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
2019-02-20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马莉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 马莉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落后,存在科技含量低、贡献率不高等问题。当前,新技术革命不断发展,要推动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跳出“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人力资源(薛俊波等,2010)。
科技人力资源是国家与区域竞争的核心要素。在国际方面,并没有丰富的、专业的文献,对区域经济发展、科技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但是其都具有明确的思路。具体来说,在科技人力资源流通,或者在知识扩散的过程中,就能够依据不同的方式,如创新等,推动地区经济或者国家经济的发展。例如:Oketch等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其通过人均资产的概念,对经济增长、人力资源的关系进行衡量,并且发现的二者之间呈现出紧密的双向关系。而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中,也将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关系,作为相关领域的重点课题,同时已经成为当前定量研究工作的难点之一。经过研究,相关学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关系模型,即“1+X”,并证明了创新能力、人力资源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结合我国当前的研究成果,其基本都将人力资源的聚集、分布、流动,作为主要的研究者重点,同时对人力资源、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终发现,当前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经济增长、人力资源的关系相符。但是,在与科技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指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这一指标,并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力资源状况、产业优势、经济效率以及相关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入手,对西北地区人才的发挥程度、关键作用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
1 西北地区科技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1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分析
截至2016年,西北地区拥有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15.06万人,占全国总量的6.95%。2009—2016年,西北地区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和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西北地区较全国的平均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此外,西北地区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全国占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截至2016年,西北地区拥有R&D人员(全时当量)15.06万人,占全国总量的3.88%,在七大行政区中排名倒数第一。2009年以来,西北地区R&D人员总量和每万人口中R&D人员增长趋势明显,但与全国年均增幅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西北地区R&D人员总量在全国占比从2009年的4.95%一路下降到3.88%,下降趋势十分明显。
1.2 科技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从科技人力资源的地区分布看,科技人力资源在西北五省区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地区差异明显。以2016年R&D人员为例,西北地区共有R&D人员150629人。其中,陕西占62.91%;甘肃占17.09;新疆占11.25%;宁夏占5.98%;青海占2.77%。可见,西北地区R&D人员分布是不均衡的,这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从科技人力资源的专业分布看,科技人力资源在各类专业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专业差异显著。以2016年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例,教学人员比例最高,其次是卫生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较低,这与西北地区作为农业重要发展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大量需求不协调,农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短缺,将成为西北实现以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科学研究人员占比最低,科学研究人员的短缺将直接限制西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2 西北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关联关系分析
2.1 资源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在本文的分析中,为了更好的对西北地区科技人才资源聚集度趋势,进行详细的研究,将会采用聚集指数的方式,对其进行记录、分析。就人力资源的集中度来说,其具体的计算方式为:
其中,公式中的ui代表地区i中,科技人力资源的集中度的综合;Hi则代表地区i中科技人力资源的具体数量;Li代表地区i中人力资源的总体数量;H则实际上代表全国范围内,科技人力资源的总体数量;L代表全国范围内,人力资源的总体数量。
基于相应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中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聚集程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同步联动关系。特别是在2012年以后,西北地区的经济速度相对较快,但是该地区的人力资源聚集程度,基本上呈现出不变的趋势,甚至还有所下降。在本文的分析中,将西北地区的五个省份进行动态关联,其中甘肃地区两个指标的同步变化趋势,基本上呈现出明显的关系,同时陕西与之相似。与之相比,新疆、青海地区在经济得到提升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的聚集程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或者会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化。而宁夏地区在近年来,经济增长、人力资源聚集程度等,都出现了负向变化的趋势。
2.2 资源密度与区域经济效率的关系
实际上,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内生技术,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而二者均与科技人力资源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本部分的分析中,主要将劳动生产率、科技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的内容。结合西北部地区的省份来看,不同省份之间实际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其中,新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比重,明显要优于其他的省份,但是其自身的劳动生产也又存在明显的劣势。与之相比,陕西地区的人力资源比例,虽然得到了明显的增长,但是依然比新疆的水平低,而劳动生产率却比新疆地区的高。而青海、甘肃、宁夏三个省份,这两方面的水平都相对更低,所以并不能清晰的总结生产率、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2.3 科技人力资源与资本要素集聚关系
在这一部分中,对资本要素聚集、科技人力资源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分析西北地区人均资本、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发现资本要素聚集、科技人力资源之间,不仅有着同向聚集的发展趋势,并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结果表明,人均资本的聚集要快于人力资源的聚集。但是,5个省区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没有省份在两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均不同程度显示出两种要素同向集聚的趋势,而宁夏则与之相反,显示出两种要素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
2.4 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产业体系的关系
以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要想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就需要重视科技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要素。同时,在创新产品的过程中,科技人力资源同样是重要的要素之一,而在实际生产的环节中,科技人力资源可以有效缩短其所需的时间。简言之,区域产业之间的优势,实际上就是科技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在具体的分析中发现,产业体系中产业优势、科技人力资源效能,其二者之间优质而明显的相关关系。另外,在具体的动态分析中发现,如果区域产业结构体系,发生了变迁、优化等,那么人力资源就会向更具优势的产业方向聚集。为了可以对上述观点进行验证,本文主要运用区位熵指标,对区域产业系统的优势进行观察、比较,最终掌握二者之间的匹配程度。由于西北五省区统计口径并不一致,为了便于研究,本文仅对陕西、甘肃和青海三省进行分析。
2.4.1 各产业门类中科技人力资源多数呈现相对分散特点
从产业体系内分布看,这种相对分散的特点在绝大多数行业门类中都存在,除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之外,其他行业门类均出现了科技人力资源占全国比重低于人力资源所占比重,即科技人力资源在西北地区上述四个行业之外的所有产业门类中均呈现相对分散的特点,未形成地区产业体系中的优势要素。
2.4.2 科技人力资源空间集中程度与地区产业优势正相关
从行业门类的科技人力资源空间集聚的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在西北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存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各行业门类中空间集中度最高的次级区域多数被陕西包揽;甘肃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比重较高,在西北地区排名第一,同时两行业的区位熵值也远远大于1,是甘肃竞争优势最突出的两个行业;青海只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个行业较其他两省具有优势,但区位熵值达到7.49,说明青海在该行业的优势十分明显。
3 结语
以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的西北地区在人力资源方面,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同时资源的集中程度也明显低于国内的平均水平,特别是科技人力资源。在西北地区,人均资本的集中程度,要快于科技人力资源的集中程度,同时其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联动趋势。在2012年以后,由于区域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资源聚集程度则出现了不变的现象,甚至还有所下降。在西北地区中,科技人力资源比重对于提高生产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西北内部的地区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以将科技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为三个不同的梯队:(1)甘肃,在科技人力资源聚集的条件下,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其人力资源的优异结构,并没有在根本上提升当地的生产率;(2)陕西,科技人力资源在聚集的条件下,并没有充分发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3)青海、甘肃、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科技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清晰的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西北在转变自身经济结构的阶段,科技人力资源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经济规模一直低于国内的平均水平。因此,就应该对科技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引导,充分发挥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