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2019-02-20吴永刚
吴永刚
(盐山县畜牧水产局,河北 沧州 061300)
1 生猪面源污染现状
最近几年,国家对于地方扶持地理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实现了规模化,规模化养殖能力日渐提升,生猪养殖规模日渐扩大,随着养殖规模的加大,也使得生猪面源污染问题愈发严峻。但是面对这些环境污染情况,主要展现为:第一,使得空气质量降低,规模养殖会出现大量的污染气体,例如:甲烷、硫化物等等,对于附近的空气质量会造成巨大的污染。第二使得水质质量降低,养猪生产的粪便,没有完成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池塘、河流等,从而导致水体污染更加严峻。第三,使得土质质量降低,排放的粪污里面,富含各种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假如区域排放量过大,会远超于土壤的自净能力,使得土壤构造转变,对其原本的功能造成危害。
并且目前对于生猪面源污染还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整个养殖户本身缺乏对自身治污的主要责任的认知,在日常养殖工作里,忽略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并且没有了解到自身需要承担的法定义务。其次有关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的进行效果较差,大部分污染治理技术缺乏良好的推广,以及有关审批工作的进行也不够严格,部分养殖回溯行为没有获得良好的管控。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养殖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强,生猪养殖行为缺乏充足的秩序性特征,综合管理工作的进行也要求深入的规划和合理的证实,保证有关治理单位的责任落实。
2 生猪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1)有效完成猪场选址方案,科学规模经营,强化养殖环保观念。初期要注重猪场选址,猪场地势较高,背风向阳。附近要有足够的水源,还要完成排水以及雨污分流工作,防止突发应激状况的发生。另外,保障圈舍的干燥性和干净性,粪污要做到日产日清,保障生猪养殖环境的干净卫生。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附近能够放置鱼塘和果林等,引入污染处理设施,实现污染物的反复利用,加强选址工作水平。
科学规模经营,依照附近的田地对粪污的消纳能力,规划养殖规模。发展畜牧业生产必须要满足客观实际,在考量最近的利润的时候,还需要将目光放在长期利润。要依照实际环境容量和载畜量,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合适的规模。
加强环保观念。构建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将环保工作放在核心地位,不仅要考量新进的生产技艺,还需要根据环保需求,构建粪污处理设备。另外,在环境管理内容中,需要强化畜牧业管理人员的环保观念,加强对畜禽粪便资源的了解,同时是让规模化养殖场污染物可以获得有效利用和避免环境污染的一项核心举措。
(2)合理布局猪场,改变喂料环境,缩减粪污排出量。依照猪场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对猪场内布局进行设计,划分安设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根据生产区差异划分规划,注重改变养猪小环境,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以减少生产粪污的排放。对粪污的处理融合笼养设备,改善饮水设备,降低水资源、饲料等的耗费。改善集粪系统,猪粪和污水一定要划分采集处理。注重雨污划分,内设排污管。
改变喂料环境,合理配备猪粮,加强饲料利用率,降低残留养分的排放。根据此,首先要在饲料里添加植酸酶,可以缩减粪尿内磷的排放,是现在效果最好的措施。另外要添加功能性氨基酸,保证日粮中氨基酸均衡,可以缩减粪污里的氮的排放。最后要科学应用饲料添加剂,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得知:部分添加剂的不科学应用,通常会使猪生产和环境污染引发巨大的威胁。例如:促生长素过多,如高钢、高锌等制剂,假如超量应用,会给猪体尤其是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3)粪便资源化利用,降低直接排放,管理粪污污染。一定情况下来看,粪便其实是一种没有利用的资源。现在完成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核心有饲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假如这三项工作有效落实,一定情况下可以使禽畜养殖场获得另外的经济收益。并且,符合时代发展对节能减排的需求,是禽畜养殖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所以,完成饲料化应用,通过干燥处理、生物降解等措施,分离粪污里的微量元素,把它制备为饲喂饲料,完成粪污处理的饲料化利用,有效地节约养殖成本,构成良性循环。完成肥料化使用,于高温高压环境中把粪污发酵分离生产丰富的有机物。
3 总结
伴随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展,生猪面源污染现状愈发严峻,因此必须要落实相应的防治对策,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促进养猪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