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编撰与民族史料利用
——以布依学研究为例
2019-02-20毛建军
毛建军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
一、贵州旧方志与布依学
明清以来,为了治理贵州,掌握省情,地方志的编修受到官府重视,方志编纂达到高峰[1]张英聘.现存明代贵州省志编修简述.史志学刊,2018,(6).,现存贵州方志多出于明清时代。明代贵州修志之风日盛,200余年间,共修方志40部,其中官修通志4部,私撰省志2部,府志17部,州、县、卫志17部[2]史继忠.贵州方志考略.贵州民族研究,1979,(1).。其中涉及布依族地区的有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嘉靖《贵州通志》、万历《贵州通志》、永乐《普安州志》、崇祯《都匀府志》等。清代贵州方志现存89部,其中涉及布依族地区的有康熙《贵州通志》、乾隆《贵州新志》、康熙《都匀府志》、道光《清平县志》、咸丰《荔波县志稿》、光绪《荔波县志》、乾隆《独山州志》、乾隆《南笼府志》、咸丰《兴义府志》、光绪《兴义府续志》、乾隆《普安州志》、光绪《普安直隶州志》等。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局势动荡,地方志撰修时辍时作。尽管如此,贵州仍于民国八年(1919)成立续修贵州通志局。通志局历30年纂辑《贵州通志》,同时也做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征辑工作,推动各地地方志的纂修。民国《贵州通志》共计有171卷,分装105册,在贵州方志中卷恢最为浩繁,史料蕴含最为丰富,是研究贵州历史必备的重要参考典籍[3]张新民.贵州地方志举要.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8.(P4)。民国期间,政府虽曾几次通令修志,但成书不多,仅有《镇宁县志》《瓮安县志》《都匀县志稿》《兴仁县志》《晴隆县志》《普安县志》等数种。
贵州旧志中保存有大量布依族史料,是布依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参考。“贵州地方文献中,卷帙浩繁,辑存史料最丰富的,当首推地方志乘,……是我们研究贵州历史的丰厚文化遗产[4]张新民.贵州地方志论纲.贵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5.(P104)。”如,明嘉靖《普安州志》已有“仲家(布依族)”的记载。清乾隆《普安州志》记载“仲家”有三种,一曰卜龙、二曰克尤、三曰青仲。清光绪《水城厅采访册》又将“仲家”分为三种,“一补笼、一卡尤,一青仲”。
贵州旧志还是了解布依族民俗的重要原始资料。光绪《普安直隶厅志》卷四《地理·苗蛮》记载有仲家风俗,在谈及“仲家”之时认为“汉人久于此,往往流为仲家”,是汉布融合的真实记载[1]翁泽红.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贵州民族研究.贵州文史丛刊,2012,(4).。咸丰《兴义府志》卷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分别记述了布依族风俗与方言,其《风土志·苗类》载曰:“黔苗种类甚多。兴郡全境仅有七种,曰仲家苗,曰侬家苗,曰花苗,曰白倮倮,曰黑倮倮,曰僰人,曰老巴子。比耕田纳赋,悉熟苗也[2](清)邹汉勋修,朱逢甲等纂.咸丰兴义府志.清咸丰四年刻本.(P760)。”乾隆《独山州志》卷三对布依族赶表等婚姻习俗记载更为详细。“狆家好楼居,衣尚青,以帕束首,妇人多织,好以青布蒙髻,长裙细褶,多至二十余幅,……春二三月间,各携筐篮沿山采菜,年少妇女艳饰浓妆,山花满髻,项挂银圈,……男女成群,山歌互答……男女混杂,交饮为欢,歌声达旦……”[3](清)刘岱修,艾茂等纂.乾隆独山州志.清内府本.(P172-174)布依族有“俗尚铜鼓”的风俗。贵州旧志中记述“仲家”使用和敲击铜鼓的大量资料。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一二云:“仲家……铸铜为鼓。”乾隆《贵州通志》卷七苗蛮志载:“仲家……岁时击铜鼓为欢。”乾隆《独山州志》载:仲家“丧葬……击铜鼓”。咸丰《兴义府志》、光绪《荔波县志》、民国《普安县志》等史志书都有仲家“铸铜鼓”和“击铜鼓”的记载。农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传统节日,是布依族“扫寨驱邪”“祭祀山神”之日。乾隆《南笼府志·地理志》有“……每年三月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等记载。
二、贵州民族志与布依学
民族志是记述一地两个以上世居民族的综合性官方性资料工具书[4]龚力新.县志编修求实说.方志出版社,1997.(P265)。民族志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编纂系列中,必有民族志或民族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志专志编撰工作成果显著,先后编撰出版了《上海民族志》《西藏民族志》《新疆通志·民族志》《甘肃省志·民族志》《四川省志·民族志》《湖南省志·民族志》等。
贵州省的民族志专志编纂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后。1985年,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组建了《贵州省志·民族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人员深入民族地区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至1989年,编辑刊印了包括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等民族的《民族志资料汇编》10集,为贵州民族志的编写积累了资料。2002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贵州省志·民族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专志形式对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记述。《贵州省志·民族志》上限不限,下限至1998年,按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将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各自成篇,对其从古至今社会历史发展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记载。《贵州省志·民族志》所用资料主要来自大量的民族调查,详细记载了贵州各少数民族的族源族称、人口分布及地理环境、语言文字、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习俗、工艺美术、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医药卫生等史料。
除了编纂《贵州省志·民族志》,布依族地区也组织编纂有《罗甸县志·民族志》(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都匀市民族志》(都匀市民族委员会,1990年)、《贵定县民族志》(贵定县史志办公室,1992年)、《黔南州志·民族志》(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独山县民族志》(独山县民族事务委员会,2012年)、《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方志出版社,2013年)、《望谟县民族志》(白山出版社,2015年)等民族专志。其中,《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共38万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截至2012年底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展现了镇宁布依族苗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独山民族志》共50万字,内容分别介绍布依族、水族、苗族、侗族、壮族、毛南族、彝族等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料。
民族志中记载的各民族自然和社会情况的资料远比一般正史和地方志记载更为翔实,它可以为各门学科研究所参考借鉴。贵州省编纂的这些民族志对于布依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可以用来考证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分布,如樊敏《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分布研究》(《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布依族古文字的历史源流,如周国茂《布依族古文字研究》(《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挖掘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如罗玲《黔南布依民族体育文化透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布依族摩教音乐的文化内涵,如周国茂《布依族摩教音乐研究》(《歌海》2010年第4期);布依民族医药,如任明波等《贵州苗、水、布依、仡佬四种民族药的比较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6年第6期)等。考察布依族节庆生活,如罗正副《物的民族志——基于糯食在布依族节庆生活的考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传统婚姻礼俗,如周相卿,朱微《惠水上黄寨布依族传统婚姻礼俗与习惯法规范》(《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第1期)以及布依戏剧的审美文化,如陈玉平《人生通过仪式及其戏剧展演——贵州荔波布依族“做桥”仪式探微》(《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等。民族志可以为布依族史学、布依族文学、布依族民俗学、布依族经济学、布依族艺术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三、贵州新方志与布依学
贵州省新方志的编修工作与其它省份相同,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启动。1983年,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正式成立。1985年贵州省新专志《贵州省志·地理志》出版。1989年贵州省第一部新县志《兴义县志》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93年,历经10余年,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已出版省志专志22部,地州市专志69部,县志28部。至21世纪初,贵州省志专志已全部出版,各地州的方志编写工作基本结束,全省80部县志均已出版,这意味着贵州省首轮新方志的编修已基本完成[1]萧先治.贵州新方志编修综述.贵州文史丛刊,2007,(4).。2002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6〕47号)中“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的规定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地方志续修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2〕33号)的安排,贵州省全面开始第二轮续修地方志工作。至2015年,已完成50卷(册)省志初稿编纂任务,6部市州级志书印刷出版发行,其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完成初稿编纂任务。至2017年1月,贵州省第二轮市县志编修已正式出版42部。
此外,在新方志的编修过程中,各州市也积极进行专志的编修工作。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从2002年以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修志用志、开发方志资源为重点,开拓创新,共编纂出版各种地方志书近300部,其中部门专志46部,州所属各县(市)也编纂出版了一批部门志、乡(镇)志、村志。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拓宽地方志为现实服务的领域和途径已成为贵州省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工作和发展方向。2006年起,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积极与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合作,开展贵州省第一轮志书全文数据库建设工作,截至2015年底,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局域网志书管理系统中以及贵州档案方志信息网站上已有408种贵州省一轮志书全文数据。2016年,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进一步加快地方志、年鉴全文数据库及地情资料库的建设工作,除了对贵州省第一轮志书、年鉴数据继续采集整理编目外,还开展第二轮志书电子文档的接收工作,将相应的具有检索功能的电子文档移交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切实做好地方志书、年鉴“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工作。目前,《贵州省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已正式在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主页网络公开。《贵州省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共包含13个子库,分别是志书库(68种省志整书原貌检索下载)、图片地图库(68种省志中所有的图片和地图)、自然地理库、农业林业库、工业库、政治司法军事库、基础设施建设库、教科文卫体库、综合经济管理库、金融商贸旅游库、民族宗教库、旧志库和总目提要数据库。《贵州省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可以一次性跨库检索所有数据库中的内容,也可以分库进行检索。
新编地方志对全面研究布依族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新编地方志不仅为贵州民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部分志书如新编地方志等本身已成为了布依族研究的资料性成果。如,关于布依族民间“议榔”制度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组织形式争论不休,《册亨县志》详细记载了布依族的家族议事会“议榔”制度[1]册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册亨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P134-135),解决了这一难题。布依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细致且繁琐,长期以来缺少资料梳理。《望谟县志》就详细罗列了该县从1978年至1998年的布依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和成绩年表[2]望谟县志安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望谟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P913),解决了布依族民间文学史编纂的年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