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科克塔斯金矿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基本分析

2019-02-20潘祎

新疆有色金属 2019年5期
关键词:拉纳托克布托

潘祎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七0六队 阿勒泰 836500)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西伯利亚古板块阿勒泰陆缘活动带克兰晚古生代火山弧西部的阿舍勒火山-沉积盆地之中,为活动大陆边缘陆内裂谷火山盆地,成矿区带属阿尔泰成矿省南阿尔泰成矿带,阿舍勒(裂陷盆地)铜金铅锌矿带是铜、锌、金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区。

区域内历经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以北西向为主,强烈挤压的构造特征,局部呈反“S”型。次级褶皱构造自东向西有喀拉托别—加曼阔依塔斯背斜、阿克萨依向斜、布托别山背斜,褶皱轴面直立或向东、向西陡倾;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为北西向玛尔卡库里区域性大断裂及次级的北北西、北北东、近东西向断裂构造。

2 区域韧性剪切带

2.1 褶皱

矿区北面主体褶皱构造为多拉纳萨依~阿克萨依向斜和布托别山背斜。

多拉纳萨依~阿克萨依向斜呈反“S”形,近南北向分布,长约10余千米,褶幅宽约1.5千米,向北扬起,向南为新生代地层所覆盖。在Ⅱ号矿床及其以北褶皱轴迹呈北北东向,轴面向北西西陡倾,Ⅱ号矿床以南褶皱轴迹呈近南北向,轴面向东陡倾,倾角75°~85°。向斜核部地层为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第四岩性层(D2t3d),两翼由内向外依次分布第三~第一层(D2t3c~D2t3a),两翼产状基本相同,属紧闭线形倒转褶皱。

布托别山背斜呈缓弧形,近南北向分布,长约5千米,向北扬起,北为萨热乌增岩体侵位,南为新生代地层所覆盖。在布托别20线以北褶皱轴迹呈近南北向,轴面向东陡倾。20线以南褶皱轴迹呈北北西向,轴面向西陡倾,倾角75°~85°。向斜核部地层为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第四岩性层(D2t3d),两翼由内向外依次分布第二~第四层(D2t3b~D2t3d),两翼产状基本相同,属紧闭线形倒转褶皱。

南矿(化)带位于多拉纳萨依~阿克萨依向斜南段东翼,由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第一~第四层组成,东部为东格勒黑云英闪岩体。呈单斜构造,地层产状总体东倾,倾角80°左右。

西矿带位于多拉纳萨依~阿克萨依向斜西翼,由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第二~第三层组成,工区呈单斜构造,地层产状总体西倾,倾角85°左右。

布托别和沃多克位于布托别山背斜西翼,由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第二~第三层组成,呈单斜构造,在布托别37线以北及其沃多克地层产状总体东倾,倾角75°~85°左右。在布托别37线以南地层产状总体西倾,倾角75°~85°左右。

2.2 断裂

(1)北北东向断裂(F1、F2)

该组断裂都发育在不同岩性界面附近,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是工作区北部多拉纳萨依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现将F1、F2断裂简述如下:

F1断裂:纵贯矿区中部,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的第二(D2t3b)与第三(D2t3c)岩性层间。区内长度约5千米,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延出图外。在Ⅱ号矿床52线以北走向为10°~20°;以南偏转为340°~350°。断裂面呈北西向陡倾,倾角60°~85°。沿断裂破碎带发育,宽度达20~50米,并有石英闪长岩脉、石英脉密集分布。岩石普遍碎裂岩化、糜棱岩化,热液蚀变强烈。该断裂活动以层间滑动为主,无明显位移。断层性质,成矿前及成矿期以张扭性为主,成矿后以压扭性为主。多拉纳萨依金矿Ⅰ~Ⅲ号矿床均赋存于该断裂之破碎带内。

F2断裂:分布于多拉纳萨依金矿矿区西部727.7、737、624.7高地西侧,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灰岩层(D2t3c)与绢云绿泥千枚岩、粉砂岩、细砂岩层(D2t3b)界面间。控制长度大于5千米,向北延出区外,南端被第四系掩盖。断裂走向以0°~20°为主,南、北两段分别向北西、北东偏转,略呈弧形展布。倾向北西,倾角70°~85°。未见明显破碎蚀变带。

(2)北西向断裂(F3)

F3断裂:位于多拉纳萨依金矿矿区西部732高地南西侧,控制长度450米,向北西延出区外。走向310°~320°,断裂面近于直立,断层性质以压扭性为主。

(3)近东西向断裂(F4、F5)

F4、F5断裂:分别位于多拉纳萨依金矿矿区北西部和南西部,在地貌上表现为直线沟。断裂长度1~2千米,走向270°~285°,断裂面陡直。该组断裂形成时间较晚,常截切其他方向断裂。

3 矿区韧性剪切带

矿区韧性剪切带发育,主要有南矿带韧性剪切带、布托别韧性剪切带、科克塔斯韧性剪切带等,前两者向南交汇于科克塔斯。

南矿带韧性剪切带呈长条状近南北向分布,北与多拉纳萨依金矿Ⅱ号矿床的韧性剪切带相接,宽50~200余米,走向为355°~360°,倾向东,倾角75°~85°。沿韧性剪切带的地层为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D2t3c)绿泥绢云千枚岩、变粉砂岩及细砂岩,其中石英脉、石英闪长岩脉等中酸性脉岩密集分布。

南矿带的西侧为布托别韧性剪切带,呈缓弧形长条状分布,呈近南北向,长大于10千米,宽50~200余米,南被第四系覆盖。沿韧性剪切带的地层为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其岩性为绿泥绢云千枚岩、变细砂岩和变粉砂岩。韧性剪切带中层间小断裂发育,石英脉、花岗闪长岩脉等中酸性脉岩密集分布。

受构造作用,南矿带韧性剪切带和布托别性剪切带交汇于科克塔斯区,形成一个韧性剪切带,即科克塔斯韧性剪切带,向南被第三系覆盖,通过磁异常和钻探验证已证实韧性剪切带向南延伸稳定,从南矿带向南延伸仍大于10余千米,宽600~1300米,沿韧性剪切带的地层为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其岩性为绿泥绢云千枚岩、变细砂岩和变粉砂岩等,韧性剪切带中层间小断裂发育,石英脉、花岗闪长岩脉、石英闪长岩脉等中酸性脉岩密集分布,也是找矿有利部位。

4 韧性剪切带特征与主要标志

(1)属中深构造层次线型强应变带,塑性变形强烈。带内岩石塑性揉皱、流劈理等十分发育。见有石英、石英闪长岩构造透镜体或拉伸虚脱现象。

(2)有较稳定的糜棱岩化带分布。中部以糜棱岩、千枚岩为主,向两侧逐步过渡为糜棱岩化岩石-正常岩石。

(3)岩石组构造普遍碎粒化,碎斑结构、糜棱结构、细鳞片变晶结构发育。石英波状消光,重结晶较普遍。云母类矿物发生弯曲、揉皱。

(4)石英、黄铁矿等矿物晶体压扁成透镜体,并出现压力影构造及不对称旋转现象。

(5)由于岩性差异,其千枚岩、变泥质粉砂岩等以塑性变形为主;灰岩、变砂岩则以脆性变形为主。

(6)该剪切带是在层间断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多期次变形变质作用形成。金矿化带与之相吻合,是本区金矿床矿体的主要导矿、储矿控矿构造。F1断裂即发育在该剪切带中脆韧性变形最强烈的部位。

猜你喜欢

拉纳托克布托
科学家成功调控马约拉纳零能模阵列
布托啡诺的药理特性及其应用进展
探索凝聚态中的马约拉纳粒子专题编者按
实测UCC公路探险车托克米
黑乌鸦托克
瓜拉纳
卡尔·拉纳的先验人学及其调和特征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徒托克的花儿
傻瓜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