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巧研究
2019-02-20石兴涛
石兴涛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100)
1 玉米褐斑病症状
玉米褐斑病常在顶部叶片出现,玉米叶以及叶鞘处褐斑严重。这种病害在最初出现阶段,会在叶片上密集成行,最初阶段为红褐色或黄褐色斑点,这种斑点呈圆形,经常汇集在一起,如果褐斑病不能得到控制,进一步发展,就会在叶片上出现大面积病斑。得不到治理的玉米褐斑病,会出现叶片坏死,最终散出褐色粉末,影响玉米生长,使玉米产量低下,进而造成绝产、减产、籽粒不饱满现象。
2 玉米褐斑病发生特点
这种病害问题,属于玉米上的一种寄生菌,该病菌寄生在玉米薄壁细胞内,细菌的休眠孢子囊比较厚,呈圆形或是椭圆形。玉米褐斑病主要出现在玉米的叶片上,然后才会出现在叶鞘以及玉米茎秆中。在病发前,会在叶片顶端出现,使叶片出现黄斑,逐渐变为 褐色、红褐色的病斑,这种病斑可达到3mm左右,在病害扩散时,小斑点逐渐连接到一起,形成大面积的病斑问题。这种大面积的病斑一旦出现,就会使叶片的细胞组织受到攻击,进而造成叶片坏死现象,叶片随着病害问题的加剧,逐渐凋零直至枯死。造成玉米褐斑病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病原菌在土壤中残存越冬,在第二年依靠空气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只要有适合病菌生存的天气,就会产生大量孢子,逐渐侵染玉米叶片,最终导致玉米出现褐斑病,影响玉米的生长与产量。
3 玉米褐斑病出现原因
3.1 玉米种类杂
近几年,玉米的品种逐渐增多,很多玉米市场上出现未经批审的品种,部分市场玉米品种虽然经过批审,但是种植的区域不符,并不是本区域的玉米种类。玉米市场上的种类多,品种繁杂,市场管控效果难度大,这些问题都为寄生菌提供了有力生存环境,使玉米受到侵蚀。
3.2 重茬连作
由于市场上对玉米的需求量增多,很多农民不断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这也导致玉米出现重茬连作现象,这种现象使病原菌在玉米地经年累计,很多秸秆未经高温处理,直接在田间使用,使病原菌扩散途径增加,也是玉米褐斑病主要的出现原因。
4 玉米褐斑病防治方式
4.1 玉米褐斑病农业防治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植株,像是中科11、鲁单981等,这些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以抵御病原菌侵蚀。玉米植株经过挑选,在进行种植。像是很多玉米地仍使用秸秆还田或是病体沤肥,要对玉米病残体进行处理,对其进行深埋,切记不要应用不科学的秸秆还田技术,在用玉米病残体进行沤肥时,要注意高温消毒,只有经过高温,充分腐熟后才可以进行使用。同时,对于经常出现玉米褐斑病的田地,要实行轮作倒茬,在定期时间内,对种植的种类进行更换,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使土壤得到休息。还要注意,不可随意加大栽培密度,要使整个田地具有固定密度。在玉米种植前期,要对土地进行施肥,可以利用有机肥,使土地的肥力得到保障。还要根据土地情况,推广旱播与配方施肥技术。同时,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在合理施肥的同时,进行适时浇水,对土地中的杂草进行去除,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及时对土地进行调整,使土地的小气候得到改善,为种植提供有利条件。
4.2 玉米褐斑病化学防治
在玉米长至4~5叶片时,如果田间种植的玉米植株属于不抗病种类,要及早进行玉米褐斑病防治工作。避免温度高、降雨量大的天气,使病害问题出现。在防治药剂选择上,可以利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玉米叶面喷淋,利用化学药剂,可以有效预防玉米褐斑病出现。在玉米褐斑病的发病初期,进行药剂的喷淋,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以在药剂中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使玉米地的肥力得到补充,进而提升玉米病害防治能力,在喷洒药剂时,要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定期进行药剂喷洒,尽可能降低玉米病害问题出现,使玉米产量得到保障。
5 结语
玉米褐斑病问题严重,会使玉米的产量降低,甚至出现绝产现象,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只有农业产量得到保障,才可以开展其他社会活动。农业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对农业中的病害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病害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式,共同维护农业产量,使农作物可以持续供应社会需求。在病害问题出现的初期,要进行防治,本文以玉米褐斑病为例,对其病害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在保护玉米产量基础上,为其他农业病害问题提供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