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纺织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019-02-20张建刚李田田
张建刚,李田田
(1.滨州市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系,山东 滨州 256600;2.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6600)
前言
2018年,国务院批复山东省为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齐鲁大地全力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模式,积极优化格局,寻求转型发展,在新形势下寻找新的机遇[1-3]。山东传统行业占比大,其中纺织产业作为传统行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一直作为支柱产业,具有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山东省滨州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纺织业历史悠久,享有“中国棉纺织之都”美称,纺织产业处于绝对的支柱地位[4]。文中将着重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对整个地区的纺织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1 黄河三角洲地区纺织产业现状
1.1 产业类型及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于我国劳动力丰富、生产要素成本低的优势,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基地[5]。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有着悠久的植棉和纺织历史,其中滨州市是山东省棉花产业基地,以棉产地为依托发展的棉纺织产业、印染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滨州市是以初级生产要素投入扩张为动力、以传统产业为主体[6]。纺织产业作为滨州市的传统产业、龙头产业,对全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滨州纺织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配套与完善,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在稳就业、社会安定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滨州市纺织企业众多,有魏桥纺织,愉悦家纺,亚光集团,华纺股份,东方地毯等国际知名企业,在滨州市政府列出的重点企业中占到1/3的份额,其中魏桥纺织是中国最大的棉纺织制造商。截止2018年初,滨州市工商注册登记的棉纺织企业有239家左右,大量的小微作坊遍布全市,各种各样的纺织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1.2 纺织设备
经过多年的发展,纺织设备已从传统的纺车纺线发展到拥有各式各样的世界先进织造装备,实现了从纺线,印染,后整理的机械化生产。其中,各种类型的织机、绣花机、印花机、漂机、蒸化机、烘干机、脱水机、剪绒机、感光机、上浆机等各式各样装备一应俱全。多个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综合创新能力,愉悦家纺有限公司还获批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个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纺织品产业
近年来,中国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降低,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的要求,不仅仅限于保温防寒,对织物的色彩、种类、功能等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7]。因此,纺织实体生产行业需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适应新旧动能转化的要求,创新经济增长形式,由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由初级生产要素驱动向高级生产要素驱动转变,由传统产业地位向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主体地位转变。
2.2 环境压力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务院多次下发控制污染物排放方案,党的十九大更是做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大战略部署,环境保护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山东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更被列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进行限产限排,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污染排放量有可能超过环境总量,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滨州棉纺、印染行业污水排放量较大,对周边水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现有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当前大环境下难以为继。
2.3 人才问题
纺织行业高端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缺乏,现在纺织行业仍保持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属性,多数从业者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截止2017年,全国开设纺织类专业的高校仅有38所,其中,包括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国内纺织学科知名大学,山东省仅有青岛大学开设了纺织工程专业,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纺织专业人才输入不足,造成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创新,进而导致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且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源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企业运行成本相应提高。
3 政策分析
3.1 国家“一带一路”政策
在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的背景下,我国倡导了具有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的 “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的提出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纺织产业与“一带一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我们的祖先就曾借助丝绸之路将丝绸等纺织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现如今,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输出国,纺织行业亟待进入新常态,寻找新机遇,2016年,纺织行业全球投资就已达26.6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达6.4亿美元,产业链已延伸至多个非洲国家。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乃至山东地区要有全球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创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品牌。
3.2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为培育新动能,改造传统动能,山东省提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探索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明确提出要改造聊城、德州、滨州等地纺织等传统行业,为黄三角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充满了机遇,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摆在传统纺织产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3.3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多举措发展实体经济并出台相应指导意见、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发展壮大新动能,实施传统产业专项改造提升计划。纺织产业作为实体经济产业,不是夕阳产业,更不是低端产业,要做精做深,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对策分析
4.1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实施人才战略,搞好人才的开发和储备既关系到新旧动能转换能否成功,也关系到企业的后续发展乃至生死存亡。大力出台招才引智政策,积极吸引海内外人才,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做好人才支撑。如何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切实实把人才引进做到实处,真引才,引真才,发挥好专业人才的引领作用。同时,还需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适用于本土纺织产业的优秀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例如,2013年注册成立的山东省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多年以来重视高水平人才引进,引进纺织工程、化学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研究生20余人,博士研究生1人,并与青岛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攻克了生产车间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多个技术难题,因此各纺织企业需要加大引才力度,以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4.2 扩宽思路,寻求多方面发展
在传统纺织、印染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追求产业新格局,孕育一大批新模式、新技术、新产业,拓宽发展思路,寻求多方面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8]。例如,滨州市纺织企业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全景式居家世博馆,是企业一个很好的综合性展示平台,成为了全省第一个纺织行业旅游景区。在传统纺织品产业的基础上,聚焦于大健康产业,专注创新,在纺织品的功能化应用方面进行了尝试,现代很多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甚至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企业开始致力于解决居家睡眠解决方案,根据睡眠时的温度、光线、睡姿等,研发了一系列的产品,功能更多样,并引入大数据理念,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睡眠数据库。2019年,有纺织产业背景的山东如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产,主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与耗材,产品包括输液器、注射器、精密过滤器,以及医疗养老康复用多功能手术衣、智能轮椅、智能床、智能浴缸等高端器材器械。纺织企业在拓宽产业、寻求发展方面要大刀阔斧的前进,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创新,新旧动能产业模式的转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延伸了纺织产业链,纺织行业必须加快创新步伐,研发更多适应各方面需求的新产品,以此打开多元发展的新局面。
4.3 智能化建设
加快智能化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生产流程的智能化,为了培育新动能,改造传统动能,纺织产业需要开展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重视人力成本效率,企业绩效考评等向智能化管理迈进,智能化改造的同时做好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以适应管理、设备智能化要求。二是产品的智能化,科技与时尚相融合,生活和产业并举,产品需要引领纺织时尚,适时发展智能调温纺织品、形状记忆智能纺织品、智能变色纺织品等符合各种特殊需求的智能产品。
4.4 发展特色产业
纺织产品种类众多,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要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除了生产传统产品,还需结合地域特点及民间优秀工艺,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比如滨州博兴一直有生产老粗布的传统和工艺,老粗布沿用手工织布工艺,为绿色环保的天然纯棉产品,柔软舒适,透气耐用,不起静电,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特色产品,是黄河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见证,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生产分散、规模小,全国知名度不高,没有一个享誉全国的老粗布品牌。因此要想做好类似产品的发展和动能升级,就要形成集群和规模,做好推介和宣传,革新技术,做好做优绿色生态产品,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新型高端产业,促使纺织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结语
纺织产业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新环境下一定要做好产业结构升级,早日实现新旧动能的成功转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设备和产品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