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02-20李加翠

新农民 2019年28期
关键词:岷江河谷种苗

李加翠

(茂县综合林场,四川 茂县 623200)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处高山峡谷地带,是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河谷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在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造林工程中,造林困难、成活率低等现状长期困扰着一代代林业工作者。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造林技术长期的实践总结,为该地区的造林绿化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1 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主要分布于松潘县镇江关以下,经茂县凤仪镇至汶川县绵虒镇间的岷江干流,以及黑水河谷和杂谷脑河谷等岷江支流的两侧,面积约为705.62km2。

(2)地形地貌。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境内群山蜿蜒连绵,峰峦起伏重叠,坡谷险峻陡峭,河谷狭窄,河流深切。地形地貌总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分布趋势,普遍土壤发育不良,有机质和水分含量低,土层质地粗。

(3)气候条件。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气候受西风环境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因海拔高低悬殊大,垂直气候和地区气候明显,局部气候复杂,日照充足,降水少,气候干燥,多风,四季明显,干湿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和地区温差大。

(4)土壤条件。区域内地形复杂,土壤形成受气候影响,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按海拔由低到高依次为山地燥褐土、山地褐土、山地棕壤、山地棕色针叶林土、高山灌丛草甸土和高山寒漠土等。岷江干流沿河一带主要是山地燥褐土,是岷江干旱河谷地区重要的地带性土壤类型。

2 树种选择

在开展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造林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降雨量、水文情况、日照量等因素,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适生树种为主,经筛选表现良好,抗逆性强、耐干旱、耐瘠薄、病虫害少的树种,且能够在造林作业点生长良好。通过筛选,目前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主要适宜树种有:岷江柏、侧柏、油松、辐射松、榆树、刺槐、紫花槐、臭椿、杨树等。

在具体造林作业中,树种的选择还要根据作业地的立地条件和培育目的,从生物学特性、社会经济条件等有针对性的选择树种,达到最佳造林效果。

3 造林技术

(1)林地清理。在林地清理时要注意保护原有植被,严禁机械动土,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借用简单器具,主要清除影响造林作业和林木生长的石块、杂物等。

(2)平整土地。整地时间和规格:整地时间在开春时节为最宜,一般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60*50*50(具体规格要结合树种、种苗大小和土质情况来定)。整地要尽量保留原生植被,整地规格要根据选择的树种进行,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整地方式:一般采用穴状整地,穴面与坡面平行,破土面方形挖坑,以坑为中心形成一个漏斗状方形坡面集水区,并将坡面拍实或铺膜。挖出的土石应按石块与土壤、表土与底土、好土与坏土分别堆放,表土堆放在穴的上方,心土堆放在穴的下方,石块堆放在穴的两侧,以便种植时回填表土,使定植穴呈现外高内低,雨季来临时便于蓄水保墒,提高苗木成活率。

(3)造林密度。确定造林密度必须要根据作业地的具体地质和环境条件合理确定,一般定植密度为60~230株/667m2。对于土质情况较好、坡度较为缓和的区域种植密度要稍小一些;对于土壤情况较差且坡度较陡的地区,种植密度要稍大一些。同时,种植密度还要根据树种选择的不同而有差异,总体来说,在同等条件下,乔木树种密度小于灌木树种,阔叶树种密度小于针叶树种。

(4)造林方法。造林季节:要根据作业地气候条件及造林地块条件确定,造林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3~5月进行,栽植时应在阴天或雨后进行,切忌晴天、土干或土冻时造林。

种苗质量:优先选用本地苗圃培育的乡土苗木,不足部分采购时要充分考虑相同海拔或相似区域的种苗。采购的苗木要求“三证一签”(即苗木检疫证、苗木检验证、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苗木产地标签)齐全。

栽植方法:采用人工植苗的方式,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进行植苗。栽植苗木必须采用合格壮苗,栽植时要做到苗正根伸,分层复土,深栽压紧。复土时应先回填表土,后填心土,覆土应略高于苗木根部的土痕,层层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栽后立即灌定根水。

为了提高栽植苗木的成活率,在人工植苗前可对苗木的根系先用按要求配置的生根液侵泡,或者苗木移栽后往根部浇灌,浇灌时以泥球或根系范围内土壤浇透为标准。

在栽植较大苗木时,应在苗木栽植后采用支撑护苗方式对苗木进行固定和保护,采用竹竿三根,呈三角形支撑将竹竿插入泥土30~40cm,并用麻绳将竹竿与苗木固定在一起。

适量施肥:为改善土壤结构,维护和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种苗成活率。如果作业区土壤相对贫瘠,为保证绿化造林的成果,在栽植苗木时要施以适量的复合肥。根据土壤营养条件、树种和林种的不同,按照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进行施肥。施肥一般采用穴施,将肥料、种植穴开挖的适量土壤混合后,植树时回填,施肥量0.2~0.3kg/穴。

树盘覆膜: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对海拔较高、坡度较陡的作业区采用地面覆盖薄膜的方法,以达到保温、保湿、维持土壤结构、防虫防草和防止病害等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生长环境。

4 抚育管理

“三分造七分管”,抚育管理对苗木的成活率至关重要,要从思想上解决重栽轻管理的问题,落实造林地块保护管理措施,造林后重心转移至抚育管护上来。抚育管护年限一般3年以上,内容包括灌溉、补植、未成林抚育和管护等。

(1)灌溉。干旱河谷地区,土壤水分缺乏,采用提灌或引水灌溉方式,造林后马上浇足定根水,定植后第二天应进行第二次定根水浇灌,确保浇透。旱季每月浇水最少4次,成林后每年旱季期间每月最少浇水2次,具体视雨量和干旱程度增加灌溉次数。灌溉用量每年不低于180m3/hm2,提倡采用节水灌溉措施,要保持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砂壤土含水量不低于11%),灌溉后及时划锄保墒,连续3年,保证苗木生长。

(2)补植。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立地条件差,成活率受到影响,在作业完成后的第二年需要进行补植。补植时间还是选择在3~5月,选用补植种苗应与初植种苗规格相同,补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可适量增施复合肥,补植后及时进行灌水。

(3)抚育管护

①幼林抚育。连续3年进行抚育管理,抚育内容为正苗、培土、除草、松土等。定植后2个月左右要除草培土,每年抚育不少于2次,时间在5月和8月。除草培土时,把除草锄松的土壤培到幼树根际,锄下的杂草覆盖到树根附近,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加有机质。

②日常巡护。对造林作业区实施全面封禁管护,管护期3年,包括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日常管护。林地管护以人工巡护为主,特别是幼苗期要防止人畜践踏,确保苗木不被损害。

③病虫害管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准确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要贯穿种苗检疫、土壤消毒、苗根蘸药等过程。采用物理、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方法,限制化学药剂适用范围和浓度。及时隔离、处理病虫危害木,减少病源;一旦发现检疫性病虫害,应及时伐除并销毁受害木。

5 结语

本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方法和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该地区的绿化造林工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当然,也可以供其他干旱河谷地区借鉴,共同推动干旱河谷地区林业工程的发展与进步,最大限度发挥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猜你喜欢

岷江河谷种苗
岷江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A new species of the endemic Himalayan genus Liurana(Anura,Ceratobatrachidae)from southeastern Tibet,China,with com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reproductive biology,and conservation of the genus
岷江行(外一首)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河谷里的精灵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