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巧用问题链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一节题为Cell phone safety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为例

2019-02-19李婧

英语学习(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篇信息安全文本

文/李婧

引言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阅读是读者将文本与自身背景信息结合进行意义解构的过程(Nunan & Anderson,2013)。 陈 则航(2016)指出,阅读有两个层面:一为再现,即在头脑中看到书面文字所要描述的场景;二为理解,即通过读者自身的已有知识,对在第一层面获得的视觉化信息进行解读,并重构作者试图传达的信息。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我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挑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出后,一线教师已经开始了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高阶目标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然而,在前期的实践中,张金秀(2016)发现一线教师对思维品质的理解及其实践存在三大误区:第一,忽视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过于拔高思维品质目标;第二,将思维品质片面理解为批判性思维,又将批判性思维片面理解为提出不同观点,结果是教师经常在阅读教学的读后阶段设计辩论或质疑式活动,让学生就文中话题的某一方面提出不同观点;第三,现阶段英语课堂思维品质培养方面缺乏情感介入。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基于文本阅读开展深度的学习和思考,如何根据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的教学问题和活动。

思维品质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在四大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提升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高阶目标。《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然后在培养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意义和意图方面的表达。所谓的批判性,并不是一味地批评或直接提出反面意见,而是强调理性思考,包括我们所说的“reasoning”,不能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接受所有的信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善于提出问题,善于通过搜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或者评价他人的观点是否合理、可信。学生只有具备了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梅德明、王蔷,2018)。

《课标》指出,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张金秀(2016)指出,在常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清晰、合理的教学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第一,教师应从学科、学习、教学三个层面梳理课堂教学逻辑,形成清晰的课堂教学流程;第二,教师应从生活常识出发,优化教材中的话语逻辑;第三,教师应针对教材语料寻找学生的思维发展点,为课堂中的思维拓展提供逻辑起点;第四,教师应提高课堂问题质量,优化师生、生生的对话逻辑。

王蔷(2017)指出,“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们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提升。学生对素材内容的提取、整合、内化、分析、比较、批判、评价的过程都是思维品质的形成过程。学生正处于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时期,阅读教学有利于推进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实践,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学习阅读素材中的学科知识,基于分析和思考汲取其精华,建构或完善新的知识体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因此,结合《课标》提出的思维品质目标和语言技能的内容要求,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和新认识;把握语篇中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思维品质指导下的阅读课堂提问

师生问答是课堂互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深度。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参与,还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认知,组织更高效的课堂(鲁子问、王笃勤,2006),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1. 提问目的不明确,缺乏实效性;2. 过多使用信息性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足;3. 问题的设计层次性不强,质量不高;4. 教师提问太多,学生提问较少;5. 一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立刻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6. 提问时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不倾听学生的回答,反馈不到位(蔡秀盈,2010)。

根据培养思维品质的目标要求和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以提升思维品质为目标的有效提问应具备以下特点:

1.目的性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和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准确定位本单元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问目标。教学目标与课堂问题的设定应以阅读文本为依托,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准确理解文本信息,关注语篇的主题内容、文本风格和语言特点,剖析语篇涉及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厘清逻辑关系,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和价值取向。教师应在思维品质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将教学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层次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从语篇中提取信息,把握语篇要义,梳理逻辑关系,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2.针对性

缺乏针对性的课堂提问是导致课堂沉默、学生参与度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是对学生已知的简单重复,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拔高思维品质。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前要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能力、对语篇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其次,教师要根据文本话题和语篇特点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应结合学情和文本,做好重难点的预估和预设工作,在解决重难点问题时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以及充足的思考和研讨时间,为学生开展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搭建平台。

3.逻辑性

教师课堂提问的逻辑性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维层次。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链要充分体现文本逻辑和思维逻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好充分的预设,预见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作出的不同回答,并作好及时追问的准备,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进行合理推断,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从而形成对文本内容和相关话题的全新认识。但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遵循课前预设的内容,而应灵活变通,及时根据课堂生成资源调整课堂设问和课堂节奏。通过即时有效和逻辑性强的追问引导学生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启发性

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有所领悟,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还应注意创设信息差,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教师的提问要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并提出更多相关问题。随着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文本和话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目前,我们正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师的设问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包括互联网、报纸、期刊等在内的多种媒介,对阅读课堂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辨证的、全面的、深刻的探究。

教学案例

下面笔者以一篇题为Cell phone safety*的文章为例(文章见文末附文),具体阐释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巧用问题链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1.文本分析

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的信息面临着怎样的危险;目前各方正在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隐私和财产安全。整篇文章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提出问题后,作者指出各种手机软件导致个人信息处在易被泄露的危险之中。然后,文章从两个方面讲述了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问题:第一,一些获得我们个人信息的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打扰我们的生活(网上追踪、收集信息、推销产品、骚扰电话、垃圾邮件等);第二,更严重的问题是银行账户信息被盗用导致的资金被盗。接下来,作者说明了软件公司、政府以及银行为保护信息安全所付出的努力。最后作者指出,虽然各方还能进一步努力,但最重要的仍是手机用户自己的安全意识。

2.教学目标

语篇话题是学生所熟悉的手机安全问题。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能力,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参与本节课的阅读和思考,能够:

(1)填写调查问卷,了解自己使用手机的习惯与问题;

(2)阅读文章获取信息,找出个人手机信息面临的危险和各方正在采取的保护措施;

(3)自主建构对文本的理解并梳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画出并完善思维导图;

(4)通过阅读文本、同伴讨论和深入思考,找出手机信息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源;

(5)总结保护手机信息安全的可行方法,增强手机信息安全意识。

3.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链”

Step 1 课前——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学情

[活动过程]

课前学生回答一份关于手机信息安全的调查问卷(见下表),教师统计结果。

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设计意图]

问卷调查目的明确,旨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使用手机的普遍情况以及个体差异,初步了解学生的手机信息安全意识,激发学生兴趣。问卷调查的结果为教师上课的设问与追问提供了恰当的切入点,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更有针对性和逻辑性的问题。同时,学生通过回答问卷问题,认真研究自己使用手机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期待。Step 2 读前——教师设问,引入话题,引发思考

[活动过程]

预备铃响,教师播放苹果手机广告,开始热场活动。正式上课铃响后,学生猜测本节课将讨论的话题。之后,教师提问,引入话题,并逐步呈现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设问:

Q1. Can you guess what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oday?

Q2. Do you have a cell phone?What do you do with your cell phone?

Q3. What makes our cell phones so powerful?

Q4. Can you guess how many apps we have installed on average? Can you guess what the largest number is? (T: 95!Can you believe that? Look! This little magical box does bring us knowledge,fun, convenience and enjoyment. But if you think this is all it brings us, I think you need to think it again!)

Q5. (问卷问题7) Do you think your cell phone is safe?

Q6. (问卷问题8) What kind of danger can cell phones bring us?

Q7. Can you guess what this article mainly talks about?

[设计意图]

教师的读前设问针对性强,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并根据课堂反馈进一步发问。教师提前预设学生的回答,以确保课堂追问的即时性和针对性。

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将本课话题与问卷问题相结合,呈现班级同学的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帮助学生了解班级同学的手机使用现状,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关注。教师对手机功能的追问,引导学生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为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维活动奠定基础。

Step 3 读中——教师提问,同伴讨论,深入思考

[活动过程]

教师设问:

Q1.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Q2. Anyone wants to draw your mind map on the blackboard and explain your understanding to us?

Q3. Is the main information covered?

Q4. Is it organized in a logical way?

Q5.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is in danger?

Q6. How do the agencies bother us?

Q7. (问卷问题9) Have you had/heard some experiences that someone was cheated/ disturbed by cell phone calls or text messages?

Q8. Who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and why?

Q9. Are they doing someth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Q10. What are app companies doing?

Q11. What are Western government agencies doing?

Q12. How about banks?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快速阅读验证自己的预测,找到文章的两个主要问题:What kind of danger is our information in? What is being done to protect our privacy and financial security?

(2)学生进行八分钟的细致阅读,找出有关手机信息安全及其保护措施的要点,完成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和建构,画出思维导图。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将思维导图画在黑板上并向全班同学阐释自己的想法。

(3)学生向同伴阐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建构,教师给出问题引导学生评价同伴的思维导图,学生相互补充信息、完善思维导图。

(4)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学生再次阅读与思考并检查、确认自己的思维导图是否合理。

(5)教师再次呈现部分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

(6)针对问卷调查数据和学生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手机信息安全问题的类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学生深入思考,与同伴共同探寻手机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

(7)找到问题根源后,教师再次发问,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确认各责任方正在采取的措施。

[设计意图]

教师的设问和追问以手机信息安全问题的“表现—根源—解决措施”为主线,逻辑清晰、由浅入深,将学生已知与文本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获取文本信息,梳理、概括信息,分析、推断逻辑关系,建构对问题的表现、根源和解决措施的全面认识。

教师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提问和追问,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细致阅读和同伴分享,引领学生验证预测、关注文本的两个主要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根源,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概括和整合,分析和梳理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建构并逐步完善自己对文本和话题的理解。针对生活是否会被打扰的问题,教师呈现了问卷调查结果,并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同伴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让学生体会手机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在学生与同伴分享后,教师继续追问,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训练,探索手机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批判性地审视手机安全问题,探讨当前各方已采取的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为读后的深入讨论与思考作铺垫。

Step 4 读后——教师追问,聚焦核心,强化意识

[活动过程]

(1)学生与同伴交流,找出确保手机信息安全的可行方法。(Q1)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开始时的问题, 辨证地看待手机的价值。(Q2— Q4)

Q1.What shall we do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the cell phone?

Q2. Are our cell phones all good and safe?

Q3. So,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cell phones?

Q4. It is really hard for us to give up our cell phones. So, what matters most?

[设计意图]

教师在读后活动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在了解手机信息安全的危险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多元思维思考,用英语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找到能切实提高手机用户安全意识、保护手机信息安全的可行措施(如:We should download the apps from the official websites; we should not use our real information; we should not answer the strange calls…),帮助大家维护手机信息安全。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用藏头诗进行总结: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our cell phones, we should:

Safeguard our information;

Avoid being greedy and cheated;

Find of ficial and reliable apps;

Examine information sources.

诗歌以S-A-F-E藏头,对课堂信息进行提炼,提醒学生通过有效措施确保手机信息安全。

本节课结束前,学生再次谈论自己对手机的看法。之后,通过朗读下面的五行诗,学生进一步体会手机的双重性:功能性与危险性,学会用辨证的视角来看待手机问题。

教师再次发问:“影响手机信息安全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再次聚焦手机信息安全,提升自我手机信息安全意识。

结语

经过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巧用问题链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设计问题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学情为学生定制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电子设备等在课前进行问卷调查和询问,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思维层次,设计更有针对性、更贴合学生实际认知的课堂活动和问题。教师要善于发掘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文本内容和话题,用英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和问题,并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引导学生以英语为载体,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训练,并能有逻辑地、理性地、辨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切实提升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语篇信息安全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ICSISIA联盟专刊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