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小学教室环境使用后评价研究
2019-02-20徐晓阳
徐晓阳 于 菲 王 爽
1. 沈阳建筑大学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 辽宁 沈阳 110168
2. 沈阳柏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0
3.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1 绪论
教室是教学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间,也是典型的人员密集型空间。伴随我国近年经济、教育、社会的协同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数据显示,至2020年我国中小学在校人数将达到1.91亿人,根据2011年至2016年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增长率来估算,2020年全国中小学建筑面积将达到23.6亿m2。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是指对建筑物及其环境在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和方法。本研究基于未成年人使用者满意度的设计方法和更新策略一方面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2 调查研究设计
研究选取了沈阳市某全日制小学中的2间典型教室作为调研对象。根据我国建筑气候区域划分,沈阳属于严寒C区。计算供暖期150天。研究时段选择严寒地区供暖季期间。样本1教室位于教学楼A的四层,尺寸为8100mm×6000mm,面积为48.6m2,人数为38人,生均面积为1.28m2/座。样本2教室位于教学楼B的四层,尺寸为8700mm×6600mm,面积为57.4m2,人数为34人,生均面积为1.69m2/座。2间样本教室均为矩形普通教室,教室尺寸及教室陈设、布置模式基本相似。2间教室的使用者为5年级的小学生,共72名。学生的年龄分布为9至11岁,男女比为1:1.1。
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1 功能布局
研究通过自由访谈,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生评价意见有:“教室的功能有限”、“教室平面形状过于单一”、“座位前后间隔较小”、“储物柜的储物空间不足”等问题。研究根据小学教室的功能特点,将教室内的功能布局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教学区、教师区、展示区、储存区、卫生角。样本1和样本2的功能布局除座椅布置方式略显差异外,其余功能设施及布局基本一致。对比《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普通教室功能布局的设置标准,普遍存在教学区座椅拥挤;教师区面积不足,小于规范要求的3.5m2;此外,还存在储存区空间不足的问题。
3.2 物理环境
关于物理环境的数据采集,主要是借助物理实验器具对专业教室的室内环境进行测定。室内温度方面,实测结果显示,室内温度平均值分别为19℃和19.6℃。问卷结果显示,分别有50%和72%的学生选择“温度刚好”。实测结果与问卷结果的差异是由于学生较高的新陈代谢率和冬季较高的服装热阻,导致的学生对温度的感受不准确。相对湿度方面,样本1和样本2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分别31%和33%,均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对冬季采暖情况下室内相对湿度的要求,即相对湿度为30%-60%。主观评价结果显示,样本1有24人选择“比较满意”,约占人数的63%。样本2有15人选择“比较满意”,11人选择“非常满意”,两者比例之和约占76%。样本1和样本2的照度范围分别为306-731lx,410-780lx,室内自然采光条件下,照度不均匀,难以保证桌面平均照度300lx。样本1中27人选择“比较满意”,超过70%。调研结果显示,样本1、2主观问卷评价结果均为“一般”,噪声的来源是周围工地施工产生的工地噪声。
3.3 空间尺度
对于教室空间尺度而言,样本1的使用者对空间尺度的满意度评价为“一般”,样本2“较好”。主要是由于样本1教室尺寸小于样本2教室,此外,样本1教室的使用者人数多于样本2教室。样本1教室的人均面积为1.29m2/座,样本2教室人均面积为1.69m2/座。除了人均面积,影响教室空间尺度(感受)的因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室高度、座位到黑板的距离、所处位置、座椅间距。有62.3%的使用者对教室高度“比较满意”。学生普遍认为座椅间距适合,但“宽松的”座椅间距导致教室走道宽度不足,教室后门经常受到座位遮挡,不能有效开启。
3.4 设施设备
研究发现,两间教室的使用者对于当前教室内的黑板、电教设施均“比较满意”。超过80%的使用者对座椅尺寸的评价为“比较满意”,但使用者也希望可以加大桌面面积,或将座椅改为可自由升降的桌椅适应不同身型的学生。
3.5 安全疏散
《规范》要求教室疏散门净宽大于900mm,疏散门开启方向应向外开启。但样本1和样本2教室的疏散门均为内开门,且偶尔存在座位遮挡教室后侧疏散门的情况。研究发现,使用者在未经指导的情况下,不能准确判断教室的拥挤情况带来的安全疏散问题,仍对室内安全疏散方面评价较高。
4 结论
本文通过主观问卷和客观测量相结合的使用后评价方法,发现使用者对于样本2的室内环境评价普遍高于样本1,尤其是在教室物理环境和安全疏散评价方面。因此,对现有教室改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针对未成年使用者在一定条件下对热湿环境感受不敏感的问题,建议在教室内增加传感器装置进行监测并制定改善措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其次,改造当前疏散门及疏散方式,确保在应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