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植保机械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2019-02-20肖迪
肖 迪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农业现代化的最大的表现就是农业机械化,这也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业机械化现在已经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广泛运用,植保机械也随之得到了有效的推进,高效植保机械化技能在很多地方开始被利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抵抗灾害,夺取丰收。不过,现阶段高效植保机械数量还不是很多,进行机械化植保工作技能上需要进一步提升,机械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这些直接给农药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带来了影响,因此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无法给农产品带来质量保障,无法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
1 植保机械化推广遇到的阻力
1.1 工作范围受到局限,机具工作无法产生更好的效果
我国在土地承包和运营管理方式上采取的是搭配分配,即按照地块的远近,土壤的肥沃程度等进行分配,致使机具无法在这些已经进行了细碎分割的土地上工作。原有的经营形式,根本无法适应现阶段农业生产的需求,不改变原来的粗放生产,就无法将大型植保机械运用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当中。
1.2 农民对高效植保机械缺乏认知,因此难以得到更好的推广
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对农药的利用以及机械方面缺少必要的知识,致使农药不能被科学利用,污染情况越发严重,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1.3 进行机械购买需要投入资金太多
现阶段在市面上出现的各种植保机械价格对于个体农户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动辄超过万元,后期使用依旧需要进行资金上面的投入,因此即使是服务组织也觉得经济负担过重,如果使用,很难依靠这些机械给自己带来利润。
1.4 进行市场管理的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
一方面对于厂商缺乏管理,生产厂家鱼龙混杂,各种品牌和质量掺杂出现,监督管理缺少力度,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另一个方面,机械产品以及农业生产物资运营方式多样化,进行推广的途径没有统一管理。第三,进行产品推广的商户仅仅从盈利方面考虑,在哪个产品上获利多就经营哪个产品推广哪个产品,没有从农民的利益方面考虑,没有对农民进行必要的消费引导。第四,售后服务无法保障。因为不同的品牌需要的配件不同,在机械遭到损坏之后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配件的补充,再一个原因就是提供的配件质量无法保障,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无法保障机械工作的顺利进行。
1.5 缺乏必要的指导,机械得不到更好的推广
相关农业单位和植保单位在进行产品的推广当中力度不够,这些单位无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关技术专业人才,致使进行推广的单位即使是想进行培训也找不到对应的人员,底层植保单位根本不了解植保机械知识,与此同时,植保机械进行各种推广活动需要的经费无法得到必要的补充,这些都约束了植保机械以及科学施用农药等相关技能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
2 相关处理措施
2.1 大力支持和引导
其一,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对农业经营户进行指导和激励,使其购入全新的植保机械,利用植保机械提升农业种植水平。其二,将原来的购入植保机械给与补助变更为对植保作业进行补助,可以有效地促使其进一步推广。
2.2 根据不同作物种类采取相关推广形式
不同农作物具备的特点也不一样,在进行植保机械选择方面也会存在不一样的需要,高效植保机械因为种类不同,具备的优缺点也各有千秋,因此在进行推广的时候要依照地形特点、地貌特征、栽培方式等寻找适合在当地进行推广的高效植保机械。
2.3 加大宣传指导的力度
农机单位在进行植保机械推广时要有样机,要对样机的性能了如指掌,要在进行操作示范的过程当中进行宣传讲解。可以采取媒体宣传的形式也可以直接现场作业使农民对机械进一步了解。
2.4 在技术培训方面加大力度
农机单位和植保单位从实际经验出发,对施用药物等进一步制定标准,利用多种培训形式进行植保机械的运用、农药的喷施以及安全施用方面的培训。
3 结语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农业机械程度的不断提升,如今我国农作物在进行机械化使用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准,植保机械化也在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最近几年,我国的工业化程度和城镇化程度正在加速,农村土地进一步得到了快速流转,新型农业经济服务组织正在形成,这些都是有利于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