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不屈 因爱成长
——比较《V字仇杀队》和《饥饿游戏3》中的女性成长历程
2019-02-20王蓓田耀
□ 王蓓 田耀
电影《饥饿游戏3》和《V字仇杀队》里的女性角色分别是凯特尼斯和伊芙。《饥饿游戏3》里当权者设置了真人秀电视节目《饥饿游戏》,从十三个统治区里选出十三位选手参加,只有一位能在游戏里冲破威胁生命的重重关卡存活下来。凯特尼斯之所以能存活下来,是因为她自身机智勇敢,也是因为有爱支持。《V字仇杀队》里的伊芙在追随戴面具的男性V,协助他追求自由意识、反抗当权者谎言舆论的复仇过程中,见证了残酷的斗争,个人的思想和感情得到了升华。从这两位历经磨难、坚强勇敢的女性身上,可以看到女性成长之艰难。本文旨在通过这两个女性形象探讨女性生存之意义。
一、家庭和童年
分析影片人物自然要分析其家庭背景。凯特尼斯的父亲是十三个统治区中第十三区里的一个矿工,在凯特尼斯还是小女孩时就不幸死于矿难,离开了凯特尼斯和她的母亲及妹妹。在没有经济支柱和男性精神的家庭里,作为长女的凯特尼斯不得不挑起重担,担负起像战士一样的家庭角色,聪明勇敢坚强,一心为了保护母亲和妹妹在艰难的经济条件和当权者的挤压下生存。从个人角度看,凯特尼斯是为了自我的独立生存而奋斗;从家庭角度看,这是为了家庭成员的生存条件而奋斗;从集体利益看,这是为了得不到经济利益却生活在最低层的十三区人民而奋斗。残酷的变故打碎了凯特尼斯远离暴力纷争、平静生活的单纯梦想,让这位弱小的女性不得不在家庭里如同一位坚强的男性长者那样承担起多种角色,带着伤痛坚强成长起来。这样的女性,将男性的坚强勇敢特质和女性的细致坚忍特质融合在一起发挥更具有力量。
《V字仇杀队》中,伊芙同样是遭受了和家庭成员的生离死别之痛。她的父母因为主张自由意志而被当权者秘密逮捕,下落不明,伊芙独自忍受着无人陪伴照顾的痛苦,长大成人,在电视台谋生。伊芙本人没有凯特尼斯那种健硕的体格,因为她无需有像凯特尼斯那样以钢铁之躯去参加你死我活的饥饿游戏,无需忍受被竞争者杀掉的死亡威胁。直到了解到V是如何对表面温和而内在欺骗的当权者开始复仇行动之际,她才找到了支持自己的精神武器,放宽视野,和V一起为了自由和真相战斗。伊芙这种女性形象,代表着受到先进思想的启发,挣脱了传统观念和既有社会规则对女性的束缚,从软弱无助的形象转变成有思想有行动的个体。
两位女性的童年时代都是历经伤痛,成年后依旧同从童年时代遗留下来影响到她们的隐形伤痛作斗争。幼年缺失父爱,凯特尼斯不仅时刻处于紧张防卫、奋斗不息的状态,对于皮塔——爱慕她的人也不能放松警惕。从最初的怀疑到最后爱上皮塔,凯特尼斯的痛苦转化成为动力,为解救皮塔和同样遭受生活痛苦的人们而战斗。在亲眼看到父母被秘密警察施虐带走之后,伊芙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尽管如此,她还是小心翼翼地守护记忆深处的伤痛,面对现实自强不息地工作谋生。这两位女主角在经历痛苦后并没有沉沦,反而坚持一边痛苦一边寻求解脱,打造更为坚强的自我。创伤成为成年之后不可磨灭的记忆,在遇到更多艰辛苦难时迸发出无声的反抗。凯特尼斯通过近乎严苛的训练试图让那个脆弱得不堪一击的童年无助无望的自我变强壮,而伊芙忍受着心理折磨去帮助V实现对当权者的复仇计划,也是将深埋在记忆里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悲痛转化成果断的行动来抚平心中的缺失。伤痛通过潜意识和由此引起的言行和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态度促使两位女性不断在自省中探索自我、完善自我,与伤痛握手言和。
二、爱情和博爱
在这两个虚幻的社会里,虽然爱的主题并没有像信仰这个主题那么明显,但是爱的温柔特性却弱化了一部分暴戾的权力斗争。女性所拥有的爱和力量,来自于内心的精神之母,而女性成长的可能性存在于生命中的各个阶段。在生死攸关的饥饿游戏里,凯特尼斯要处理与其他竞争者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还要与自己纠结的内心作斗争。在童年时期的残酷现实生活打击和游戏的血腥杀戮中,凯特尼斯从未享受到爱之必要和甜蜜。看似比她柔弱很多的皮塔在饥饿游戏中救了她的性命,她后来为了报答皮塔甘愿替他吃下有毒的水果。共同经历过重重坎坷艰险,凯特尼斯对皮塔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内心荒芜的感情沙漠出现了绿洲。凯特尼斯感受到无情现实中的珍贵柔情,为了解救心上人——被当权者抓住的皮塔而更加勇往直前地与敌人展开战斗。因为种种复杂的感情加在她身上给予她斗志——她对心上人皮塔满怀感情,对受到愚弄和压制、渴望美好生活的底层人民的同情,对当权者和反抗军之间的血腥战斗感到悲愤。当皮塔被当权者监禁后,她违背了饥饿游戏的规则。凯特尼斯在饥饿游戏这种杀戮节目和在由它引起的权利之争中战斗成长,在内心提出对生命和生存感到困惑,在现存的残酷竞争体制下锻炼自己,她的感情世界在和他人的友情、出卖和爱情中变得更加丰富强大。
伊芙在电影《V字仇杀队》里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也不像凯特尼斯那样背负拯救心上人和反抗强权压迫的重担。平凡的世俗爱情在这部电影里不是重点,而复仇、揭露当权者的阴谋、争取自由言论和行动却是作为重点,这正和《饥饿游戏》如出一辙。伊芙在追随V伸张正义、揭露当权者阴谋的过程中,在V的影响下积极抗争,发现了在个人之爱和个人利益之外还有普遍存在的公理和集体大爱。虽然她对V充满了复杂的感情,可是这种感情却并未大肆渲染,在V的事业中未曾有过对爱情的承诺和期许,在前途渺茫的时刻伊芙也从未将这种崇拜之情转成更深刻的爱恋。她或多或少的爱恋转化成追随V揭露当权者利用媒体舆论制造政治谎言和迫害无辜者行径的满腔热忱。在晦涩压抑的制度和严密监控人们思想的局面里,个人的爱恨情仇让位于抵抗权力迫害、争取自由者中更加重要崇高的社会理想。伊芙童年时,父母亲被当权者秘密拘禁,下落不明,V身上重复了当年她父亲被捕的经历,使她备感亲切。V身怀绝技,有思想有才华,对待伊芙体贴入微,对待仇人决绝坚定,这些特质无疑让孤单无依的伊芙崇拜热爱,童年时缺失的家庭之爱转变成对V这个美好理想形象的依恋。尽管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伊芙却因受到了自由思想的启发,变得坚定成熟,看透社会现象。当她把V送上炸毁当权者府邸的必亡之旅时,她是何其痛苦不舍,深知一别生死永隔。为了摧毁当权者这个共同的崇高使命,V别无选择地慷慨赴死,伊芙却要再次经历和亲爱的人阴阳相隔的锥心之痛。伊芙是舍弃小爱,成全自己精神领袖的理想,也是爱的升华和另一种对V的解救。两者对比可以发现,凯特尼斯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和政治斗争的血战后,因为有爱而变得悲天悯人,内心柔软;伊芙却是在经历了重重对抗到最后永失精神领袖后,因有感情、有思想、有信仰支撑,从软弱无助变得日益坚强勇敢。
三、年龄和思想
大多数科幻电影中,男性是主角,女性作为配角是为了衬托出男主角的魅力,吸引观影人群。在现实主义作品里,女性接受生活的秩序,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必须努力工作养家糊口,照顾孩子,爱得悲伤或疯狂。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使女性的话语和思想发展受制于现有的社会意识和规则,意识形态对于女性受压迫的建构与再生产作用,是通过学校、教育等途径建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在这两个电影虚幻想象中的世界里,女性身处生死攸关境地或者面临敌我悬殊的局面,打破了传统观念里女性照顾家庭的脆弱无知的形象,将自己有局限性的个人感情升华到对社会和集体更有贡献的斗争里,摒弃了女性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的局限性,勇敢坚定地投入有意义的社会活动里,在斗争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累丰富的知识。伊芙并不像凯特尼斯那样一路自强不息,她从开始一无所知、缺少动力,和千千万万普通平庸的女性一样安于现状,平静地生活。到后来伊芙在精神领袖的启发下开阔眼界,磨练思想,正如电影所暗示的那样,“思想就是武器”,最终感悟到比自身利益和个人感情更重要的是追求自由和公正的斗争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一旦被自由思想之火花和冷酷的现实真相激发,伊芙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了探索媒体背后所掩盖的权力真相的旅程。
凯特尼斯代表的是年轻热情、精力充沛、身手敏捷的年轻女性,遭受家庭变故后亡命天涯,在苦难和危险时刻的果断坚定和远见卓识,在凯特尼斯身上得以体现。凯特尼斯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女性的家庭与社会角色。她将人们引向光明,被赋予了母性与神性的光辉。伊芙受过良好教育,聪明机智,年龄稍长,因此在危难时刻会更患得患失,权衡利弊,动摇不定深入反省后才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她小心谨慎,处变不惊,把公众利益看得比个人安危更重要,是理智成熟女性的写照。可见,处在自我生命不同阶段的女性,有各自的特点,只要根据各自阶段性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就可以在危机中勇敢战斗,铸就更强大的自我,化险为夷。
四、结语
如果以现代语境为参考去重新解读电影便不难发现,两部电影里的女主角身上有着新型女性的特质。她们可能出身平平,也并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尽管在她们通往幸福的道路上荆棘丛生,但她们却能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初心”,并坚持到底。虽然是不同年龄的女性,这两位女性却共同体现出美国电影中所倡导的个人奋斗和探险精神,沿袭了美国文化中始终不曾改变的冒险精神和斗争精神。这两个女性角色打破了以往女性角色柔弱无助、局限于小我的精神桎梏,体现了与传统男性电影所不同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她们反抗强权、邪恶和欺骗,追求真理,为了帮助所爱之人寻求解脱,协助他们复仇。女性复仇形象无论是作恶还是从善,都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评价并进行自我反抗的历程。这类影片既能显示出女性在艰辛的人生旅途中不畏苦难、不公甚至迫害,以争得自尊、自由的一面,又有面对生活纷繁错综表现出的复杂多变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