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政党学习观及现实启示
2019-02-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学习不仅是一个人取得进步的关键环节,而且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毛泽东指出:“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1]177本领即执政本领。具体地说,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党所具备的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力大大加强,这与加强学习进而强化局部执政本领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习是事业进步的阶梯。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必须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2]224。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政党学习观是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从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与改善党内自身状况出发,并在经过一系列深入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通过学习提升政党局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观点,即“围绕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些基本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思想观点构成的科学理念”[3]。深入研究这一思想,对当前新时代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学习观的基本论述
读书和学习贯穿于毛泽东的一生,他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科目以及学习方法做了大量的论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1935-1948年)成熟的,通过学习使全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党的其他领导人,如刘少奇、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对毛泽东政党学习观的完善做出了贡献。
1.强调加强学习的必要性
第一,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必然要求。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经济文化落后的环境下进行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必须通过传播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救国救民,单纯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词句是不能解决中国问题。中央扎根延安以前,党内三次“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损失,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他们不懂得中国国情、不善于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唯共产国际和苏联之命是从,靠生吞活剥马克思著作中的词句来救国,必然失败。这种错误是主观主义的学风,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脱节。没有正确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以此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第二,党内自身状况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投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员主要以工农为主,文化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都比较低,这为党内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盛行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4]134代表早年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党员很少,如果不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那么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十分困难。同时中央进入陕北之前进行长征,战争环境恶劣,使广大党员干部缺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的时间,挤时间刻苦钻研马列原著只有毛泽东等少数同志。因此,中央到达陕北后,“利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这个比较安全平静的‘家’,所以有机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系统的学习。”[5]
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根本
第一,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执政党,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其精髓并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是“力量大汇聚、事业大发展、文化大繁荣、人才大荟萃的‘全盛时期’,也是奠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时期”[6]1114,党的局部执政能力不断成熟,得益于通过学习来提高执政本领这一关键点。毛泽东在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政治报告中强调:“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7]533“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7]568
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原著。从宏观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并且包括后继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集合体,这些思想在他们的原著中得以体现,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是阅读原著。那么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基于解决中国革命现实问题、克服错误思想路线与提高执政党理论素养的需要,毛泽东认为通过阅读原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路径之一。毛泽东在繁忙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经济学文本以及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专著并且向党员干部极力推荐,他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其中读过的原著包括《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 幼稚病》《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联共党史简明教程》等;学者专著包括李达的《社会学大纲》、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苏联哲学家米丁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为此,中共中央把每年的5月5日即马克思的诞辰日作为读书节以学习经典原著,同时通过成立学习委员会等机构,自上而下的建立了一整套理论学习制度,成效显著。
第三,倡导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认为学习马列原著不是“把他们的理论当做教条看待,而应当看做行动的指南”[7]801,而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7]801。不能单纯、教条的背诵经典语句,而要会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分析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毛泽东于1942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7]801经过1942年延安的整风运动和1945年党的七大,对曾出现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思想进行了纠正,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确立。在这里,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科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理论和实际相联系。”[7]820回顾党的历史,每一次取得的胜利都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不可分,特别是体现在理论创新上。其中,《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党内屡犯错误的思想渊源,在理论上以哲学的角度总结了中国革命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阅读列宁的《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后、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写的,从中国历史、文化出发,系统分析了中国革命的特征、对象、任务、道路、领导力量、动力、前途等,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理论以及“新民主主义”的概念,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8]557,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学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取得胜利。
3.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是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其不断坚持并发展,关键是“中国化”,即研究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承接。要联系中国实际首先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有必要了解并总结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在这里,毛泽东着重强调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上出现的的“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路线,重要性体现在,其一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需要。毛泽东在《如何研究党的历史》中指出:“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1]399党员干部必须要懂得历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也就是说必须要“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1]399为了更好地让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在毛泽东等同志的指导下,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了《六大以来》等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其二则是维护党内团结的需要。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历史的分析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内所犯的一些错误路线,如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三次“左”倾错误(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尽管在后来的一些会议上对其进行了纠正,但他认为这几次纠正“没有使干部在思想上彻底了解当时错误的原因,环境和改正错误的详细办法……另一方面,太着重了个人的责任,未能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1]299就是说在分析某个历史问题时,必须从当时大的历史背景下科学的分析根源、性质等等,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之方针,从而更好地维护党的团结。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既实现了弄清思想与团结同志的结合,又表明了即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要有科学的方法,因而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法。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文献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系统总结了中共成立24年来的历史,科学分析了三次 “左”倾错误所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危害,在思想上凝聚了全党共识,是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4.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无产阶级政党提升执政能力的基础
由于在当时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大都是工人、农民出身,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很多人不识字。由于学习文化知识是学习理论的前提,因此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没有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就学不进去。学好了文化,随时都可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7]818通俗地讲,党员干部由于贫穷落后未接受正规的教育,识字率偏低,不识字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央干部教育部制定了《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要求坚持每日两小时学习制度。在学习内容上,注重干部的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的内容配置和有机结合。对于一切文化程度太低或不高的干部……着重开展文化教育,反对轻视文化教育的错误观点。”[9]459所以在陕甘宁边区开办了一批干部教育学校: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等,同时,中央成立了编译局,翻译并出版了一些马列原著。党员干部首先要抓紧补习文化课,打好识字这一基础,从而提高文化水平,然后再初步学理论,入门之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才能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必然王国实现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对新时代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政党学习观对当前新时代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全党加强学习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腾飞,克服新时代的本领恐慌,同时抓好自身建设,解决好主要矛盾以及群众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学习的内容同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学习观的基本点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了全党要建设学习大国的宏伟目标。
1.弘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学风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性的科学理论,是“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10]9延安时期从宏观上看处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大时代背景之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并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但是中国革命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革命形势不同、所走的道路不同,本质上决定了不能把理论照搬到中国革命的实际,就要坚持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一直所坚持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的实际,那么我们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特别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处理各种矛盾,都是实际问题。因此既要学好理论,又要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那么在新时代条件下应继续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同时“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会其精神实质”[11],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也就是习近平强调补精神的“钙”之一,从经典原著更深入领会实事求是之精华。其中,特别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方针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学习中决不能对原著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理解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不断变化的问题,这些基本思路永远不过时。延安时期毛泽东所撰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典范,同时,深入农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制定路线和政策的基础。当前,习近平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2]406体现出要从实践中出发得出经验,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他认为在新时代更要有问题意识,带着它去解决,多向群众学习经验。总之,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拥有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强化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13]185,这些讲话就是要求广大党员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因此学习党史对强化党的思想建设作用有以下几点。
其一,有助于总结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正是毛泽东通过不断反思党史所出现的“左”倾和右倾错误,从而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并将其提升为理论,他在延安时期所撰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因而通过学习党史以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更好地解决新问题;其二,有助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强调高级干部要学习党的历史,认为学习党史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问题,反对主观臆断,他的这些谈话为学习、研究中共党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因而当前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二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使我们了解到这些文献对一些历史问题的阐述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得出了符合唯物史观的正确结论,更好地统一全党的思想、凝聚共识;其三,有助于坚定理论自信。毛泽东认为:“要把党的路线的历史发展搞清楚。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1]399,即通过学习党中央在历史上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时代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历史意义等,更加明确在党的历史上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在推进理论创新中走过的艰辛之路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总之,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克服不良思想,更好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3.在学习上要不断拓展视野
在延安时期,党中央拟定了一部分学习课程,除了学习历史与理论之外,还要学“中国、日本、国际三个方面”[14]1,学习的内容具有广泛性。要知己知彼,“知”即“求知”,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但要开拓视野,不能孤立的去研究。这种学习方法在新形势下仍不过时。当前,世情、党情、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世界来看,当前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往来密切,知识、信息资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处于孤立的状态中,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应当积极适应、与时俱进。那么,适应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指出:“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10]27可见中央政治局常常集中起来进行集体学习的内容既坚持了延安时期毛泽东政党学习的全面性特征,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发展、历史、法律等等,又更加适应了新形势。尽管在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预言“垂而不死”的迹象,是因为这些国家不断的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经济迅速发展中的技术、管理等经验是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去学习,这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开放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