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映

2019-02-20刘畅

电影故事 2019年3期
关键词:迪恩绿皮书飞龙

文/刘畅

03.01

驯龙高手3苦甜参半的离别

导演:迪恩·德布洛斯

配音:杰伊·巴鲁切尔、亚美莉卡·费雷拉凯特·布兰切特、基特·哈灵顿克雷格·费格森

类型:动画/奇幻/冒险

故事:小嗝嗝在战争的历练下已经变得足够勇敢、成熟,成为新一任酋长的他与阿丝翠德一起,将博克岛打造成了一个奇妙而热闹的飞龙乌托邦。意外总是在平静中降临,一只与无牙仔同种的雌性光煞飞龙出现了,与她同来的还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猎龙者葛林魔,小嗝嗝和无牙仔不得不离开自己唯一的家园……

作为系列动画电影,在前两部《驯龙高手》电影中,小嗝嗝和飞龙无牙仔从互相为敌,到成为形影不离的好友,并在生死之战中并肩抗敌、保护彼此,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让观众为之动容。为了保护族人和他挚爱的飞龙,小嗝嗝在残酷的战争中失去了左腿和亲爱的父亲。然而在终篇《驯龙高手3》中,光煞飞龙和终极大敌猎龙者葛林魔的出现,又让小嗝嗝和无牙仔身处离别的绝境,他们将作何选择?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结局?

小嗝嗝的成长史

在东方传统文化中,龙是神话传说中寓意吉祥的动物,然而在西方世界,龙却被视作神秘血腥的动物。在第一部《驯龙高手》中,维京村落博克岛的岛民以牧羊为生,但是飞龙总是入侵小岛掠夺羊羔,扰乱居民生活,小嗝嗝的父亲斯多戈将飞龙视作天敌,带领岛民研发各种屠龙工具,每一个博克岛岛民在年轻的时候都要学习屠龙技巧,甚至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屠龙人。那时候,飞龙是以闯入者的形象出现的,它们身形巨大,獠牙外露,成群进攻,有着诸如喷火、释放毒气等各种致命能力,对于岛民来说,飞龙就是恶魔。

迪恩·德布洛斯作为编剧兼导演,具有敏锐的冒险意识和充满童真的想象力,通过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让片中角色更加生活化。但这部冒险电影中的主人公并非完美无缺,年轻的小嗝嗝是个早产儿,作为受人敬仰的斯多戈的儿子,他的表现显然有点让人失望,身体瘦弱的他优柔寡断,每次面对飞龙的突袭总是手忙脚乱,甚至帮倒忙,这样失败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不合群。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缺陷,让他有了与父亲的勇猛形象完全相反的温柔和善良的性格。面对他意外射伤的飞龙夜煞,小嗝嗝本可以杀掉它,向岛民和看不起他的同龄人炫耀自己屠龙的实力,但他却选择了救助它。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小嗝嗝开始真正地了解飞龙的性格,发现了它们温顺可爱的本性,并和夜煞无牙仔成了并肩作战的好伙伴。

在导演迪恩·德布洛斯的想象中,生活在电影世界中最著名的维京村落之一的小嗝嗝、阿丝翠德和无牙仔,他们在大银幕上的旅程反映出了他们和身边的人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小嗝嗝成功说服父亲接受飞龙的时刻,无牙仔从敌视到信任小嗝嗝的时刻,阿丝翠德与小嗝嗝怦然心动的时刻,甚至包括小嗝嗝在残酷战争中失去左腿的痛苦时刻。正是在这样的历练中,小嗝嗝克服了种种困难,才成为日渐具有男子汉气概和领袖气质的大英雄。导演挖掘人物深层次的欢愉和痛苦,让角色走向了观众,成为真实世界中极具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影迷不仅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也会陶醉于这一系列动画片所呈现的丰富情感之中。

飞龙临境

“驯龙高手”系列电影是导演迪恩·德布洛斯根据克瑞西达·考威尔经久不衰的系列小说改编而来,由环球影业和梦工厂出品。它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呈现让许多动画电影粉丝直呼不输迪士尼和皮克斯。除此之外,这一系列影片还入围并获得了全球多个重要电影节的动画类奖项:《驯龙高手》提名2011年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和第68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动画长片,获得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3D电影奖—年度最具创意立体电影;《驯龙高手2》提名2015年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获得第72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动画长片和第42届动画安妮奖最佳动画长片。

这一系列电影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荣誉,与导演对视觉效果的孜孜追求不无关系。为了打造逼真的“飞龙临境”的视觉效果,《驯龙高手3》的创作团队始终在追赶技术,甚至不断地创造新技术。由于一部动画故事片是由大约500万个数码文件所组成的,梦工厂的动画电影都非常依赖科技支持。在《驯龙高手3》的一部分片段中,单一个画面就包含了10万多个数码文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灯光照明一直是限制动画电影发展的瓶颈,即使对于梦工厂这样技术领先的工作室来说也一样。“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好用而强大的工具,它在后台让我们能够创造出巨大的动画世界—色彩斑斓而绚丽的场景,而且能同时渲染比以前更多的角色。”迪恩·德布洛斯说,“以前只有单人镜头的,现在可以拍成多人对话了。”

迪恩·德布洛斯把这归功于克里斯·迪法利亚,是他开发出获得专利的“月光”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动画照明作业中进行实时渲染,是革命性的光线追踪技术。这个绝妙的工具可以计算光线效果,并模拟光影如何在物体表面反射。制片人骄傲地承认,他们对这部史诗级冒险动画片的愿景与这个绝妙的技术一起成长了起来。迪恩·德布洛斯说:“现在我们能够同时渲染非常多数量的角色,以及片中飞龙丰富微妙的细节。我们过去也许会避免颜色艳丽苍翠的植物场景,而现在,人物可以轻松地穿过蕨类丛林或是与树枝擦肩而过。”

“月光”技术可以说是CG动画技术中的一个大跨越,它为《驯龙高手3》的动画场景注入了几千万道光线,并根据它们的照射线路计算高光和阴影,使得影像中呈现的就像是在自然世界中一样,让观众有置身于其中的感觉。

驯龙故事的终章

作为小嗝嗝和无牙仔故事的终章,可以看到导演依旧努力地创造精彩纷呈的故事,曾经被认为是最后一只夜煞飞龙的无牙仔也许将在《驯龙故事3》中迎来自己的真爱—一只同种、通体洁白的光煞飞龙。在预告片中,无牙仔见到光煞的那一刹那就被吸引了,光煞从何处来?它是否是通向隐秘之境的关键角色?在光煞和小嗝嗝之间,无牙仔将如何选择?这些都是导演抛给观众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终章的离别似乎在所难免,为此,导演迪恩·德布洛斯特地请来自己的好友约翰·鲍威尔担纲第三部影片的作曲。对于迪恩·德布洛斯来说,《驯龙高手3》的编曲阶段是将他的工作融入约翰·鲍威尔世界的时候,这位作曲家能够创作出电影专属的旋律,令一切都焕然一新,特别是在离别即将来临的时候,音乐作为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必不可少。

“我坚信音乐可以承担一半的叙事功能”,迪恩·德布洛斯说,“在这些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手中,约翰·鲍威尔将故事的每一个时刻都提升了一个档次。音乐所传递出的信息,是对话甚至表演都无法做到的。我们创作出的场景,不仅仅是受到音乐支撑,而是被音乐所驱动的。” 当影片需要音乐来催人泪下的时候,约翰·鲍威尔相信只有在他本人,作为观众的一员,感受到那份感情时,主旋律才能响起。

当基于自己所创造世界的电影三部曲走到了终章,没有人会比无牙仔和小嗝嗝的创造者更不舍了。“听上去不太可能,但这个故事是基于我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原小说作者考威尔回忆道,“博克岛是我长大成人的地方,大块头斯多戈是根据我和我父亲的关系而创作的。当然,在故事结尾,‘我还小的时候,世界上有飞龙’,这是我20年前刚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为小说写的开篇语。我从一个男孩成长的视角讲故事,回顾我自己的童年,小嗝嗝就像是无牙仔的父亲。故事的主题与我自己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所以结局的感觉苦甜参半。”

导演迪恩·德布洛斯向所有他遇到的人都表达了自己对考威尔笔下世界的爱,对既是编剧又是导演的他来说,“驯龙高手”系列电影中最令人快乐的时候就是将这个复杂的世界介绍给新粉丝,还有就是遇到粉丝告诉他这部电影对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我不曾料到的是,这些人物和故事是他们的世外桃源。”他总结道,“我和我们的英雄们有一个互动的主题,特别是小嗝嗝以及他卓然不群的个性,这让那些被外界排斥的人们得到了抚慰。我意识到我们在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都有责任记住这一点。”

从2010年《驯龙高手》横空出世至今已经9年了,从第一部到如今的终结篇章,德布洛斯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寻找,面对未知世界的勇气的温情故事。在相遇和离别间,小嗝嗝和无牙仔的故事已然变成史诗级的冒险神话,他们也陪伴了许多年轻的粉丝长大成人,并教会他们勇敢和善良,帮助他们找到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决心和勇气。

03.01

绿皮书撕碎偏见的黑与白

导演:彼得·法雷里

主演: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

类型:剧情/喜剧/传记

故事:1962年,意大利裔美国人托尼·利普开车护送黑人钢琴家唐·谢利,从纽约前往美国南部进行为期8周的巡演。在那个时代,黑人在出游时还得根据“绿皮书”上的引导来寻找接纳他们的场所,因而这趟巡演风险十足,而原本互相看不惯的两人,又如何在旅途中相处呢?

文/邱骊吉

一位黑人老板,一位白人司机,在种族歧视横行的年代开始了一趟麻烦的旅行。性格和背景都截然不同的两人,在旅行中却撕碎了对彼此的偏见,结下了可贵的友情。后人用第一手资料将他们的故事拍成了电影,也就是这部《绿皮书》,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种子选手,一部令人愉快的友情喜剧。

确有其事

《绿皮书》这个片名,可能会让不太了解美国历史的观众看了不知所以。电影中的“绿皮书(Green Book)”是一本真实存在过的旅游指南,由黑人邮递员维克多·雨果·格林(Victor Hugo Green)所著,上面详细地标注了当年黑人在美国各州旅行时,到哪里能找到给他们提供服务的餐厅和旅店。那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结束了100年,但种族歧视仍然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根深蒂固,越往南方,种族隔离的现象越是严重,进入“错误场所”的黑人难免遭受羞辱乃至更大的危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纽约拥有安逸生活的牙买加裔钢琴家唐·谢利决定踏上去南方巡演的旅程,他想用音乐改变人们对种族的偏见。

黑人钢琴家为他这趟注定充满意外的长途旅行雇佣了一个保镖兼司机—托尼·利普,一位失业前在纽约的夜总会当保安的白人。托尼有个源自他意大利老家地名的拗口姓氏,身边的朋友都只叫他的绰号利普,他本人对此毫无意见。托尼豪爽、讲义气、顾家,平日的言行间却也没少过种族歧视。不过唐·谢利开出了丰厚的薪酬,托尼也就接过其乐团搭档扔给他的“绿皮书”,开始了这趟麻烦不断的旅行。

唐·谢利有三个博士学位,精通八国语言,生活优雅精致,钢琴只弹施坦威,即使遭受无端的蔑视也不会放下绅士的做派。而托尼却是个不拘小节的糙汉,他解决麻烦的方法,是把敢来挑事的家伙痛揍一顿。看起来没有任何共同点的两个人,一边互相嫌弃一边向着南方前行,他们的旅途大部分在车厢内的斗嘴中度过,但他们也帮对方解决了一路上遇到的许多危险。

随着旅程越来越深入南方的自治州,种族歧视带来的麻烦不断升级,谢利博士的音乐才华在当时白人的上流社会受到广泛认可,但在高级餐厅完成演奏后,他仍然会被拒绝在酒店用餐;表面对谢利博士十分客气的白人,在他离开演奏席后照样对他恶言相向。托尼用一贯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路上的麻烦,但也会有不奏效的时候。接连不断的剧情冲突中,一直被影片轻快的氛围包裹着的人文内核,逐渐显露了出来。

很多观众或许都不了解绿皮书,但一定都能看明白这部电影想要讲述的东西,偏见、平等、尊严……人间种种,都通过电影中两位主角跨越种族与阶层的友谊,化作一场与自我和解的演奏,真实得能让人为之落泪。

难得的是,这个故事并非来自后人一厢情愿的虚构,黑人钢琴家与白人司机的这段旅途,和美国历史上的“绿皮书”一样,都曾真实存在过。

车从1962年的美国来

现实中的唐·谢利博士或许与电影里的有诸多不同,但他在当年的美国确实经历过电影中描述的歧视与孤独。因为肤色,他很难被自身所在的阶层真正接纳,而因为阶层,他也很难融入同族的社群。他是一位公认的天才钢琴家,音乐才华毋庸置疑,但仅仅因为是黑人,在那个时代,他连演奏古典音乐都不被大众接受,因为那是“白人的音乐”,唱片商建议他去弹爵士。

唐·谢利博士为人非常低调,应他的要求,电影《绿皮书》在他过世后才开始拍摄。另外,影片的编剧团队中还有托尼的儿子。凭借在两位主人公生前采访他们得到的第一手素材,电影艺术性地还原了那趟让他们成为朋友的旅行。

电影中有关种族歧视的时代背景很是沉重,但电影并不对观众说教,悦耳的音符追着黑人钢琴家的手指从琴键上滚过,观众自然能感受到“绿皮书”背后的存在意义有多么荒谬。但奇妙的是,影片的喜剧氛围脱离了“绿皮书”本身的苦闷。两位主角的性格反差十分有趣,孤独而矜持的谢利博士总是在夜晚独坐阳台,借酒消愁,而托尼,就算要开车,他也开开心心地吃遍了一路上出名的快餐食品。在这趟算不上太平的旅途中,他们之间的互动搞笑又温情,托尼会把自己喜欢的炸鸡强行推荐给拒绝用手直接抓食物的谢利博士,谢利博士也会帮托尼润色那些文风像勒索信的家书,他们真挚的友谊就像影片背景里的旋律一样感染力十足。

电影《绿皮书》在去年9月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举行了首映,前期看似不受关注,幕后主创还频频陷入舆论风波,更有谢利博士的后人批评影片对他的刻画过于片面。但这些都没有遮挡住影片本身的光辉,随着金球奖等“奥斯卡风向标”纷纷颁出奖项,《绿皮书》成了杀入2019年颁奖季的一匹黑马,这部电影的主创们,将谢利博士和托尼乘坐的那辆车从1962年开到了这里。

在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公布的提名名单上,《绿皮书》入围了5项大奖,除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剪辑,片中两位主角的饰演者—维果·莫特森和马赫沙拉·阿里,也都分别入围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的名单。

马赫沙拉·阿里在2017年就获得过他今年在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奖项,这回为了演好钢琴家,他提前几个月开始练习钢琴,影片中他坐在钢琴前演奏的场景赏心悦目。维果·莫特森也不必多说,影迷一定记得电影《指环王》里英俊潇洒的阿拉贡,不过这回他饰演的托尼是个有着啤酒肚的大胃王,所以他不得不为此增重几十斤。

吸引他们来参演《绿皮书》的,是影片所讲述的故事,这是一个让人看了能感受到希望的故事,两个像是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在一场旅行后达成了和解。有时候偏见远没有看上去那样难以改变,人们往往只是缺乏真实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像当年的谢利博士那样,明知路途艰难,仍然坚持去南方巡演的勇气。

电影《绿皮书》的导演彼得·法雷里在今年年初领取金球奖时,不顾发言超时也要说完他的获奖感言,那也是影片意义深刻的主题之一:“我从《绿皮书》的故事里获得了希望,我想要将这种希望分享给大家。在如今这个时代,偏见依然存在,而如果影片中的两位主角都能与对方和解的话,我们也能。”

02.22

朝花夕誓遇见最美好的你

导演:冈田麿里、篠原俊哉

配音:石见舞菜香、入野自由、茅野爱衣梶裕贵、泽城美雪

类型:动画/奇幻

故事:在世界的尽头,生活着拥有长寿之血的尤

尔夫族。在一场外族入侵的战役中,玛奇亚失去了伙伴和归去之地。逃难途中,她收留了一个遗孤,并给他取名为艾瑞尔。随着时间的流逝,玛奇亚与艾瑞尔像普通人一样经历着世间的生离死别,守护并传递族人的信仰。

文/刘畅

作为日本知名的动画编剧,冈田麿里的众多作品早已被全球影迷熟知,《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心灵想要大声呼喊》和《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以下简称《未闻花名》)等动漫一经推出,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作为一名动画编剧,冈田麿里的作品里有不少她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子:幼时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和外公一起生活,少时求学的过程也充满坎坷,经常被同龄人欺负。也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她对人物细致情感描摹的超强能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今,冈田麿里再次携手P.A.WORKS公司打造了原创动画电影《朝花夕誓》,这部动画也被视为继《未闻花名》之后她的又一部重磅催泪之作。这次她不仅作为编剧,也作为导演,亲自为观众打造了又一场华丽的梦幻故事。此次故事的背景不再设定于日本的城市和乡野,而是设定在带有奇幻色彩的“世界尽头”,精良的制作和恢弘大气的动画场景,伴随着动人的音乐,让观众可以深深地沉浸其中。

生活在“世界尽头”的尤尔夫族长生不老,世代以织布为生,“以光阴为经,以生业为纬,编织着岁月”。因此,他们最珍贵的就是“昔日织”,这种布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能传递织布人的心声。也许正是因为他们能永葆青春,爱上外面世界的人就意味着要目睹他们的生老病死,从而让自己陷入孤独的离别之苦中,所以他们也被称为“离别一族”。

然而,渴望长寿和罔顾生命的人类却觊觎他们的长寿基因,并因此发动了战役,年轻的玛奇亚、蕾莉亚和克里姆是尤尔夫族的幸存者,面对外面的世界,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曾经弱小的玛奇亚,却在孤独的境况下毅然选择成为一个人类孤儿的母亲。为母则强,在战争中,她一边躲避敌人的搜寻,一边竭尽全力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照顾孩子艾瑞尔成长。人与人的交流开始真正编织起一块属于她的“昔日织”。在这个过程中,玛奇亚逐渐意识到,离别若是注定之约,享受彼此相遇、相守的过程,才是最重要,最值得被纪念的。

可见,冈田麿里在《朝花夕誓》中对自己有所挑战,她想要达到的主题高度也升华为对更加伟大的母爱的渲染。玛奇亚的坚强和善良让她打破了“离别一族”被孤独诅咒的命运,因为“离别”不过是另一段“相遇”的开始,看过人世间的尘嚣和轮回,她更加懂得尤尔夫族坚守的信仰,那就是传递爱意,将爱织进生命的布纹中。

猜你喜欢

迪恩绿皮书飞龙
工程塑料防眩板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吉米问答秀
《绿皮书》:高尚和勇气是自由与成功的通行证
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绿皮书》中的文化身份
空间理论视阈下电影《绿皮书》中的男性成长研究
夜半花
出发捡拾爱的秘密
飞龙剪纸
人狗奇缘
进军魔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