样更有利于保证建设质量。

(3)规范操作流程。按照建设主体自愿申报、公开评审、验收达标、先建后补方式开展建设,在项目建设完成后交第三方审计验收,合格后进行补贴。

(4)发挥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机大院的“一站式”服务作用,做到大中型农机停放在大院、维修保养在大院、先进农机展示在大院、农民实训在大院、机具演示在大院,以及农业生产全程关键环节农事服务在大院。

(5)融合农机农艺农信。相关企业应就农事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系统软件。合作社加大自身在农机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以及引入信息化平台、农机作业监控终端等。安装农机作业监控设备、农业专家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用于测土配肥),通过测土配方智能施肥,可减少化肥使用量15%~20%。

(6)立足全程机械化。农机合作社立足全程机械化服务,开展耕、种、管、收、加、贮、销“保姆式”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以“农民外出打工,合作社为农民打工”为服务理念,建设农机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以机械化作业服务,带动产前农资统购,促进产后农产品初加工和营销。

(7)完善运营管理。目前绝大部分综合性服务中心都是以硬件建设为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管理运营、发挥应有作用、产生效益及持续化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没有提出具体的、可行性的标准和要求。对农机大院要做好规划、建设和后期运作等工作,不断加强服务指导,特别是后期运作,完善运营管理是关系到农机大院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猜你喜欢

农事大院综合性
农事 处暑
农事 大寒
农事 惊蛰
“幸福大院”可以有
四川蚕桑专家大院现状与对策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崔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