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

2019-02-20姜伯宵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隔震抗震钢结构

姜伯宵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0

引言:

隔震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同建筑结构需要采取不同的隔震技术方案,以充分发挥出隔震技术的应用价值。

一、隔震技术应用意义

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巨大的自然外力会对建筑造成直接的冲击,如建筑扭曲、弯曲变形、横移等,最终导致建筑物的倒塌,严重的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隔震技术的设计应用,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地震灾害发生后,自然外力对建筑物的直接冲击,进而避免建筑物出现严重的损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都需要依据项目要求设计隔震技术方案,如地基隔震技术、层间隔震技术、悬挂隔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和加固处理技术等。科学合理的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方案,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安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指数[1]。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探讨

(一)地基隔震

地基隔震是最常用的建筑隔震设计方案,因为地基是建筑物与地震外力最先接触的区域,同时也是地震波产生外力的最大受力区域,因此必须对地基隔震技术进行有效的设计施工,确保建筑地基达到了相关的隔震技术标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效果。

在对建筑地基进行特殊处理时,可以根据建筑隔震的技术设计要求,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确保垫层可以最大限度的缓冲地震波造成的外力冲击,进而保证建筑的基本安全。在进行地基垫层处理时,相关的工程都是采取沙土或者黏土,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技术人员发现沥青作为地基的铺垫材料具有更好的隔震效果。在高层建筑结构隔震措施设计时,则主要利用沥青材料作为地基隔震铺垫的首选材料。

(二)基础隔震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仅依靠地基隔震远不能达到建筑物的抗震要求,同时需要开展其他不同的隔震技术方案,如基础隔震技术,该隔震技术主要是利用专业的隔震设备将基础构件与上层建筑进行合理的隔开。因为不同建筑物的隔震层位置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对基础隔震进行合理严谨的设计。当地震波的外部应力通过地基传递到建筑主体的过程中,建筑物当中的基础隔震则可以不断的吸收地震波产生的应力,最终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基础隔震技术方式是一种传统的隔震技术,在实际隔震技术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不足,因为基础隔震技术设计特点的局限,主要应用于多层建筑物或者是地下建筑工程,可以有效发挥出基础隔震技术的优势。若是将基础隔震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物,无法合理的发挥基础隔震技术优势,降低了高层建筑的整体抗震效果[2]。

当高层建筑物的隔震工作开展时,若没有采取合适的隔震措施,则会导致高层建筑物的自震周期延长,进而增加了建筑物损坏可能性。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可以采取其他的隔震技术方案,如摩擦滑移隔震、滚轴滑移隔震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效果。在实际建筑结构隔震技术设计时,需要依据建筑物的实际建设情况与施工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而选择最佳的隔震技术,充分发挥出隔震技术方案的优势,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

(三)悬挂隔震

现代大型钢结构建筑结构设计时,为了很好的提高建筑物的隔震效果,则会选择悬挂隔震技术方案。悬挂隔震主要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将建筑结构中大部分的结构衔接设计为悬挂连接,进而充分发挥出悬挂隔震技术的优势。

在钢结构框架结构设计时,合理的应用悬挂隔震技术,可以有效的抵消地震造成的外力应力,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因为当地震灾害发生时,地震波产生的冲击力不会直接传递到建筑钢结构主体上,而是由悬挂结构进行吸收,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波产生的冲击力,有效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与质量。

通过对悬挂隔震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可知,该隔震技术主要应用于钢结构的建筑项目,因为采取悬挂隔震技术,很好的改变了钢结构衔接的方式,很好的提高了钢结构建筑物的抗震指数。

目前钢结构建筑工程中,主要通过主框架与子框架之间的连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在悬挂隔震技术应用之后,主框架与子框架之间的连续主要发生在悬挂隔震体系当中,且由于子框架是悬挂连接于主框架之上,因此当地震波传递到钢结构位置时,主框架与子框架都会发生一定的晃动。同时位于上部的子框架可以在活动吊杆与悬挂锁链的辅助下,快速缓冲地震波产生的冲击力,进而降低地震对钢结构建筑物的整体损坏,提高了钢结构建筑物的质量[3]。

(四)层间隔震

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层间隔震技术应用的最为广泛,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楼层之间,设计安装相应的隔震技术设备,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效果。层间隔震技术属于基础性的隔震工作,可以很好的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避免人民群众受到影响。

层间隔震技术的施工技术简单快捷,且施工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但是层间隔震技术的实际隔震效果有限,无法抵御烈度较高的地震冲击。因此在层间隔震技术应用时,技术人员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施工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该地区具有非常稳定的地质结构,因而采取层间隔震技术方案,对建筑结构进行基础性的隔震处理,确保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

(五)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措施

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工之前,需要在工程抗震设计技术要求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确保后续工作开展的安全可靠。同时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对隔震抗震技术方案进行优化改进,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在具体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隔震技术施工方案,同时需要对一些具体薄弱的施工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加固的质量进行性能检测,确保施工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有效提高建筑主体的整体安全。当建筑主体完成竣工之后,需要利用专业的设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检测,依据检测的数据报告,合理的对相关位置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与可靠性[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结构进行隔震技术设计时,需要深入分析建筑机构的设计方案,分析外部的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隔震技术方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可行性,确保工程开发的经济性与可靠性。

猜你喜欢

隔震抗震钢结构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漾濞书协抗震作品选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
市政桥梁工程中的隔震设计分析
LRB-DSB三维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分析
关于公共建筑防震减灾新技术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