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1-2017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时空分布规律*

2019-02-20刘海南李永红张玲玉

灾害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竹林总数陕西省

刘海南,李永红,杨 渊,张玲玉

(1.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 西安 710054;2.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3.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对这种形势,积极开展了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工作,虽然相比于日本、美国和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在地质灾害管理、调查评价精度[1]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探索建立了较为符合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和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群测群防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个创举,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特征。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年平均400人左右,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减少64%,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则大幅增加,增加近一倍,年均避免了近5万人的伤亡。

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是指单位或个人主动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对具体地质灾害点将要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时间、地点和范围、强度等预测较为准确,并进行灾前预报,使受威胁的人员和财产得到及时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偶然性、隐蔽性,很难准确地测算出某一地质灾害发生的精确位置与时间,如何提高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率仍将是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国内外专家关于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是对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发育规律、监测预警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2-14]。王雁林[15]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01-2005年陕西省发生的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案例的时空分布、类型规模等若干规律,并进一步讨论了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原因;张国平等[16]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灾害成功的避让案例,揭示了对当天发生了强降水的地质灾害预警会引起较多的避险措施,而只有前期降水的预警则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陕西省是地质灾害严重发育省份,全省共划分出34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截至2017年底,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1 366处,威胁49.25万人,威胁财产169.0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01-2017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8 345起,造成935人死亡失踪,34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7.3亿元。2000年,陕西省启动了安康市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形成的以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灾害点为雏形的地质灾害避险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得到了推广并运用,随着调查精度的提高,专业监测预警设备的发展,2013年,商洛市镇安县构建了“监测手段多样化、数据集合智能化、预警分析及时化、行政管理支撑化、信息服务一体化”五化模式,也在全国得到了推广与运用。陕西省群测群防体系逐步向群专结合体系转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防灾减灾效果。根据《全国地质灾害通报》,近5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我们对2001-2017年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的关系,以期提高陕西省的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率,努力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避免群死群伤,为陕西省防灾减灾事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省份借鉴与参考。

1 成功预报总体概况

根据陕西省历年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数据资料,不完全统计,2001-2017年全省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59起(图1),避免人员伤亡26 289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40 298.3万元,其中2003年、2010年成功预报起数最多,分别为176起、135起,避免人员伤亡4 867人和9 913人。

图1 陕西省2001-2017年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分布图

从单起成功预报来看,又以2010年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大柴沟泥石流避免3 600人伤亡和2017年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办事处广景花园小区活动广场南侧滑坡避免476人伤亡最为典型。

(1)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大柴沟泥石流成功预报案例

2010年7月23日,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普降大到暴雨,居住在竹林关大柴沟附近的群众在接到竹林关镇政府和竹林关国土所的汛雨情信息后,由村委会组织安排3~5名专职人员对大柴沟及沟口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在巡查监测时发现大柴沟内的洪流不断增大,随后又发现时大时小且有巨响传出,监测人员将这一情况立即报告村委会,村组干部立即赶到现场,安排加大监测力度,及时传达信息。7月23日晚24时左右,竹林关村委会将监测人员报告的异常情况报告给竹林关镇政府,镇政府接到报告后,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应急抢险队伍立即赶到现场,做好撤离准备,并电话报告县政府。县政府接到竹林关镇政府报告后,根据气象、国土、等水利部门提供的相关雨情信息,经会商后立即决定并向竹林关镇政府发出撤离令,撤出附近所有受泥石流威胁的群众3 600余人。24日凌晨2时,镇政府所在地背后的大柴沟泥沙巨石瞬间涌入竹林关小城镇大街小巷。一时间,村民房屋倒塌,机关、院落、门店泥流奔涌,灾情惨重,整个小城镇堆放泥沙石块达120万t左右(图2)。

图2 竹林关镇大柴沟泥石流灾害现场

(2)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办事处广景花园小区活动广场南侧滑坡成功预报案例

2017年6月7日21:30,安康市国土资源局汉滨分局接江北办事处报告,在江北办广景花园小区活动广场南侧斜坡出现多处裂缝和滑坡险情,国土汉滨分局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立即指派主管副局长带领地灾办人员并邀请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突击总队安康支队专家赶赴现场,会同江北办事处、国土所,临江社区干部迅速对该滑坡险情进行了应急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险情重大,直接威胁群众115户476人,情况非常危险,随时都有滑塌的可能。经会商后,要求江北办事处、国土所和临江社区干部立即组织对受威胁的115户476人进行紧急撤离,并做好受威胁群众的临时安置工作。6月9日上午11:30,坡体出现了滑塌,滑坡土体将下部江北小区15号楼,房屋后部掩埋,滑坡土体冲进4单元1~4层8户居民楼屋内损毁房屋墙体(图3、图4)。由于国土汉滨分局、江北办事处、国土所及临江社区干部防范到位,措施得力,涉及的群众115户476人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成功的预防了这次滑塌事件,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图3 滑坡体全貌

图4 滑坡损毁居民楼

根据已有数据,对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率(即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数量除以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进行了统计,从图5可以看出,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数与地质灾害发生数在年际变化趋势上保持一致,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率变化趋势与二者相关性不强。总体来看,成功预报率在2013年之前较小,多数年份处于10%以下,更有5年的成功预报率小于5%。而2013-2014年成功预报率高于10%,2015-2017年,成功预报率持续高于20%。可以看出,全省的地质灾害现状从一开始的灾情多成功预报少的状态,逐渐向灾情少成功预报多的状态转变。这种状态转变的背后是科学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群众不断提高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先进精密的监测预警设备等多方结合的成果。

图5 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率年际变化图

在559起成功预报案例中,选取了205起信息要素较为全面的案例进行了整理统计,分析了成功预报案例的类型、规模等基本特征,研究了其时空分布规律,总结了我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主要做法。

2 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基本特征

对205起成功预报案例的类型和规模进行统计,结果如图6、图7所示。类型上:滑坡123起,占总数的60%;崩塌65起,占总数的31.71%;泥石流8起,占总数的3.90%;地面塌陷8起,占总数的3.90%;地裂缝1起,占总数的0.49%。可见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以滑坡和崩塌为主,二者占到了总数的91.71%。规模上又以小型为主,占总数的89.27%。参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17],按避免人员伤亡数<3人、3~10人、10~30人、30~100人、100~1 000人和≥1 000人分别统计成功预报案例数量,结果如图8所示。整体近似于正态分布,避免3~100人伤亡的成功预报案例占总案例数量的88.30%,其中避免10~30人伤亡的成功预报案例最多,占33.66%。

图6 成功预报案例按类型统计

图7 成功预报案例按规模统计

图8 成功预报案例按避免人员伤亡数统计

图9 陕西省2001-2017年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月分布占比图

3 时空分布规律

3.1 时间分布规律

以月为单位,对上述205起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9所示。与地质灾害灾情每月占比分布类似,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也主要发生在7-10月,占总数的84.88%,且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10月份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数量虽有所降低,但其占总数比仍达到了16.10%,与8月份持平,而地质灾害灾情占比却从9月的34.82%急速下降到了4.39%。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虽然10月份进入了非汛期即地质灾害相对“低发期”,但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和工作的强度都没有下降。

3.2 空间分布规律

按行政单元来看,对205起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0所示。安康市成功预报最多,64起,占总数的31.22%,其次为商洛市34起,占总数的16.59%。其他各地市分布相对平均。按地貌单元来看,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占比分别为14.14%、32.20%和53.66%。总体上,与地质灾害灾情空间分布规律较一致。

图10 陕西省2001-2017年各地市地质灾害灾情与成功预报分布图

4 预报与发生时间探讨

对205起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案例的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间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在发出预警信息后,1 h内发生地质灾害占总数的12.20%;1~3 h内发生占总数的15.61%;3~12 h内发生占总数的26.34%;12~24 h内发生占总数的15.61%;24~48 h内发生占总数的5.85%;48 h以上发生占总数的24.39%。说明一旦出现临灾征兆,在未来12 h内发生地质灾害的比例为54.15%,未来24 h内发生的69.76%。这就要求人们在发现临灾征兆后,应立即撤离人员并报告上级,从而避免人员伤亡。

例如:2017年10月4日凌晨01:30,安康市白河县构扒镇境内十天高速引线1 km(高庄村钱家院隧道外300 m)处住户李相云发现房屋对面山坡有落石滚落,土体有松动迹象,李相云及时将险情向构扒镇政府报告,构扒镇政府立即向县政府、县国土局报告,并及时与镇干部、村干部对周边受威胁群众13户59人进行转移,02:30发生大面积土质滑坡,滑坡方量约2万m3左右,造成房屋倒塌4间,受损6间。因撤离及时,13户59名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避免经济损失300万元(图12、图13)。

图11 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间隔统计图

图12 滑坡现场

图13 应急处置

5 成功预报的主要做法

通过对成功预报案例的统计分析,总结出陕西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的主要做法如下。

(1)摸清地质灾害隐患家底,严格落实地质灾害“三查”制度

截至2016年底,全省完成了107个县(区、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全省易发区内89个县(区、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家底。同时根据2016年出台的《陕西省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认定与核销管理暂行办法》[18],进行了每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认定与核销工作,完善了群测群防网络,每个隐患点都设立了警示牌,落实了监测人与责任人,编制了隐患点避险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做到了责任到人、方案到点、措施到位。

在此基础上,各县(区、市)国土资源局严格落实了地质灾害“三查”制度,组织人员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险情及时上报并做好文字记录,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细化工作职责,随时掌握隐患点的变化趋势,准确捕捉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及时做出预警预报,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加大地质灾害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力度,提高群众防灾能力与意识

2010-2017年,全省累计发放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约619万份,培训基层防治人员和群测群防员约434万人次,提高了基层防治人员、监测人员的临灾征兆识别能力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群众的防灾意识;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多种形式演练,包括地质灾害“防、抢、撤”演练、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演练等多种形式。各类演练累计近1万余次、约102万人参与,通过演练,提高了受威胁群众的临灾避险能力,熟知了撤离路线、地点、报警信号等信息,一旦发生灾险情,能快速撤离,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

(3)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向群专监测逐步迈进

一方面,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台联合,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大、较大、较小、小”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产品。据统计,2014-2017年,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产品42次,而预报区内的成功预报数量为24起,占成功预报总数的33.80%,可以看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对地质灾害的防范起到显著的警示效果;另一方面,大力研发专业监测预警仪器,通过专业自动化监测手段提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截至2017年底,全省建成自动化程度不同的专业监测点199处,有效避免群测群防员人为监测不能实时传输数据的局限性,这也为成功预报地质灾害提供了大量的预警信息。

猜你喜欢

竹林总数陕西省
竹林察记
竹林察记
竹林察记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聚焦两会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竹林奇俊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