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的国际合拍对中国的启示
2019-02-20曾宪益
□ 曾宪益
一、纪录片的国际合拍
(一)国际合拍的缘由
国际合拍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荷兰、丹麦、瑞典、芬兰等欧洲国家。这些国家人口较少,财力不足以独立投资大项目,联合多国共同筹资来制作节目并在各国轮播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一模式已逐渐成熟。NHK的主任制片人小谷指出,只有500万人口规模的芬兰,其最好的节目预算也不超过1万欧元。如果它联合多国30家公司参与,每家投1万,即30万欧元一集就相当于NHK一集特别节目的预算,实力就不容小觑。此外,在每年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上,富裕的英国BBC代表方也从不缺席——他们不需要筹资,相反是用投资的方式与他国合拍来掌控节目的话语权,宣扬其大国的正面形象——这也是国际合拍的重要缘由。
(二)国际合拍的理解
电视节目从前期的策划、集资到中期的拍摄、制作,再到后期的播出、销售等环节涉及的工种较多,原本就是共同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本国外的人员或物资参与就自然形成了国际联合制作。制片人负责筹备资金,召集优秀的导演和摄制团队,寻找价廉物美的器材,接着把故事讲好,所以国际合拍的核心还是钱、人、器材、内容。
(三)国际合拍的市场
在纪录片的国际销售市场上,欧美国家的片源占据世界的主要份额,而BBC在国际纪录片制作上也站在了至高点。由于文化、价值观、制作手法的差异和合作方式等原因,亚洲国家的片子很难渗入欧美市场。例如NHK纪录片的解说词和长镜头较多导致节奏较慢,与欧美明快的传播剪辑节奏差别较大,因此日本与欧美合拍或销售时要制作符合他们观影习惯的国际版,考虑国际化发行,不断提高影响力。例如《没有结束的宫崎骏》的主人公是宫崎骏,为世界观众所熟知,选题本身就具有国际话题性,因此在欧美的反响不错;《风的电话》讲述福岛核电站辐射发生后百姓的平凡故事,由于内容感人,在制作手法上也有较大创新,所以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优异。总体而言,NHK的节目在亚洲的销售排名靠前,但进入欧美的门槛还是较高。
二、NHK的国际合拍概况
(一)NHK国际合拍的历程
NHK自1980年开始,陆续与海外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共同制作了近1000部节目。这期间,NHK积累了制作特集等大型节目在海外资金注入和技术的经验,增加了NHK特别节目在合作方国家的电视黄金时段的播出机会。
NHK的第一个国际合拍是1980年与中国合作的《丝绸之路》,这是第一次通过电视向世界传播中国丝绸之路的故事,较完整地展现了当地人民生活的面貌,反响很大。随后,为了向世界推广NHK,提升日本在国际的文化影响力,NHK陆续制作了《核战争后的地球》(1984年)、《地球大纪行》(1987年),合作方有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公共播出机构。21世纪初,NHK继续向世界推广科学、自然、历史类的系列节目;2010年开始挑战“世界首次”系列的国际合拍,代表作有《NHK特别节目:世界首次直播宇宙海滩》(2011年)等。
现阶段,日本说服各国达成合拍的理由有二:一是把东亚介绍给世界;二是拥有强大的4K、8K技术手段。从早期一对一的国际合拍,到2000年后多国合拍模式的逐渐成熟,NHK一直在高清、超高清拍摄的呈现技术上精益求精,让影片不止于电视,也能进入影院。
(二)NHK国际合拍的若干案例简析
1.《人类诞生》的潮流元素
如今受新媒体网络的冲击,年轻电视观众的流失几乎成了全球难以避免的现象。然而,NHK最新特别节目《人类诞生》与美国的游戏公司合作,使用CG动画技术来呈现猿人,制作精良,引人入胜,倒是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
NHK的主任制片人倔江提到,他当时直接否决导演《人类诞生》的最初方案,认为缺乏国际合拍的亮点,不会有人关注。后来经不断地探讨,找到大家共同的痛点——要挽回年轻观众的收视,就要另类尝试——使用游戏的CG观影体验,故寻求国际合作时提的口号就是这部片子能真正吸引年轻人。
2.《透视金字塔》的共同话题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惊动世界,为了分析封闭后的核电站内部情况,日本研发出了尖端的透视拍摄技术。利用这项技术,日本联合法国、埃及拍摄了《透视金字塔》,首次透视古代奇迹胡夫金字塔的内部。探秘性的节目播出后激起了大家的兴趣,随后美国探索频道等也准备进入金字塔内部拍摄。
在国际合拍上,NHK的主任制片人倔江发现,相比起单纯用自己的力量去推介亚洲,制作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或题材的纪录片更容易促成合作和引起关注,比如世界未解之谜等。
3.《筑地市场大百科》的成熟模式
位于东京的筑地市场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海鲜批发市场。2005年以前,其知名度还仅局限于日本。然而随着纪录片《筑地市场大百科》的播出,这里成为全世界游客的热捧景点。
该片与新加坡的新传媒公司合拍,NHK和新方各出资80%和20%,摄影师、素材共享。在拍摄团队中,新加坡的制片人是穆斯林,他同时了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国情,对于把握国际观众的喜好是个优势。由于两地观影习惯的差异,最终NHK剪辑播出110分钟版,新加坡剪辑播出3×45分钟的版本。在完成新加坡版的剪辑后,NHK的大墙敦导演终审并纠正了一些问题,再翻译成英文、中文、阿拉伯语等在世界范围内销售,筑地市场从此在世界上声名大噪。这是一个成功的共同制作+共同销售的国际合拍案例。
4.《福知山线铁路脱轨事件》的提案游说
2005年4月25日,日本的福知山线铁路发生脱轨事件,造成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全毁,死伤近180人。事故搜救三天三夜,追责六年未止。NHK的制片人大墙敦在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上将此提议,但很多人不同意参选。评委们认为题材不新鲜,铁路事故司空见惯,没有国际合拍的必要。为此,大墙敦向评委们力争游说,说明事故的发生主观上是因为司机驾驶列车超速,客观上是基于日本铁道系统严苛到近乎变态的“守时”规定。大墙敦认为,通过不同人物多角度地呈现公司“利益至上主义”导致的安全措施不到位而造就的惨剧是他片子的卖点。后来,他还亲自邀请BBC的评委亲临现场并感动了他们,才终于达成和英国的合拍。片子的后期在英国完成,日方和英方互相反馈,最终在日本和英国的播出版本一致,并销售到多国播出,屡获国际大奖,实属难得。
这说明,在提案中多种意识的碰撞下,努力消除不同国家制片人的误解,不单纯讲利益是达成国际合拍的重要因素。
三、中日纪录片的合作状况及启示
(一)中国和日本的纪录片现状
1.NHK视角下中国纪录片的现状
在中国,纪录片目标观众群为高级知识分子,往好处说是高层次,往坏处说是无聊;受BBC和Discovery影响太大,中国纪录片往往单纯将优美画面和短镜头合成,再做阐述、宣讲,旁白和画面关联不大,无故事性而言。纪录片做得过于阳春白雪,只适合小众人群,收视率低,所以广告商难以介入。制作水准跟不上市场需求,难以发行至海外,采购欧美片子的比重较高。
2.NHK视角下日本纪录片的现状
在日本,纪录片的收视目标为普罗大众,故老少咸宜,娱乐性较高。日本主流的6个频道竞争激烈,故收视率为王,收视率低的节目立刻停播。纪录片故事性强但单个镜头较长,节奏偏慢,希望观众走开回来能接上剧情,因而导致信息量过少,无法满足知识人群的需求。大多使用便携式摄像机拍摄导致画面清晰度不高,加上与欧美纪录片制式不同,难以打开欧美市场。
(二)中日纪录片的合作历程
NHK第一部国际合拍作品是1980年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的《丝绸之路》,随后陆续制作了《中国铁道大纪行》《桃源纪行》等节目,现在正和北京电视台合作《沙漠的最后守望者》,均取得不错的国际反响。
以《桃源纪行》为例,这是一部全景反映中国文化旅游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制作播出持续数年,由NHK委托北京电视台摄制。该片30分钟一集,每集采用当地在各领域初有建树的女性做主持人,根据吃、喝、玩、乐等7个不同的主题,介绍当地的文化历史、人文风俗等。拍摄过程中,日本制片人和导演每个月会飞往中国与中方摄制组沟通拍摄内容,而北京电视台提供摄制组和设备器材并负责与各地宣传部门沟通,这就大大节省了制作费用,提高了沟通效率,故最终每集只需要花费30万人民币的费用。现阶段,NHK又与北京电视台合拍关于丝绸之路的纪录片《沙漠的最后守望者》,目前已拿到龙标,准备进院线,这无疑是双赢。
(三)中日合拍的发展前景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国际合拍上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制作销售,两国皆有较大的互利共赢的发展空间。在日本人看来,只要是关于中国的片子,收视就一定有保证。因此,NHK认为接下来与中国地方台共同创建节目发行公司,开拓以中国、日本为核心的亚洲市场,利用4K、8K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的优势,引领国际市场,改变欧美意识形态主导世界的局面等,都不失为两国媒体重要的合作举措。
(四)NHK的国际合拍对中国的启示
在纪录片的国际舞台上,为求做大做强,合拍已经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最好的方式。在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NHK的纪录片和国际合拍模式已经相当成熟,风格鲜明。我国近些年来外宣工作成效卓著,和外国媒体机构合作的纪录片也在逐渐增加。以2017年为例,由以色列电视二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拍摄的5集系列纪录片《中国制造》在以色列热播,每集的收视率均达到21%以上,创造了以色列电视台纪录片收视率的最高纪录;2016年,由中国、美国、英国联合摄制,陆川导演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全球多国上映,美国影评网“烂番茄”给出83%新鲜度的试片评价。可见,中国题材渐成国际纪录片的宠儿,中外合拍纪录片也渐成潮流。
然而,这些中外合拍片大多是在国家宏观层面的把控下与外媒的主动合作,题材也多围绕国家形象等宏大主题来开展,来自民间的反映人性、温情、理想追求等平凡的题材少之又少,而往往是这类题材在国际电影节上载誉而归。NHK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合拍提案一定要有别人没做过的东西,题材的新鲜度和人性的魅力很重要,多去参加国际的纪录片节大会,去学习不同国家纪录片人的选材方向和提案辩答,无论对于独立导演还是电视媒体人都受益匪浅。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短片电影节、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人大会、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都是享誉世界的纪录片人的盛会,很多国际合拍和融资都能在这些大会上达成。尤其得天独厚的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经过15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国内独一无二的专业纪录片节,在2016年更是首创“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推动“中国故事”走向国际舞台。这真正实现了从内容、资本、传播等三个角度,将“中国故事”国际合拍项目进行系统化产出,通过搭建国际融资、制作、发行的产业平台,让满载中国好故事的纪录片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都为我们的国际合拍夯实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